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荣刚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而课堂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语教学“倡简、务实、有效”已成为小语人不懈追求的目标。综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近年来,笔者一直在一线课堂苦苦实践、探索,认识到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读通—读懂—读活”这三个层次,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简约高效。下面就结合《莫泊桑拜师》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初读感知,读通文本
记得宋代朱熹对读书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让学生通过自己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课堂上,对重点字词要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不会认的字、不懂的词、读不顺的句,以及朗读的语调、感情要作出标记,对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通过合作解决。达到“书不读熟不开讲”,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文本脉络。
如教学《莫泊桑拜师》时,我就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掌握不懂的词语的意思(查字典、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把课文读通、读顺,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教师在学生充分自读以后,先让学生质疑: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根据学生提出的情况,师生共同解释。然后出示课文的生字词,指名读,对学生读错的字词相机纠正。接着,出示带有生词的句子或课文中难读的句子,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读顺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学生串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读得不好的地方,再次练读,直到读顺为止。最后,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时,学生不难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莫泊桑三次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福楼拜悉心指导的事。
通过以上初读,学生真正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脉络,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形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品读感悟,读懂文本
学生初读课文,只是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对文本表达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理解还比较肤浅。而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文本表达的意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并读懂文本中的重点,读破文本的难点。也许,学生在初读文本之后,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如果逐一解决,耗时费力,不能实现简约高效的目的。这时教师要能善于归纳学生的问题,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要抓住课文的核心问题,指导学生紧扣文中关键语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通过互动探究等形式理解文章的重点,使学生既感悟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表面内容,更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
如教学《莫泊桑拜师》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莫泊桑为什么要拜福楼拜为师?是怎样拜师的?我就抓住核心问题,即:莫泊桑三次拜访福楼拜,你认为福楼拜是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是怎样的学生?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大组交流时学生就直接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了交流。
学生从“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不,不不!……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句子中体会到: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悉心指导、循循善诱。
从“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这些句子中读出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刻苦练笔、坚持揣摩、不断积累等优秀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在学生精读感悟的情况下,还及时让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如莫泊桑的谦虚好学、福楼拜的循循善诱等,既训练了学生的良好语感,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生真正读懂了文本。
三、迁移应用,读活文本
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曾大声疾呼:“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张志公都曾极力呼吁: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如果说通过精读感悟,学生已走进文中,能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为了“让学生真正习得语言”,我认为还需读“活”文本。即让学生再读文本,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莫泊桑拜师》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想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刻画人物特点。你学到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学生很快总结出: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特点;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写出事物的特点;勤于观察、用心揣摩、不断积累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必经之路等。此时,我就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习作方法刻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或景。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我们坚信:如果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积极引领学生遵循读通文本—读懂文本—读活文本的规律,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实现真正的简约、高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