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燕
[摘 要]山西省临汾市在国家促进消费政策引导下,2010年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市场运行特点,分析了2010年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原因和2011年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给出了促进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消费 市场 建议
2010年临汾市全面落实国家“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一系列促进城乡消费政策,强化经济调节,确保经济快速增长,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为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超过预期目标2.7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0.3个百分点,呈较快发展态势。
一、2010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市场运行前低后高,逐步攀升
2010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月~7月除2月份受春节错月影响增速较高外,基本围绕18%振荡;8月后呈逐步攀升态势,12月达到21.5%,为全年最高。(如下图)。
2.城镇市场快速发展,城乡仍有差距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环境日趋改善,消费氛围更加浓厚,城镇市场消费活跃,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分销售地区看,2010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4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9%,比上年增长19.3%;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8.5亿元,增长16.1%,落后城镇增速3.2个百分点。
3.批零贸易业占据主导,住宿餐饮业增速回落
作为消费品市场中流砥柱的批发零售业,在“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商家适时调整商品结构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展特色经营,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行业看,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277.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占据主导,比上年增长18.8%,拉动全市消费品市场增长1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经过连续高速增长后,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实现零售额28.8亿元,增长16.9%。
4.限上单位领先发展,重点企业贡献突出
2010年,随着全市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及住宿餐饮企业创新营销方式,积极开展节日促销,不断开拓市场,企业规模显著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为全市消费市场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10年底,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发展到227个,实现零售额78.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5.6%,比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32.6%,增速比限下快18.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个百分点。其中,零售额超亿元企业达到13个,实现零售额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4.7亿元,增长33.9%,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
5.消费热点集中,汽车及相关类商品零售快速增长
在国家减免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10年全市汽车类及成品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有力的推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据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统计,2010年汽车类零售额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6%;与其相关的石油制品类零售额35.3亿元,增长38.5%。两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加14.5亿元,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了2010年促进内需增长政策对消费热点的引导效应。
二、支撑2010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的因素分析
1.积极向好的宏观经济为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
2010年临汾市工业生产发展加快,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加之就业形势趋好、旅游业发展情况良好,为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刺激了消费增长
2010年国家又出台了后续鼓励家电及汽车消费优惠政策,适应了广大居民对家电和汽车产品的渴求,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极大地拉动了市场的消费。2010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汽车,以及与其相关的石油制品消费分别实现了36.1%和30.6和38.5%的高增长,对消费市场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有力支撑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较快增长。
3.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零售额增长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商品的极大丰富,居民生存性消费加速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明显加快,也带旺了整个消费品市场,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据对限上企业统计,2010年除汽车、家电、石油类等商品消费呈高增长外,用于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其他商品零售额也呈高速增长态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34.8%,饮料类增长37.2%,书报杂志类增长41.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3%,家具类增长1.1倍。
4.企业开拓市场力度加大,刺激了居民消费热情
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商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形式多样的营销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企业纷纷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增设网点,同时利用开业、店庆及各种特殊节日的市场时机开展打折、让利、抽奖、返券等一系列回报消费者的促销活动,不仅给商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消费品市场,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5.CPI上涨的推动
2010年下半年以来,CPI特别是食品类、石油等价格涨幅加快,也推高了零售额总量,直接抬升了零售额的名义增速。
三、影响2011年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政策对消费的影响
一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一系列拉动城乡消费政策极大地带动了2010年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但随着汽车、家电等消费的释放,加之汽车购置税减免等政策在2011年将逐步退出,相关消费增长将放缓。二是在国家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目前大多数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建筑、装潢、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品消费将受到直接影响;同时由于购房首付比例和利率的提高,导致部分消费者或继续积攒首付款,或增加利息支出,挤压其他消费需求。
2.限额以上单位主导地位不突出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具有资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渠道网络等优势,起着市场导向作用,引领着市场发展。虽然2010该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发展较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幅度也比较大,但相对于全国的37.6%低1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该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主导地位尚不突出,拉动消费市场增长潜力仍有待挖掘。
3.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和餐饮企业经营形成压力
根据有关经济专家预测,2011年全国物价指数将达到4%以上。临汾市主要生活用品对外依存度高,市场调控的难度较大,输入型通胀压力有可能推高物价。如果商品零售价格上涨较快,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在推动刚性需求上涨,抬升零售额的名义增速的同时,也将对其他消费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对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农副产品价格的不断走高对餐饮企业经营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餐饮业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农村市场需进一步开拓
从目前看,2011年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方面是由于持续干旱,粮食生产形势严峻,农民来自农业方面的收入增长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临汾市主导产业钢铁、焦化均属过剩产业,经营困难,煤炭行业随着资源整合的完成,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用工减少,农民来自非农业的收入增长形势不容乐观,这将会制约农村消费的增长。同时,农村商业服务基础差、消费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市场规模小、销售网点少、售后服务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仍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也制约着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发展的建议
虽然临汾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将面临一些困难与问题,但只要措施得力,2010年临汾市消费品市场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针对当前消费品市场的运行状况和面临的困难,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
严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重视改善民生,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2.加强监管,确保物价基本平稳
合理的物价水平是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抑制日益高涨的通胀预期,应全面落实好国家对物价调控的各项政策,做好价格稳定工作,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一是应高度重视发展生产,特别是要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供应;二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价格动态和走势,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尤其要确保居民生活必需的衣、食、医等方面的价格相对稳定。加大对物价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打击力度,抑制垄断经营、恶意囤积和哄抬物价,保护居民的消费权益;三是对低收入群体给予适当补贴。
3.继续落实扩内需政策,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消费环境
一是继续强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执行力度;二是进一步整合企业营销资源,积极为商业企业搭建营销平台,鼓励大中型商业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培育消费热点,提升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加大对商贸物流业的宣传报道,提升企业发展和居民的消费信心。
4.增强限额以上单位对市场的主导地位
大力发展和加快培育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积极引进具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加快限额以上发展速度,增强规模效应,改变该市商贸流通企业“小、散、差”的状况,以与山西南部商贸流通中心地位相适应。
5.完善市场建设体系,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力
一是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对重点农工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扩大“农超对接”,鼓励城市流通业与农村市场的融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成本,促进农村消费的即时实现,提高农村市场对全市商贸流通经济的贡献度。二是继续完善专业市场。以临汾、侯马为中心,突出“精、专、特”,重点培育和建设能够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能够辐射省内外的大型专业市场。
6.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品市场的带动作用
旅游涉及交通、住宿、餐饮、购物、观光、娱乐等,它使一系列的居民消费活动集中发生,对消费市场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临汾市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并适时实施一些优惠的消费措施,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