王欣
摘要:提高金融学的授课质量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面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期,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其实用性的培养。实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教学形式,其中课堂讲授占据了重要位置。
关键词:金融学;授课;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15-02
对于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位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前首先应明确本堂课讲课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必须掌握什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陌生的概念、知识点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授课方式是否符合经济现象的讲解,并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的提高。作为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提高授课质量。
一、金融学的授课要紧跟时代思路是提高授课质量的保证
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异常迅速,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经得起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检验。因此,金融学课程授课思路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紧抓时代发展的脉搏,依据社会需求来进行,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还要不断进行调整。随着时代的进步,金融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授课思路进行授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影响。一方面,教师可能备课不再认真积极,而是敷衍了事,用上一年现成的东西从而降低了授课质量;另一方面,学生知识与时代脱钩,没有实用性而降低的听课质量。因此教师授课思路也要与时俱进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各种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未来金融类的学生就业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以在课堂授课时,老师就要对授课思路有个明确的认识。通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来明确授课思路。金融基础知识、金融专题知识、金融热点问题等几个模块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金融基础知识模块是针对初中级财会人员的初级课程,分为“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三个子模块;金融专题知识模块为提高课程,由系列相对独立,但以金融基础知识模块为基础的专题子模块组成,包括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货币体系与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课程;金融热点问题模块为拓展课程,以分析财经领域热点问题、专家访谈和论坛视频等为主。
二、突出的培养是高质量授课的前提
以往老师在授课中往往将考点作为授课的重点,围绕考点来培养学生往往培养的是知识性、考试性人才,尤其是金融类专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结果脱节的现象,这些学生往往考试能力强而实际动手分析、操作能力不强。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提升,除了要将最新、最具代表的案例进行讲解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老师如何对案例进行分析、如何对知识点进行拆解的。而这个过程是学生向老师学习的重点,所以老师应当更加突出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的书写、多媒体的制作、对于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等都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与锻炼了自己的多种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校对于知识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除了学生自身外,老师也充当着重要角色。教师则通过经验、知识进行引导,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总结。而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授课时,应充分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问,并将一些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一个阐述,让学生了解,这样会鼓励学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熟悉讲课程序是高质量授课的基石
授课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讲授。课前准备是基础,授课是关键。课前准备非常重要,需要教师结合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要依据课程大纲和实际学生情况,因此老师授课前应当对所授课程中包含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此外,针对相应课程内容最好能列举若干个学生容易理解的案例,做好由浅入深的课件。一份好的多媒体课件也应该少而精,应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授课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尤其在案例的准备上,可适当增加某些新进展或发展趋势。经过精心的准备,应当使课程在安排上吸引学生,在讲授方法的设计上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内容,教授应该突出基本知识点,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完善分析问题的基础。授课方式就是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点,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来进一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想要讲好一堂课除了课前的精心准备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多媒体课件、衣着打扮等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
四、掌握授课艺术是上好课的重点
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课堂上除了教会学生知识点外,更多的是让学生从一节课当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应当把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自己与学生都融入课堂,将自身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都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并且影响学生,使得学生除了知识点的学习外,更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达到较理想的讲课效果。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讲课艺术,形成完美的讲课风格。金融学授课更应该注重授课艺术,让学生从众多的概念、数字中解放出来,通过案例、情景教学等方式来使抽象变得直观。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的授课艺术,授课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新课的导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课的导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老师授课完全按照大纲、书本来,从基本概念到最后的练习完全按顺序讲。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课程后半段睡觉,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照搬毫无新意,而且刚刚开始上课时,学生很难一下对老师所讲授的基本概念所吸引,基本概念的不清楚将导致后面的连锁反应。因此,课前应适当的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作为新课的引子,这是尤为重要的。针对金融学,我们可以对学生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一些问题拿到课堂前进行讨论作为引子非常有效。
2.引导式授课。只有让学生融进课堂才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老师才能按照自己事前准备的素材带来一堂活泼的课程。怎样才能使课程变得活泼呢?那就是用引导式的方式讲课。“讲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去引导”。针对金融学的授课,老师可以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一些现实当中大家都会遇到但又不仔细思考的问题作为案例和学生一起分享、一起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将基本概念、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此外,授课时教师不能使每堂课程都非常紧绷,要有松有紧,让学生有认识、掌握、吸收的时间。此外,能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讲到高潮时,能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中。
3.授课语言。教师讲课语言应该准确、精炼、生动、节奏明快、富于情感以及必要的幽默。使学生有听起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成功的讲课无不得力于教学语言的功力。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严格选择、刻苦训练与艺术创造的结果。我们应该努力克服口头的习惯,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修养。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美德也是提高金融学授课质量的重要因素。①教师优秀的素质是提高授课质量的动力。只有热爱教师职业,且水平深、层次高地认识我国教师职业的性质与自身的历史责任的人,才能以炽热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从事教学工作,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讲课水平。因此,只有具备优秀的素质,教师才有不尽的动力去钻研讲课这门学问。重科研、轻教学的表现虽有所好转,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原因是科研是晋升的必经之路,科研论文是硬指标。因此,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教学工作要求不高这些都是片面的,事实上培养良好的讲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必须在讲好课上下工夫,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②保持自身的美德是提高授课质量的保证。教师还应该具有崇高的美德。教师的美德最有力量,对学生富有感染力。一个保持自身美德的教师应该是对教育事业热爱、专一的人;对知识学风严谨、一丝不苟的人;对生活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的人。这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导师和楷模。学生最注意教师的仪表和言谈举止。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我们的同学如此贴近。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改革意识浓厚,让抓住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机遇的人们同样关心着高等教育的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持续不断的庞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所带来的压力,使全社会包括教育工作者有着更加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尤其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表现更加明显。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大量金融机构的设立,需求更多的金融类人才,另一方面多数的金融类毕业生却苦于找不到工作。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扩招后期,高校教学资源运用的紧缺,教师教学质量的下滑,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许多金融类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