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全胜
没有人愿意死。蝼蚁尚且贪生,而况人乎?
宋代诗人范成大说:“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任谁都无法把死神拒之门外。
但在所有的死法中,饿死,大概是最让人无助,也是最让人心生悲悯的死法了。与罪恶毫无牵连,与意外身亡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没有食物,眼看着死神掠过地平线,一个又一个生命归于尘土。
据历史学家统计,从1500年到1800年,法国共发生40次全国性饥荒,平均7.5年一次。
从1845年到1852年,爱尔兰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100多万人饿死。专家说,同等规模的饥荒如果出现在今天的美国,按照19世纪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能力,饿死的人数不会低于4000万。
高产农作物玉米、土豆的引进,尤其是高浓度化肥和农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让欧洲,也让世界上很多地区远离饥饿,将地球供养的人数从18世纪的不到10亿增加到如今的70亿。
因此,战争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命运,而技术进步则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命运。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在过去的100年里,技术进步为消费者、市场和营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正是有了现代化农业、工业生产,才有了营销1.0时代、营销2.0时代和营销3.0时代。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催生的营销2.0时代,以及新浪潮科技催生的营销3.0时代,营销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前所未有地扩大。虽说菲利普·科特勒在第12版《营销管理》一书中仍将营销定义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学科,它既有惯例化的模式,又需要创造性的灵感”,但“创造性的灵感”越来越依赖技术手段转化为营销行动与成果。
技术正在从不同的领域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就传播技术而言,与广播、电视、报刊覆盖下的大众传播不同,互联网时代是自媒体传播时代,透明、互动、实时,最为关键的一点,信息数据是可以分析的,挖掘其商业价值。
比如,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横幅广告点击、关键字点击、社交媒体病毒营销内容的互动传播、目标页面访问、植入品牌信息的网络游戏参与、网上电子优惠券及试用装申领、发放……营销活动与消费者的互动数据,企业可以实时获取,根据点击率、参与度、发放数量及时调整广告投放策略,把营销效果最大化。
而在神经科学领域,新的技术在探知人脑奥秘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2011年8月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刺激人脑额叶前皮质和右脑额下回区,使之活跃,人就会理性思考自己的消费行为;反之,如果抑制,人就会冲动,渴望消费的即时满足。
当然,这项研究仍局限在实验室里。正如克隆人,技术上可行,却很难为伦理与法律容忍。但由此可以推断,技术创新,让一切皆有可能。
现代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给人体带来212种化学残留物。这是2009年美国疾病防控中心从2400名美国人身上抽取的血液或尿样中发现的,其中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甲基特丁基醚和苯,以及其他没有确切答案的化学元素。但是,人类不可能走回头路。技术带来的问题,终归要通过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来解决。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营销未来更离不开灵感和非凡的创意,因为自媒体不会传播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但它将愈来愈依赖于技术,把技术作为营销战术甚至营销战略。
技术,改变了营销理念、模式和手段,但它没有改变的是人类的需求。这大概是人类永远可以庆幸的事,也是营销得以不断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