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东
长期以来,由于地域差别、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各种原因,造成了信息技术在农村运用的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孩子在美术知识、审美能力、作品创作、艺术素养等方面与城市孩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在农村就读的孩子美术双基、美术创作和美术基本素养发展的相对不平衡,也造成了农村孩子缺少了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在美术欣赏以及美术创作方面的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力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孩子学习美术的能力,已成为了在广大农村从事教育教学的美术老师们一致的心愿。
一、创造条件,以兴趣小组为载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是对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发展特长的最佳方式。它可以把学生对学习活动内容的需求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统一起来。在一个小组里,由于学生的年龄、学习程度的不同,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也应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体验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爱我厦门,画中民居”就是一个让在厦门农村的孩子十分喜爱的美术活动专题。在这个综合主题活动中,教师以“厦门民居”为中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考察和写生,使得美术活动向“人文特性” “背景资源” “自然环境” “发现空间”等四个方向延伸,并利用绘画、雕塑、摄影、手工制作等多种表现手段来完成“生活化”的美术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电脑绘画、版画、色彩、线描、泥塑、纸工等形式去表现他们的观察、感受以及想象,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美术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自己的情感信息与祖国传统文化信息的交流,喜爱人类共有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生活化的美术学习使学生兴趣更浓,也就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教育效果。
二、创新教学,以绘画游戏为方式,在尝试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天性活泼,尤其喜爱游戏,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基本活动。美术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是最容易接受美术的熏陶和爱的教育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把美术的学习过程当成开心的游戏,把线条、色彩当成一种用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感情语言。让学生在喜欢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美术《水墨游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我国水墨画大师齐白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会水墨画时感受墨韵的“五色”之美。通过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再对用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尝试后惊奇地发现,墨色可以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改变,而且在毛笔的作用下浓、淡、干、湿、焦独特的墨韵变化可以使得普通的墨色变得十分神奇好看。为了让他们亲手尝试和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有趣,教师可以采用电脑动画的方式演示出美妙新鲜的形象来,让学生用墨点和墨线中添画的方式想象出新鲜有趣的形象。“大的墨点像荷叶、小的墨点像浮萍;长的墨点像树叶、短的墨点像昆虫;圆的墨点像小花、扁的墨点像蔬菜”,引导孩子们完成一幅幅小小的水墨习作。
三、创设情景,以诗歌、故事为引导,在欣赏中形成基本的美术能力
现有的教材中美术图片信息量不大,很难引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尤其是欣赏环节中相关美术素材往往比较匮乏,因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美术教材进行合理补充是非常必要的。找一些画册、光盘、光碟、网上下载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中,是不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丰富的美术素材,将学生从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增加对视觉对象的感性认识,在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美术的节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节奏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花边节奏图案”,让学生体验、感受、了解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欣赏云南、广西、贵州、西藏等民族特色的织锦、绣花、服饰等各种生活用品,感受祖国民间美术的特殊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意识。教师示范剪纸时,通过剪、贴、画、印、折等方法快速剪贴出漂亮的二方连续图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很难让全体学生都学会二方连续图案的折叠剪法,而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尝试新的创作。
四、创想生活,以日记画来记录,在观察中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兴趣
许多教师都会感到在辅导学生创作时,学生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儿童的感知规律。“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它既是一种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又是训练孩子观察记忆非常有效的方法。老师和家长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从各个角度,例如结构特征、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方面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特征。可以使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均衡的发展,使眼与手得到锻炼,又为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好的儿童作品反映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例如,学生获奖作品的题材大多数选自他们的日记画。谢佳晖同学的美术作品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大赛获一等奖,他在日记画中记下自己与父母一起利用周末游玩厦门鼓浪屿时的情景,回来后通过再现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创作出《美丽的厦门,我的家》,表现出自己对故乡厦门无比热爱的喜悦心情。又如陈辉同学创作的画《北京印象》就是根据自己在暑假和父母实地参观北京景山公园时的照片画成的。作画过程中他在轻松愉快的回忆中完成了整幅画的构思,作品布局合理,内容丰富,色彩美丽,表现了自己对首都北京的美好印象。
五、创建校本,以就地取材为手段,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
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草一木很熟悉,因此农村孩子的美术活动,更应该有一个丰富有趣的创造过程。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孩子们从身边的环境中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媒材,并能根据农村农作物多的特点,采集废弃的树叶、溪边的石块、海边的沙土、路边的小花小草、从山体冲下来的卵石和树根等物品,从中挑选出可以利用的部分。利用这些废旧物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可以展现出农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才能,体现孩子们淳朴的愿望和创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美术兴趣的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天然的斑纹》一课时,通过课前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肌理,触摸这些物品,说说这些材料给自己什么样的感觉来引发他们的思考。接着,老师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让他们在尝试和制作中体会天然的美丽斑纹,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活的美好。
随着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双高普九”的深入贯彻,广大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相信,在广大农村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学生一定会有自己的一片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