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瑞 兰石财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往往只重视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基础教育的家校合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旦孩子步入大学校园后,学校或家庭往往忽视彼此之间要搭建起一座合作的桥梁,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培养。2004年9月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后,高校家校合作才开始慢慢被重视,各高校积极探索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家校合作才逐渐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家校合作的定义及内容
家校合作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人们在论述家校两者关系时常用家校联络、家校联系、家校沟通、家校协调等等词语表达。家校合作是建立在学校与家庭在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协调一致的互动活动。从字义上理解,家校联系是把家庭和学校两个相关的系统结合起来,让两者相通,也就是有所交流。笔者比较认同黄河清在《家校合作导论》中所阐述的家校合作概念,即“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
高校的家校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大方面,其中教学管理中的家校合作具体体现在教务部门与家长之间关于学生在校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等方面的有效沟通,通过学习成绩单及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在学生管理的家校合作主要体现在辅导员与学生家长之间就学生思想动态、在校表现等方面交换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有利于辅导员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在心理辅导和贫困生管理等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推行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家校合作是一种大教育观的体现,也是和谐教育和发展教育观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与家长关系不和、家长对孩子指导较差、家长对教育不关心与学生学业成绩都存在负相关关系。有相关研究表明:2008年部分高校休学人数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1.7%左右,2009年退学人数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0.6%,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犯罪与学习故障大学生中有84%以上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法都持不满态度。由此可见,高校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已迫在眉睫了。
家庭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良好成绩的取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的育人机制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新举措,对于促进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培养优秀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教育环境,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培养不单是学校教育问题,而应是一项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系统工程。家校合作是大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单方面力量在现代教育的生态环境中显得非常的薄弱,单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完成一个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只有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配合,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才能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有利于促成共同责任意识的形成,完善“一体化”育人机制
家校合作教育是基于一种共同的人才培养责任意识,通过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家校合作,高校可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调整学校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大有裨益:家庭通过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模式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和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教育,最终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三、高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在家校合作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传统观念和认识误区的影响,严重抑制了家校合作的发展步伐和水平,导致高校家校合作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
(一)责任机制不健全,家庭与学校缺乏共同的合作培养意识
从目前家校合作的发展过程来看,最重要的制约家校合作发展的瓶颈就是家长和学校没有达成意识上的共识,缺乏共育的责任,家长、教师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互相推诿教育责任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存在一定观念上的误区。
首先,从家庭角度而言。家长错误地以为孩子上大学了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应该更多干涉孩子的生活了,再者有些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认识到参与合作教育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以为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所有的教育责任都与家庭无关,教育是学校的事了,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跟踪教育。
其次,从学校角度而言。某些学校领导和教育管理者错误地、片面地认为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和知识,没有合作的基础和必要性;也存在着某些教师或辅导员有意识地回避家校合作,教师自我地认为只要上好课就行,而有些辅导员也存在有意地减轻自身的责任负担的现象,简单地认为作为辅导员只要管理好学生的人身安全就行,至于其他方面也无精力顾及。因此,正因为有如此“清晰”的责任意识导致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没有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然导致家校合作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基础。
(二)组织机制不完善,家庭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
家庭与高校之间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共同意识,在开展育人过程中往往是独立进行的,缺少过多的沟通与交流,只有等到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思想心理上产生问题了才不得不进行交流,长期处于一种相对被动孤立的状态。加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活动大多处于自发性,没有官方的组织,缺乏专门的机构或组织有规划地开展,虽然目前有些高校也设立了家长委员会,设立了“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学校等组织,但是大部分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不能达到初哀本意,由于各种原因这类组织的活动经常流于形式。再者,由于许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负责开展家校合作的职能部门,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存在职权不明等现象,不能为家校合作搭建一个良好有效地沟通交流的合作平台。
(三)合作形式较单一,家庭与学校之间缺乏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
由于我国高校的家校合作起步较迟,尚未进入常规化阶段,加之各
种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制约了高校家校合作的发展,组织开展形式均较为单一。目前,我国现行高校的家校合作方式更多地集中在辅导员通过新生家长座谈会和学期末的“致家长的一封信”或者安排的个别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告知其学生在校情况的固定模式。部分家长缺乏积极与学校联系的主动性,只能被动地从辅导员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对于孩子的全面了解不足,经常片面地只是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而忽视了孩子性格、心理方面的照顾,往往容易造成孩子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发生问题,这与目前我国高校单一化、固定的合作模式现状有很大的关系。
四、构建合作型高校育人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家校合作的现状以及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意识,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将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合力为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发挥家校育人的合力,树立高校与家庭合作育人的共同责任意识
共同育人的责任意识是建立家校合作的基础。只有家庭、学校积极地参与家校合作育人的机制中来,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互补的合力,才能共同完成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家校合作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服务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因此,高校应该树立“携手家长,培养成才”的家校合作理念,只有在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因素的情况下,以大学生的发展愿望为合作的基本依据,努力为其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家校合作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学习管理与思想管理双轨推进,建立积极主动的双向交流沟通机制
家校合作是双向交流活动,是学校老师特别是辅导员、教务管理人员与家长之间应该是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平等尊重的过程。在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如乌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二者要同时开展,实现互补,辅导员通过电话、短信或信件等形式在与家长进行沟通过程中应该突显出学生在校思想、性格、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动态反馈,多数学生在学习障碍及表现方面父母全然不知:这一方面的不足则需要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功能互补,目前国内多所大学开始实行学籍预警管理制度,对因修不够规定学分或违反学校学籍政策的学生予以预警或学籍处理,有些家长只有等接到学校对孩子的学籍处理才得知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思想管理需要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齐抓共管,为家长了解孩子动态提供平台:就家长而言,要增强与高校合作的主动性,增加与高校教务管理或学生辅导员的交流与沟通。
(三)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模式,多元化、多渠道开展家校合作
追求和谐是家校合作的目标与归宿,要建设家校相长、和谐共生的教育体系,就必须在不断合作中探索新模式,更加多元化地开展家校合作。随着近些年合作理念的拓展,我国高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如2007年,上海大学成立了上海市高校的首家“家长学校”,建立“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站”、开设“上海大学家长论坛”,周末时间定期开办,将学生的家长请进校园,与专家、教师共同讨论解决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有效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参与学生培养的能力,构建家校合作育人体系。翻厦门大学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2000余名家长来校参观。2006年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家长委员会成立,学生家长们将和学院老师们一起致力于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们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此外,家校合作还可以个性化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家校合作模式。例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家长QQ群,辅导员微薄等形式,多元化途径开展家校合作,充分调动家长在校外对学生的影响和督促作用。
总之,高等教育领域的家校合作是一项很复杂、很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在开展过程中步履维艰,但家校合作在孩子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力互补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建立信息通畅,交流平等,组织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合作内容丰富全面,合作途径多元化的立体式、多层次的合作型高校育人机制是未来高等教育领域家校合作发展的趋势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