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兰
班级读书会是孩子们交流分享阅读体验的平台,话题设计则直接关系着读书会的成效。适当的话题设计能延伸阅读主题,深化孩子的阅读感悟,诱发孩子深入思考、乐于交流、乐于展示。因此,精心设计话题是开好班级读书会的关键。
一、话题设计引领学生阅读方向
对小学生来说,一本书便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内容纷繁复杂,他的注意力也常常被一些浅显有趣的内容所吸引,而大树的主干——作品真正值得品味探讨的内涵却往往被学生忽视。因此,班级读书会的话题设计应简明扼要,直指作品的关键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快速高效地引领学生探究思考,深化他们的阅读感悟。
如学生在阅读《草房子》一文时,陆鹤的秃头、桑桑的顽皮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孩子们不少快乐的笑声。然而《草房子》是一部少年成长小说,曹文轩真正想要留给读者的,是油麻地少年面对不幸与挫折时的勇敢、坚强以及他们的善良美好。因此,班级读书会中,我设计了以下话题:“贝多芬曾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这是一本少年成长小说,油麻地的少年们是如何面对挫折的呢?哪一个镜头最令你感动?”于是,交流中,秃鹤面对身体缺陷的勇敢,重病的桑桑对生命的思考,孤儿纸月的善良美好,天之骄子杜小康被迫辍学后与命运的不断抗争……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孩子们面前回放,油麻地少年的命运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交流中,孩子们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深深地被文中少年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在《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绘本欣赏课上,当孩子们流连于虎斑猫传奇的经历及绘本精美的图案时,我发问了:“这猫是不是太冷血了?主人那么宠爱它,为什么它死时主人都哭了,它却一次也没有哭过呢?”孩子们安静了下来。于是,我出示了“国王和猫”的片段,追问:“国王真爱虎斑猫吗?”
开始,孩子们不假思索地肯定了国王的爱:
“当然爱了,看,国王给猫准备了那么漂亮的窝,让它吃好住好,可见国王很爱它。”
“国王连去打仗都要带着它,多爱它啊!”
“虎斑猫被射死时,国王连仗都不打了。打仗对一个国家来说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啊!”
“国王在猫死时哭得很伤心很伤心,还把它带回御花园埋了,一定是为了能够常常悼念它。”
……
可渐渐的,有不同的声音冒了出来:
“猫不喜欢打仗。国王为什么还带它去呀!”
“是啊,打仗是一件危险的事,国王怎么没为虎斑猫的安全考虑考虑呢?”
“整天把它关在笼子里,猫一点儿也没有自由!”
“国王一点儿也不关心虎斑猫的想法,只顾着自己,不是真爱猫!”
……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讨论,再联系虎斑猫在水手、小偷、老太太等主人手下的遭遇,孩子们对身为宠物的虎斑猫失去自由、失去自我、空虚寂寞的内心世界渐渐感同身受,并充满了同情。而这也为理解后文虎斑猫成为自由的野猫之后“为爱而活,为爱而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话题设计引发学生反省思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始于问。读完一本书,如果连一个问号都没有,是不可能有真正收获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的矛盾冲突点,主动质疑,并设计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看完《好兵帅克》之后,我问:“帅克是真呆还是假傻呢?”看完《三国演义》,我问:“有人说‘三国太偏刘,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说曹大会——你怎么评价曹操其人?”看完《水浒传》,我问:“宋江等梁山一百零八将真的都是英雄好汉吗?”抛出这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后,我让孩子再次深入阅读,再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之下,孩子们对待名著的态度更加开放。这些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兴奋不已,读书热情大为高涨。读书会上,他们各持己见,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的读书会不但使孩子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还使孩子学会批判地阅读,并渐渐拥有思辨的目光。
譬如在“说曹大会”上,孩子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引经据典: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不忠不义的表现。”
“我觉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很聪明的做法,他是为了统一天下,尽早结束战乱,才不得已而为之。这对汉献帝并没有什么损害啊,如果不是曹操,他也许早就死了!”
“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竟然杀了救他的吕伯奢,真是心狠手辣。”
“曹操疑心病重,蔡瑁、张允、华佗都死在他的疑心病下。”
“可是曹操也求贤若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曹操喜出望外,为了迎接许攸,居然忘记穿鞋子就跑了出去。所以他帐下有那么多厉害的谋士。”
“而且关羽人降心不降,他没有降罪。反而对他十分优待,希望他能留下,真心归降……”
争论在意料之中没有输赢。可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对曹操的认识步步深入。最后,我作了简单小结,使孩子们认识到:人物的性格原本就是复杂的,非黑即白只能在童话中出现。只看其中的一面,必然会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正是将这样的多样化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身上,形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才使得人物有血有肉,生动而真实。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思的眼神,我想,这才是本次读书会最大的收获。
三、话题设计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艺术虽高于生活,但一定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在特定场景下的真实写照。因此,班级读书会还应着力寻找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连接点,帮助学生跳出书本看生活。当学生打通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他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而这也是阅读的现实意义所在。
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本书,它描写了一个12岁的成绩平平的女孩的压力与努力,以及对“怎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的思考。一位老师在她的班级读书会上,围绕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好孩子”设计了以下环节:
1.作家笔下的好孩子:给金铃画像
2.妈妈眼中的好孩子:妈妈的来信
3.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小记者采访
4.我也要做好孩子:续编诗歌,制作书签
通过交流,孩子们走出了“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的误区,在心中建立了一个新的“好孩子”的标准。特别是班里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在话题中重新审视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发言特别踊跃。话题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学生对“好孩子”的体验越来越深刻,认识越来越清晰,最后当孩子们模仿创作小诗《我要做好孩子……》时,都将自己的心声毫无保留地吐露出来。我想,这节课已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阳光的种子,这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能激发读者情感的共鸣。在《草房子》的班级读书会上,交流《秃鹤》一节的阅读感受时,我问道:“你们遭遇或使用过这样的校园软暴力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孩子表示有过和秃鹤相似的经历。程宏政说,他身材矮小,甚至被误会和小他三岁的弟弟是双胞胎,这令他苦恼不已。张磊说,他的肥胖使他总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还被取外号“肥仔”,体育课也没人愿意和他同组,都怕他拖后腿……更多的孩子则羞愧地承认曾使用校园软暴力,或给同学取外号,或恶作剧,或悄悄排斥孤立不喜欢的人……当他们勇敢地站出来检讨自己时,我感动不已。我想:小说教会了弱者面对,也教会了强者关爱。
由此可见,好的话题是班级读书会的灵魂。它能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辨中实现对思维的挑战,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辟了一条开阔自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