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穆斯林石刻艺术考

2012-04-29 00:44宋卫哲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寺拱北砖雕

宋卫哲

青海穆斯林主要有回族、撒拉族。回族通用汉语,撒拉族通用撒拉语,在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仍保留些阿拉伯语、波斯语。现主要居住在河湟谷地一带的西宁、大通、湟中、化隆、民和、门源、循化等地区的山乡城镇。

雕刻是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段,穆斯林建筑之中的石刻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实用功能的制约,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和风格又受到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社会审美意识的影响。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扩建、改建,形成了较固定的内容和型式,也是青海地方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青海穆斯林石刻的特点

青海穆斯林石刻包括:世代居住于青海的回族、撒拉族所创造、享有和传承使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回族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石刻遗存。

青海穆斯林石刻以清真寺和民居遗存为主,“伊斯兰建筑中的砖石建筑多有精品,特别是在清代西北陕、甘、宁、青等地,是国内回族雕砖艺术的最精之区,这也是与西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分不开的。”这些石刻艺术品,既有宗教故事,也反映吉祥文化,还有表现其他民俗文化内容的,工艺十分精美,而且数量众多。青海穆斯林民间素来有良好的石刻、砖雕传统,明、清以来历代均有石刻遗存散落民间。民间石刻是穆斯林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伊斯兰文化作用于青海传统文化的产物,是青海穆斯林形成过程的历史见证和青海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与象征。

(一)在年代上早期遗物不多,但很具代表性。雕造镌刻与装饰以建筑为主,其中以建寺碑、功德碑、墓碑、墓盖石为多,记述和反映了青海穆斯林在各地定居、生存、发展的历史际遇,多用于清真寺、拱北的碑铭中,其内容大多是关于清真寺、拱北的历史等。在礼拜殿的窑壁、梁柱、门窗以及寺内宣礼楼、碑文石刻上均能看到阿拉伯文书法作品,包括各种匾额、锦旗、楹联。如《重建西宁大寺碑记》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都是特定时期石刻文化的精品。

(二)具有强烈的穆斯林民族文化特点。青海地处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点,自元、明、清多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这些民族在统治期间、在与穆斯林文化交融中留下了本民族鲜明的烙印。石刻不仅在文字上有阿拉伯文、藏文、汉文等,在图饰造型民族融合的风格也十分鲜明。在清真寺、道堂、拱北门楣与壁面上,或在居家与店铺门楣与室内、或在匾额、招牌、器具上,回族喜爱书写、镌刻、悬挂、镶嵌阿拉伯文经语组成对联、中堂、屏联或图案画等;内容为《古兰经》和《圣训》中的警句、格言,或是止恶扬善、扶危济困、修身养性之类的话语,成为穆斯林民族的特殊标识。

(三)河湟地区作为青海穆斯林的聚居中心,石刻遗存历史年代较易区分,时间跨度不大。特别是清代至民国时期,在石碑、石构建筑上体现了用材讲究、刻工精细的特点,而且篆额、书丹、撰文、立石多为权贵、名人。由于,阿拉伯文书法最初伴随伊斯兰教一同传播到青海,多用于清真寺的装饰和碑文铭记,后来随着经堂教育的发展,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经众多写书法和雕刻艺人的创意,融合汉字书法的风格,款式形状多呈图形画意,形成了“书画合一”的中国体阿拉伯书法。如《新设循化营记》、《修浩门河渡船碑》、《循化县城东门肉丘坟碑》、《青海省政府主席马公阁臣墓表》等。造碑立石很有讲究,精雕细刻,大都有形可依,有图可查,有谱可据。

青海穆斯林石刻的内容与题材

青海遗存有许多伊斯兰石刻文物古迹,有古老的先贤墓、明代的墓碑、清真寺等。石刻艺术遵守了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认主独一的教律,反对教民崇拜任何偶像,所以无论是建筑雕刻还是民居装饰图案很少见到人物、飞禽走兽、动物纹样,均以奇花异草图案和几何图案雕刻为主。青海穆斯林石刻的题材内容,除吸收了中国传统雕刻题材内容外,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和题材。

(一)内容有石碑:按使用内容和性质分为墓碑(表)、功德碑、记事碑、题名碑、宗教碑、会馆碑、家谱碑、书法碑等。既有清真寺中的题记、石门、石窗、石殿宇等,也有坟陵建筑不可缺少的石牌坊、石墓门、石享堂等,还有遍布传统四合院中的门枕石、柱础、建筑饰件、石牌匾等。其中,清真寺、拱北、道堂、民居装饰中,礼拜大殿的凹壁、宣讲台、梁柱、门楹、墙壁以及拱北、道堂的八卦亭上的墙壁、门洞、房檐和房屋墙头具有不同类型的雕刻类型,并充分运用了传统的石雕、砖雕等工艺做法,结合当地的技艺特色,使穆斯林建筑呈现出丰姿多彩的风貌。

(二)题材既有《古兰经》、“圣训”、阿拉伯文书法,又有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山水、花草内容;既有宗教道德伦理、德化教育内容;也有伊斯兰教教义的中阿文对联。图案可分为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艺术直观的表达了穆斯林民族独特的人生观、道德观、宗教观、艺术观念意识。

青海穆斯林石刻遗存与分类

青海穆斯林石刻遍布全省各地,城镇内比较集中,郊区比较分散,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少于南部。主要有:大通县后子河拱北、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碑刻、南关清真寺、南山拱北、平安县洪水泉清真寺砖雕、化隆县西关清真寺、循化县街子清真寺等。它们多经历了数百年战争动乱、自然灾害、政治风云等的历史变迁,石刻文物也是屡建屡毁,屡毁屡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海城镇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展开,陆续不断有新的石刻文物被发现,使原有石刻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不乏有价值的石刻艺术品。

(一)砖雕艺术

砖雕,亦称河州砖雕,青海回族砖雕艺术源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将阿拉伯文字图案与中国山水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具有回族石刻艺术的特色。

回族的砖雕主要用于清真寺、拱北以及住宅建筑,集中在建筑的檐头、檀榫、砖墙、门窗、廊前等处。砖雕以“刻活”为主,“提活”为辅,即在特别的青砖上用镩、平刀、斜刀等工具,刻出各种花卉、乌虫、翠竹、劲松、荷花、葡萄以及阿拉伯几何图纹等,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民族气息和乡土气息浓厚。从砖雕艺术风格来说,回族的砖雕风格比较古拙朴素,用刀刚劲洗练,雄浑有力。注重整体效果。手法一般为浮雕或浅圆雕。景物前后紧贴,多借助于线刻造型,富于装饰趣味。整个工艺过程一般要经过烧制、打磨、格方、落样、雕刻等工序。砖雕技法复杂多样,主要有平面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砖雕可以在一块砖上进行,也可以用若干砖组合雕成,一般是预先雕好再进行安装。操作次序是先将砖刨光,加施雕刻,然后打磨,遇有空隙则以油灰填补,随添随磨;还要修补,最后还要上色。例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中国现存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的平安洪水泉清真大寺,为一四合院式古典建筑群落,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迎门的砖影

壁,在向门的一面,整个用六角形绣珠式的花瓣雕成,华丽大方的气氛,令人如入花丛、大门左右八字墙上布满了青砖磨雕,花卉瓣纹,在阳光照射时,会形成柔和的清雅韵律。整个照壁设计精巧,刀法熟练,妙趣横生,堪称近代回族砖雕的顶峰之作。还有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卷棚左右八字墙上的砖雕,精雕细刻的一草一木,玲珑剔透,活灵活现,它充分显示了青砖磨雕后,所呈现的优美的质感及线、面所组成的古朴静雅纹样,属国内少见的精品。著名建筑学家刘致在六十年代来青海考察伊斯兰教建筑时,赞誉东关清真大寺的卷棚内部左右山墙的装饰,是砖雕中的精品。他认为洪水泉清真寺的“小木作装饰等极精美可观……全是难得之物”。大通县后子河拱北“……高台上的墓祠建筑部分,是相当精美可观的”。此外,还有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循化孟达大庄清真寺,迄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结构独特,雕梁画栋,设计灵巧,砖木雕饰工艺精致,独具匠心。它们同西宁北关清真寺、玉带桥清真寺、南关清真寺、杨家巷清真寺等典型的建筑风格砖雕石刻,较为清晰地诠释着青海穆斯林民族文化的变迁。

(二)碑刻艺术

青海的清真寺众多,明清兴旺,历代碑刻数不胜数。这些碑分为墓葬碑刻和清真寺碑刻两类,约百余方。清真寺寺观碑主要记载宗教场所兴建、重修、四至、传承、戒条等的碑刻。碑上既有阿拉伯文,又有汉文和藏文,阿拉伯书法艺术在这些石碑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有库法体、大楷、小楷、草书、花体、方体等等。除此以外,石碑围边上还有丰富多彩的装饰雕刻:有螺旋纹、缠枝、如意双环等图案,有的石碑上雕刻有莲花瓣、莲花蕊等几十种花卉图案,还有的以枝叶烘托圆月的精美图案。例如:初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据现存寺内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1948年8月立)两块碑文记载,可以看出这座大寺已经具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中阿合璧式建筑,气势宏壮。据当地老人所述“大寺对面原有一处记载大寺历史的碑亭院,院内竖有十几座石碑,其中有座高达1丈有余的红沙石碑,有历代皇帝的圣旨和明太祖朱元漳所赐的“百字赞”。这些资料多已不存,现寺内仅存有3座石碑,其中两座石碑立于民国37年(1948年),即重刻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另一块是立于民国3年的书有《重建西宁大寺碑记》的原碑,碑面剥落,有些字迹模糊不清,现立于大殿左侧。另外在循化县遗存有:《积石关护林碑》,立于光绪8年(1882年),原立于积石关,现保存于孟达乡木厂村清真寺内,高160厘米,宽73厘米,厚34厘米。碑文竖楷书17行,字体工整秀丽,共384字;《查加工水利章程碑》,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原立于循化厅署头门,1958年被迁至化隆县烈士陵园后置放至今,高2米,宽1米,厚20厘米,碑文断残,无上下款,只688字,缺30字,碑文后列有各工“头人、军功”17人署名。《大理院水章判案碑》,立于民国11年(1922年),现藏于积石镇草滩坝清真寺,保护完整,高2.4米,宽0.76米,厚0.22米。中部阴刻“铁案如山”字,碑文阴刻楷书,书写字体清晰可认,共有511字,其中16字风化脱落,无法辩认。以上诸碑刻,风格健康、朴实,表现手法简练,重在以神传形,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颇具艺术魅力。碑壁上主题划一,但形式手法各异,刻工们在很小的面积中将实用、想象、趣味三者完美结合。

(三)石雕艺术

石雕是以石为原料雕刻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中国最早的伊斯兰石刻中就有丰富的艺术装饰图案,如碑纹边框中的螺旋纹、缠枝、如意双环以及墓盖石各层的莲花瓣、莲花图案等”。在青海石雕与建筑相辉映,平添几分情趣。

传统回族民居多在大门口做石灰石或水泥装饰的照壁,刻绘有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各式图画。石雕因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砖雕复杂,主要是博古纹样和中阿文书法,至于人物故事则很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不像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撒拉族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中国传统飞檐歇山式。清真寺外廓、内部梁柱壁面上大多雕有植物图案和阿文书法,屋脊下中则放有宝瓶,殿顶龙头秀出。民居建筑一般为宫殿式风格。大房(撒拉族称“萨日”)坐北朝南,房檐前雕刻有程式精美花草图案。墙面多挂《古兰经》中堂,山水屏条等为主。位于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三兰巴海村的骆驼泉,是撒拉族发祥地的一处圣迹。相传,撒拉族先民于元初从中亚撒马尔罕率领同族牵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辗转来到循化境。经夕昌沟、越孟达山、上乌土斯山时,天色已黑,苍茫中走失骆驼,第二天发现骆驼卧在一眼清泉中,已化为白石,他们试量水土与故乡相同,于是定居此地,随起名“骆驼泉”。二十世纪80年代初,循化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骆驼泉,泉边用花岗石雕刻3个不同造型的骆驼石像,精雕细琢的石骆驼,伫立泉傍,昂首峥嵘,栩栩如生。在循化为纪念已故伊斯兰教回族宗教领袖马天喜而建立的天喜陵园清真石牌坊,为五门石雕牌坊,由福建花岗岩制作而成,总跨度16.8米,为中国少有的伊斯兰教风格清真石牌坊。整个石刻庄严独特,气势辉煌,富有时代气息。穆斯林石雕的技法与砖雕基本相同,材料多采用青石、花岗岩、白石等。

(四)水泥雕艺术

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水泥的普及,在青海穆斯林建筑装饰中创造兴起了一种仿砖雕水泥制品,当地也称之为“水泥雕”。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初创建于元代,至今有700年历史的西宁凤凰山(南山)拱北。此处长眠着元代传教士圣裔固图布,兰巴尼,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凤凰山拱北几经毁焚,多次重建。后仿照河州大拱北图案,以固图布,兰巴尼墓为中心,于1987年重建。拱北八挂上花窗子水泥雕成八角三层大拱北一座,坐北朝南,基座周长32米,直径13米,内直径9.5米,高27米。飞檐秀出,造工精细,八面堂子水泥预制雕刻花卉图案,栩栩如生,攒尖顶端装有宝瓶,直插云天。“反映了青海穆斯林对先民的无限缅怀和中阿人民的深厚情谊”。而弥足珍贵。后面修筑水泥雕照壁,横贯东西。前面修建卷栅三间,东西两壁水泥雕刻阿拉伯文对联及经语。

综上所述,以石、砖结构为主体的青海穆斯林石刻,经受岁月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多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在布局上,是艺术、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审美上,融神秘、自然、典雅三者于一体,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体裁形式特征,同时对其他传统的艺术体裁有着明显的兼容性,从而使大量关于青海穆斯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社会化信息成为石刻造型形式类别的艺术主题。它充分体现了穆斯林民族传统文化重鉴戒的审美要求,形成了自己的类型和风格,蕴含着丰富的穆斯林传统文化价值。

项目说明:

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1YJC760069。

注释:

[1][2][3]刘致平,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6:159,211.

[4]阿达生,论中国东南沿海古代阿拉伯波斯文碑铭之研究[J]回族研究.

[5]古文义,青海穆斯林[M]青海民族出版社,1989-09,[6]李鸿涛,回族图案的民族风格[J]民族艺林,1988,(1).

参考文献:

[1]喇秉德,马小琴,青海回族史[M],民族出版社,2009,[2]马忠,青海回族、撒拉族金石录[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徐自强,古代石刻通论[M],紫禁城出版社,2003.

[4][明]刘敏宽,龙膺,西宁卫志[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5]马建春,回族的清真寺及其制度[J]青海民族研究,1991,(02).

[6]赵生琛,青海古代文化[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大寺拱北砖雕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汶 川 县 “脱贫不忘感党恩” 昔日贫困村大寺村捐款支援武汉
省生态文化促进会向省林草局
省林草局 驻汶川扶贫工作组临时党支部指导大寺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
拱北隧道电力载波智能调光系统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拱北隧道智能诱导系统
拱北隧道排水泵控制方案优化设计浅析
大同清真大寺历史沿革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