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1世纪以来,泰国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正以空前的规模迅速发展。由于中泰两国政府和业界紧密合作,汉语教师极度匮乏的状况有所缓解,如何提高泰国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从能收集到的、已发表的论文来看,迄今还很少有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成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阅读、与同行业者交流及笔者长期从教的体悟,对泰国的中小学(重点是小学和初中)不同类型教师掌握下的汉语课堂教学的状况、特点、存在的问题、师生的困惑等进行考察和梳理,尤其是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同于中国学生课堂表现)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比较适合泰国中小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法——听说读写译拉网式全面训练法,并对该教学法如何进行课堂听说读写译全面训练作了详细阐述。最后,对仍采用现行教学模式的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从教师、学生、课时、教材及语言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汉字拉网式全面训练法
一、选题意义及创新性
十年来,笔者一直在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对泰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切身的了解。试图从最熟悉的教学工作和最了解的教学对象中,归纳出一些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特点,探索出一些受欢迎的教学法。
北京语言大学的刘珣教授在他编著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教学方法”一节中指出:“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和效率。”刘教授还指出:“教学方法的作用不仅仅限于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形成健全的个性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刘珣教授的经典总结,为本论文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尽管汉语课堂教学的课题在泰国目前的形势下已显得十分重要,但前人,特别是泰国本地的汉语学者,对泰国汉语课堂教学及与本课题相关的因素还未有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本文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访华教负责人、师生座谈及自身经验的总结,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的现状、特点、教师及学生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分析,旨在为改进泰国的汉语课堂教学提供研究的依据,也为本课题在泰国的研究填补空白。
笔者在较全面了解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在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自己接触过的教学机构的经验,提出比较适合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模式——听说读写译拉网式全面训练法,并对该训练法如何在课堂中实施作了详细而具体的阐述。作为引玉之砖,供同行们参考和修正,以便今后继续实践、总结、提高。同时,希望能唤起更多泰国汉语界同行对本课题研究的关注,以期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使泰国华文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现况的考察与分析
这次我们向全泰国中小学生发出了120份问卷调查,收回了98份,在这98份中,对于“你喜欢怎样的教学方法?”近一少半人(44人,占45%)选择了“老师多讲,学生多听”;对“听说领先,读写跟进的教学法”“根据题裁和内容不断变化教学技法”及“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选题,分别仅有28人(占28.5%)、10人(占10%)、16人(占16.5%)的比例。这说明泰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多数是被动接受,它真实地反映出泰国学生性格内向、腼腆、过于矜持的特点。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搞恶作剧,不刁难老师,与同学相处友善。但不愿像中国学生那样放声朗读,就连老师领读课文时,学生跟读的步调也总要比正常的慢半拍。他们不像中国学生那样乐意抢答,也较少主动向教师提问或在课堂上与教师对话。在竞赛性回答中,不易激发热情(小学生稍好)。
尽管这样,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喜欢“视听法”“听说领先”“精讲多练”“根据不同情况不断变换教学法”的总人数还是超出一半,这说明多数学生喜爱的还是把语言技能训练作为首要目标的教学法。
泰国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的形成与泰国的自然环境和上千年佛教文化的熏陶紧密相关。泰国中小学生在汉语课堂上普遍表现情况如下:
(一)愿意学习汉语知识,但不重视汉语技能训练。
(二)基本不执行预习和复习,不能顺利完成课后作业。
(三)不愿反复朗读课文和抄写汉字。
三、探究比较适合泰国中小学特点的汉语课堂教学法
北京语言大学刘珣教授在他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指出:“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阶段和教学条件的不同,事实上不可能有适应各种情况的万能教学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法。”
目前,泰国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法,由于教师们有了较多的培训交流机会,有了较为相似的教材和统一指导教学的教师手册等,因而教学法大同小异。尽管教师们不一定都清楚自己的教学法属于哪种流派,但摹拟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及听说读写译齐头并进法是主流;阅读法、翻译法或阅读抄写法成为个别、局部或特殊情况下采用的教学法。
笔者赞同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流派,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走“综合化”的路子,博采众长,因时(语言学习的阶段)、因地(语言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因人(学习对象)、因情(教材的状况)制宜,在此基础上,提出“听说读写译拉网式全面训练法”(简称“拉网式全面训练法”)。
下面将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阐述采用这一训练法施教的具体措施。
(一)从基础阶段开始培养听力能力
从拼音阶段就强调听力训练,随后的生词、句子、课文,都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训练听力的主要方法如下:
1.老师发音示范,以“跟念”检验听力和模仿的效果。
2.听说、听述、听写;从拼音字母→词语→句子→短文→课文。可由老师说、述,也可用CD盘播放说、述内容。
3.辨听音近而意不同的词语、句子或短文,然后用问答、复述、选择、填空、翻译等方式检验正误。
4.用已学过的生词、编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句、短文及对话,让学生回答、翻译或复述,以求在训练听力的同时,也训练其它方面的语言能力。
5.尽量营造有利于汉语学习的环境,如营造视觉和听觉氛围,可播放有助汉语学习(或适合学生水平)的歌曲、诗词、名句、对联、绕口令或多媒体教具等。
(二)自始至终强调“说”——培养口语能力
刘珣教授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说:“第二语言的获得,是规则的学习加习惯(技能)的养成。规则的学习主要靠理解和记忆,而习惯(技能)的养成则需要反复地操练。”“说”是语言操练的重点。
第二语言中“说”好的前提是“读”好,读得好才有可能说得好。“读”是“说”必需的技能铺垫。它不像母语可在生活的环境中自然习得。
“说”的主要操练手段如下:
1.首先应带领学生读好生词、句子和课文,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
2.在精讲的前提下,对课文进行“说”的操练。如:关于课文内容的问答、课文句子的翻译(中译泰或泰译中应有所变换)、课文或某段落的熟读、背诵或复述等。
以口语教材《汉语高速路》第15课——《职业、工作》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职业和工作的词汇及表达方法,摘载其中的一段内容,介绍我们如何进行“说”的操练。《汉语高速路》第二册第20页A段内容:
(1)以问答方式练“说”
在教师带读、陪读、学生跟读、集体读、个别读已基本达标的基础上,首先就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提问对象可集体,可个别;进行的轮次可三轮,可五次,依当时课堂情形而定。提问内容如下:
1)你们家人都是同一职业吗?
2)你爸爸从事什么职业?你妈妈做什么工作?
3)你大哥、大嫂呢?
4)你二哥和你姐姐呢?
5)你自己呢?
(2)以口译方式操练“说”
第二语言(目的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交际能力。笔者从中国来到泰国学习泰语并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经历以及笔者在泰从事汉语教学使学生获得汉语表达能力的经验,使笔者坚信:从一开始就培养母语与目的语互译的习惯,有利于学习者养成敏捷而又自然的语言反应能力,因此,不必担心用“翻译”手段来操练语言技能就会妨碍用目的语思维的培养。
仍以《职业、工作》一课为例:
1)要求学生读句段,然后迅速译成泰文。
2)要求学生朗读整篇课文,然后逐句译成泰文。整篇逐句翻译,有利学生关注句与句之间衔接的技巧。
3)老师将课文内容逐句说成泰语,让学生一一翻译成汉语。
翻译操练,既可采用口语形式,也可采用书面语形式,但中小学阶段翻译操练,口头应是主要的,书面是适量的。此阶段的翻译重在习惯的培养和语言反应能力的培训。
(3)以引导方式训练“说”(朗读、熟读的基础上)
再以《职业、工作》一课为例。老师说出句子的前一两个词,引导同学们接下去说。例如:
老师说:你们家…… 学生接着说:我们家一人一种职业。
老师说:你爸、你妈是…… 学生接着说:我爸是大学教授,我妈是中学校长。
老师说:你大哥、大嫂是…… 学生接着说:我大哥是银行经理,我大嫂是国家公务员。
老师说:你二哥、你姐姐是…… 学生接着说:我二哥是律师,我姐姐是演员。
老师说:你自己…… 学生接着说:我是公司的小职员。
(4)以板书指引方式让学生练“说”课文内容
如果采用板书引导全班回答方式,既能提高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熟识汉字。如请个别回答,则有检测个别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吸引全班注意力的目的。例如:
白板上写:
我家→(学生答:一人一种职业),我爸→(学生答:是大学教授)
我妈→(学生答:是中学校长),我大哥→学生答:……
我大嫂→学生答:……,二哥→学生答:……
我姐姐→学生答:……,我自己→学生答:……。
以上方法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两人一组、交换角色进行对话。
(5)以图片法操练“说”
以出示主题内容的图片,引导学生快速地“说”出教学计划要求掌握的句型。
仍以《职业、工作》课文为例,可出示代表“教授、经理、校长、医生”等职业的图片,同时黑板上写出一系列已学过的表示人物称谓的板书,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在教师示范样板句型之后,让学生成为操练的中心人物,教师作为主导者要不断掌控操练的内容,操练的速度也要逐渐加快,而且要不断替换词汇、扩展句型。所用词汇必须是已学过的。
总之,“说”是将语言知识转换为交际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读”是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读”包含“阅读”和“看着文字读出声”两层意思。考虑到目前泰国中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水平,“读”主要应侧重“看着文字读出声”。
在上文中已多次强调“读”对“说”的重要性,“读”是发音的延续,是“说”的基础;“读”不好,直接影响“说”。因此我们应非常重视“读”的环节。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1.不论是词汇、句子或课文,教师必须有示范读、领读、陪读的程序,目的是直接传递、传授汉语的发音和朗读技能。陪读应在示范读、领读之后进行,可使学生感受自读与老师读之间的差距,以便自我纠正。
2.在适当的示范读、领读、陪读的基础上,可酌情采用全班读、分组读、个别读等方式。语音、语调正确是“读”的基本要求,语流、语速的掌控也应始终给予关注。泰国学生习惯用平均的速度来读汉语的轻重音节,如:“我妈妈是中学的老师”,第二个“妈”字和“的”字属轻音,本应半拍且轻,但他们往往读成全拍的正常音。这个通病,可通过领读、陪读及对比方式予以纠正。不论以什么方式来操练“读”,教师应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并适时、适度地纠正学生的偏误。
3.“读”的次数和方式不追求多而全,适量为佳。但应强调语音、语调正确、流利,遇上一些朗朗上口的短篇、名诗名句或一些经典的文辞,可要求熟读或背记。新加坡小学中文教材《快乐学中文》中有一篇课文为《奶奶先吃》,其中主题内容是这样的:
放学回到家,奶奶见我笑哈哈,我问:“奶奶您可好?”奶奶忙说:“好!好!好!”
奶奶接过书包让我坐,我说:“奶奶不坐丫丫不能坐。”
奶奶拿出鲜果让我吃,我说:“奶奶先吃丫丫后吃。”
这是一篇适合初小学生的好课文,它将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又传播了“孝道”文化。
在教授中小学生诗词时,笔者推崇“趣味教学法”,如吟唱、按文画图、诗舞结合、诗歌结合等。所谓“吟唱”就是学古人摇头晃脑地哼唱,使学生在聆听和模仿的过程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意趣和韵味,达到“唱诗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按文画图”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以图画形式进行再创造。所有这些“诗”变“画”、“诗”成“歌”、诗吟诵、诗舞结合的方法,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古诗词教学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把原本难懂而枯燥的古诗,演绎得生动有趣,使“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得到完美的体现。
4.语音学习是“说”的起始阶段,应注意模仿为主,知识讲解为辅。刘珣教授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九章“语音教学原则”这一节说道:“机械性练习应注意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减少枯燥疲劳的感觉”。我们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选用了《汉语高速路》作为成人口语教材,因该教材的语音部分充分体现了将机械性的语音练习与有意义的音节练习相结合,规避了让人生厌的发音表格和枯燥无味的重复,选择了可快速进入语音轨道的趣味性教材,为后来的“说”积累了基本词汇。
参看《汉语高速路》(一册)第8页:
这一页是在教完声母、韵母、声调、轻声、三声变调拼写规则、发音要领之后,紧接着出现的。对语音知识的巩固、对音节的训练不应停留在拼音表格的机械性练习上,而应导入有意义的音节的认读。实践证明:语音规则与有意义的音节紧密结合,是“赢在起点”的最佳方法。
对于泰国学生不愿放声朗读的习惯,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必要时可采取换位学习的办法,以激发兴趣。记得在教汉语发音时,学生对由声母“z,c,s,zh,ch,sh”构成的音节掌握不好,教材中有用绕口令来操练的例子:如:“四是四,十是十……”“四十四只石狮子”等,当他们练得乏味时,教师主动采用“换位学习”的方法,请学生教泰语绕口令,于是老师认真学习起来:
“เช้าฟาดผัก ฟัก เย็นฟาดฟักผั รถยนต์ลอ้ยาง รถรางลอ้เหล็
ระรอระยอยะลาทหารถือปืนแบกปูนไปโบกศึ”
教师认真学习的态度取得的“笑”果,立即振奋了学生的情绪,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可见,只要教师对学生有要求、有措施、有方法,学生不愿张口朗读的习惯完全可以改变。
(四)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是保障汉语教学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学不好汉字就学不好汉语,即使是中国人,只会说汉语,不会认写汉字,也会被称作“文盲”。我们决不能在泰国中小学里培养汉语“文盲”。
1.每节课都应保证一定的时间教写汉字并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
根据泰国中小学学科设置的现况,考虑到数理化等科目也有课后作业,汉语作业每次以半小时左右比较合适,上课教书写的时间以每课时10到15分钟为宜。
2.正确处理汉字教学中的“语”和“文”
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的意义和用法、但按课文中出现的汉字却不一定符合汉字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因此,最好是既重视课文中出现的汉字,又兼顾汉字学习的规律和步骤。
3.注重汉字书写的方法、步骤
汉字教学应该遵循三个步骤:
(1)笔画
笔画的名称在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初学阶段,可只介绍主要的横、竖、撇、捺、提、弯钩等,不必对30多种笔画都一一介绍。对笔画的走向顺序(笔顺)应该多加注意。泰国学生冷不防就把“口”字一笔哈成;“水”“小”二字时,先左后中再右,写“这”“近”二字时先左后右等。对这些不规范的书写方式,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加以纠正。
(2)部件
汉字部件教学一般是在教完一些最基本的独体字(十、人、小、头、日、书、手、也、马、女、等)之后再开始。教独体字也是同时教笔画和笔顺的阶段,三者结合(口唱笔画名、手写笔顺、眼看黑板汉字或多媒体汉字光盘)是“多快好省”的汉字教学法。
(3)整字
整字有独体的,也有合体的,但既然放在第三阶段来教,就应当侧重笔画多的独体字及多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如:“我”“谢”“读”“懂”“睡”等。也可与部件教学同步。这一阶段,要多采用拆字法、分解法(“部件组合分解法”或“偏旁部首组合分解法”)。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为强化汉字教学的力度,曾为汉办的中小学教材《快乐汉语》配制了《<快乐汉语>汉字练习补充》教材,其中第二册的很多组合和分解汉字练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和笔画顺序的了解,增加书写的熟练程度,为下阶段的词句、课文的书写打下更好的基础。
摘录部分汉字分解的练习如下:
以上练习,是为了引导学生逐渐体悟汉字组成的规律及汉字深刻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总之,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应该是:
1)先认读,后练写。
2)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已学过的独体字和合体字。
3)先教笔画少的字,后教笔画多的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教学时要一笔一划地展示各部件的笔画、笔顺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
5)对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可根据阶段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做些说明,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6)要帮助学生区分同音不同义的字。如:“带、待、代、戴、呆、袋,做、作”等。对小学生可多用图解、图释,兼举例的方式;对中学生则应以定义解释、举例为主,图解为辅。
7)对容易混淆的字要多做对比和画龙点睛的解释。如:“人、入、八”“贝、见”“睛、晴”等。
8)对学过的部件应适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并提高理性认识。
9)适量做些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10)练习书写汉字的方法有临摹、描红、临写、抄写、拼音写汉字、汉字组词等。
是否重视汉字书写,在与笔者服务的学院有工作关联的两所学校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结果。这两所学校都是华人创办的中、英、泰三语国际学校,今年三月份在全曼谷市举行的全泰中小学汉语“宝石王杯”竞赛中,两校各自选送的30名竞赛者中,A学校有26名合格,11名得到不同程度的奖项;B学校只有12名合格,4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奖项。两所学校都是每天一节汉语课,为何考试结果如此悬殊?据了解,原因在于对汉字认读、书写重视程度的差别:A校在每节课上都有汉字书写的内容,且课后有适量的汉字书写作业;B校偏重汉语听说及口语训练,重视拼音而忽视汉字的认读和书写;学生面对考场中的试卷,感到陌生,因不认识汉字,影响对考题的理解和完成。人们用于彼此沟通的不是拼音而是汉字,所以我们决不能放松对汉字认读和书写的要求。
(五)运用翻译法操练语言技能
翻译法是坚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学习外语一定要从起始阶段就把“译”作为操练语言技能的方法之一,这是笔者一直坚持并行之有效的经验。
这里,笔者把“第二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的理念落实到“听、说、读、写、译”全面操练上。这五方面的操练像一张大网,把语言运用中涉及的主要技能,都放置在这张大网之中。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笔者把这种课堂教学法称之为“听说读写译拉网式全面训练法”,采用视听法教学时,不应忽视读写功能的训练;在强调口语能力训练时,不忽视阅读和书写。总之,课堂上,“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应交替变换使用,以达到学生各项语言技能得到全面训练的目的。当然,不是每堂课都把五项技能平均分配,而应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学生情况灵活掌握、科学安排,但总体要求坚持“听说读写译”齐头并进的原则。
实践证明采用这一方法有诸多好处,在此仅列两例。
例一:在我们的语文中心曾经有个班每周学三节汉语课,连续学习了五年,我们通过采用“拉网式”教学法,在对课文语言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就以“拉网式全面训练法”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操练。即“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操练,直到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能掌握为止。长期坚持这种“拉网式训练法”后,学生的语言技能掌握普遍良好,他们在各自就读的中小学里,汉语成绩都名列前茅,个别学生还经常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例二:“拉网式训练法”,在我们语言学院“一对一”和“一对二”的小班也试验过,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基本能全部掌握所教词汇,准确地朗读课文、回答教师的提问;能迅速将课文句子译成泰文,又能将泰文复原成中文;能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语法点,并能用这些关键词造句,书写也能跟上阶段要求。这些学生的汉语考试经常能得到高分。
笔者认为,“拉网式全面训练法”与“有限的时间”和“规定的进度”并不矛盾,只有坚持“听、说、读、写、译”全面训练,语言知识才可能真正地转化为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陈馗.浅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J].成功(教育),2010,(3).
[3]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2002.
[4]高玛琍.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前景[J].八桂侨史,1995,(2).
[5]林浩业.浅谈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对汉语教师的要求[J].湖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6]刘军.古诗词之趣味教学法[J].科技文汇(下旬刊),2006,(9).
[7]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第一版)[M].北京:北京语
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8]刘珣.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兼论海内外汉
语教学的学科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1997,(1).
[9]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10]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0.
[11]吕必松.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
[12]任远.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对外汉语教
学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13]盛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趋势与汉语教学理论研究[J].语
言教学与研究,1989,(1).
[14]孙兰.对外汉语教学中情景教学研究评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4).
[15]汤翠英.“走出去”帮助海外华校提升教学水平[J].侨务工作
研究,2007,(2).
[16]宛新政.孔子学院与海外汉语师资的本土化建设[J].云南大学
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1).
[17]吴琼,李创鑫.泰国华语及华语教育现状[J].暨南大学华文学
院学报,2001,(4).
[18]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
(2).
[19]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华语教
学出版社,2000.
[20]游辉彩.泰国华文教育现状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5,(12).
[21]张德鑫.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序言)[J].汉语
学习,2000,(4).
[22]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3]张启.泰国当前的华文教育[J].世界汉语教学,1995,(4).
[24]张旺熹.语感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J].世界汉语教
学,2007,(3).
[25]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2007.
[27]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2005.
(李丹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