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洋 周杨静 徐波
(1.南京林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3.南京林业大学网络中心,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阐述了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的设计教学,通过教学演示引出问题的关键部分,并借助于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提高学生编程兴趣,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数据库及应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教学演示;归纳与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243-03
Application of CAI in the "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Course
WU Dong-yang1, ZHOU Yang-jing2, XU bo3
(1.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China; 2.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3. Network Center,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Abstract: Expatiated the problem of the non-professional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in learning cours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aim at the desig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by demonstration to guide the key part of the problem and by the aid of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to re? duce and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ir interest in programming ,and to 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CAI; 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microsoft visual foxpro; teaching demonstration; reduce and Summarize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教师的教学,通过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对话过程来达到教学目的[1],以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和特点,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形态[2]。CAI教学模式多种多样,除了基本教学模式,如演示与实践、个别指导、教学模拟、教学游戏以外,一些更新颖的教学模式也经常被采用,如基于案例和资源的学习、智能授导、探究性学习、虚拟教室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它正影响到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引发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变革[3]。
该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及数据库原理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匮乏、难以深入理解抽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而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结合《数据库及应用》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实际的编程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 Visual FoxPro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对实验教学环节要求较高。该课程借助于Micro? soft Visual Foxpro开发平台进行数据库系统开发,培养训练学生运用Visual Foxpro语言编写准确、清晰的数据库管理程序以及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便于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理论,是数据库原理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1认知差异,兴趣不浓
如果教师在开始该课程之前没有系统的对这门课程作整体介绍,学生对于新的课程认识就会存在不足,不能完全理解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目标,无从掌握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习方法。传统的单向的教学手段对于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来说过于抽象,仅仅依靠板书和口头说教,学生用笔记录,用耳朵听讲,学生可能很难理解程序内部的执行过程,导致学生依靠背诵程序代码来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无法有效理解以及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1.2课程内容抽象,难于理解
根据调查全校选修《数据库及应用》课程同学来源的分布,发现参与选修该课程同学大部分来自于理工科专业,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文科和艺术类专业,不同专业背景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对于程序设计方法的理解也就不一。有些同学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过程中,面对大量生涩的专业术语觉得不知所措,从而对于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产生了焦虑以及排斥心理,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2 CAI在《数据库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2.1教学演示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在课堂上他们有汲取新知识的愿望,希望接触到新鲜的有活力的知识,而程序设计类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的古板的说教式教学,同学们则会因为枯燥难懂而表现出厌倦。CAI教学方式的直观生动、趣味性强,可以很好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讲解程序设计时,首先演示一个已经设计好的小“产品”,并且介绍这个“产品”的功能以及现实应用,当同学们看到通过Visual FoxPro平台可以实现这些功能的开发,进而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时,必然兴趣倍增。例如在学习textbox控件时,我们可以将textbox控件设计成一个密码输入框,实现“密码验证”功能,用户密码输入正确则可以进入“成功”表单,而密码输入不正确,则弹出“重新输入密码”对话框。
图1中“确定”按钮的click方法代码即实现密码验证功能,代码如下:
if thisform.text1.value="abc"
if thisform.text2.value="1234"
do form d:wdyf2.scx
else
messagebox("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64,"错误")
endif
else
messagebox("用户名错误,请重新输入!",64,"错误")
endif
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单击图1中“确定”按钮,则鼠标的click事件发生,调用“确定”按钮的click方法的程序代码。通过演示程序并结合功能讲解,同学们可以很好的理解密码验证的算法的实现以及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同学们可以快速的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由事件进行驱动的含义,即某个事件发生,则与此事件相关的方法代码将被执行,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2.2知识拓展
在经过了短短几行代码就解决了上面问题之后,同学们可能会觉得算法不是那么抽象,程序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繁琐,接下来可以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密码验证”程序的优点以及不完善之处。
同学们会发现这个看似完善的程序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比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是用户名出错,而不是密码出错,该如何提醒?如果我们设定密码长度为4位,但是用户密码输入超过长度限制,又该如何提醒?不管用户名出错还是密码出错,当需要用户重新录入的时候,如何实现系统自动将“请输入用户名”和“请输入密码”文本框中数据清空?当我们可以实现数据自动清空之后,如何使“请输入用户名”文本框自动得到焦点……当同学们将所遇到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后,同学们会感到很充实,很满足,因为他们不仅仅熟悉了textbox控件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应用这个控件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2.3总结与整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会不断关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与理论,但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学们有必要通过对过往知识的总结来整理所有知识间的关联,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展现一些看似枯涩无味的理论知识点。
比如针对上述例子中所学习的textbox控件的使用,我们通过一张知识点结构图来总结这个实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
通过图5的描述,同学们可以对所学过的知识有全局的了解,并将已有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效果。
3结论
该文通过CAI在《数据库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探讨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学习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通过教学演示方法引出问题,在进行知识拓展过程中融汇各个知识点,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加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最后再借助于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与整理,从而提高同学们对于抽象知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吴小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前景与事实效果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6):171-172.
[2]王宝玲.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课件的开发[J].云南大学学报. 2003(26):81-84.
[3]王爱玲.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40-42.
[4]翁克山,李青.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技术局限性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 2010(30):94-96.
[5]李建国,张小真.计算机辅助教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10-60
[6]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
[7]郝炳虎.浅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38 139.
[8]严明,单启成.Visual FoxPro教程(2008版) [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