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佛教的历史地位

2012-04-29 03:24:49延续
华夏文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译经关中地区高僧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至大散关,东到函谷关,南接武关,北续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关)。现在通称的关中,是指陕西中部,以西安为中心,包括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省辖地级市,共54个县(市、区)。所谓关中佛教,就是从古到今存在于关中地区的佛教。从时间上来说,关中佛教起源于西汉末年,兴盛于西晋到唐末。从空间上来说,关中始终以长安为中心,东有隋文帝成长的般若寺屹立于今大荔县;西有供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坐落在扶风县;南有连绵二百多里的终南山,佛寺鳞次栉比,楼台相望;北有玄奘译场玉华寺和观音圣地大香山寺等,形成一个完整而相对独立的佛教文化区域。本文所论及的关中佛教,就是专指汉末以后、经过西晋十六国南北朝、直到隋唐时代这个区域的佛教,而视角主要是这个时期关中佛教在中国佛教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佛教传人中国内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陌生的外来宗教,到汉代依附于神仙方术的零星传播,经魏晋时期吸收玄学思想,再经过南北朝时期对佛教思想的进一步体系化,直至隋唐与儒、道两教融摄鼎立格局的盛大以及中国佛教自立宗派的出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不断扩大,最终发展成为中国主流文化之一。而作为西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等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始终是佛教的重要传播地,并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1 印度佛教向中国内地传播的首站

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已经开始向外传播。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有确切史料记载的佛教最早进入中国内地是公元前2年。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现在的新疆地区,然后经过玉门关、河西走廊,传到长安。《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鱼豢的《魏略》记载:公元前2年,来自大月氏国的使者伊存在长安向汉朝的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这一记载,比东汉永平传法的说法提前了半个世纪。虽然《浮屠经》并未留存下来,传授的也只是一些佛教的常识,但它在中国社会上层的流传却标志着中国佛教历史从此迈出了第一步。长安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部地区交通的枢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成为佛教向中国内地传播的首站。长安的特殊位置,无疑对佛教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中国佛教的译经重镇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是以佛典的翻译为支撑的。从西汉末年伊存口授佛经开始,长安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之地。西晋十六国时期,先后有多位高僧来到关中地区尤其是长安一带进行译经弘法。在西晋时期,竺法护在长安的译经贡献最大。据《出三藏记集》记载,竺法护翻译经典159部,309卷。在竺法护的推动下,不少民众开始了解佛法,关中佛教迅速兴起。十六国时期,道安、鸠摩罗什等高僧长期在关中地区译经弘法,天下英才云集关中,促使关中地区佛教地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鸠摩罗什的译经,奠定了后世中国佛教的基本经典依据。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的佛经翻译更是空前鼎盛。隋朝最大的佛经译场是大兴善寺,印度僧人达摩笈多、阔那崛多与那连提黎耶舍等人驻锡这里译经。仅阔那崛多译佛典就计37部,176卷。唐代的译经主要集中在长安。从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开始组织译场,到宪宗元和六年(811年)终止,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和大荐福寺,被称为“长安三大译场”。译师中以玄奘、不空、义净等人尤为突出,如玄奘译出75部1335卷,不空译出104部134卷,义净译出61部260卷(吕潋《唐代佛教》,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第63—64页)。佛经的大量翻译,对佛教义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高僧的汇聚中心

据梁、唐、宋三种《高僧传》的不完全统计:自佛教始传至宋端拱年间(前2-989年),长期居住在长安的高僧大德总数为461人,占这三种《高僧传》总人数的36%。实际上长安高僧人数要比记载多得多(张燕《陕西佛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一大批优秀的学问僧在此处钻研义理,体验修行,主持译经事业。鸠摩罗什、玄奘、义净、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般若等译师在此译经;僧肇、吉藏、杜顺、智俨、法藏、宗密、窥基、圆测、善导等人在此创宗立说;道宣、法琳、智畀、道世等人在这里广为著述;长安作为当时佛教文化的最佳平台,吸引了一大批高僧前来求法,比较著名的有扬州的鉴真、日本的空海、朝鲜的义湘等人。文化的交融使关中地区的译经、传教空前活跃,佛教义理的思辨也达到顶峰,这就为佛教的创宗立派提供了理论前提。

4 佛教祖庭的所在地

中国佛教发展至隋唐,学派之争逐渐演化为宗派分立。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除了禅宗发源于河南少林寺和天台宗发源于浙江天台山外,其余六宗都在长安正式创立。三论宗的初祖是鸠摩罗什,所以该宗起源于现在的草堂寺,而实际创始人是吉藏,他后来在长安曰严寺完成三论宗的基本著述。唯识宗由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后因玄奘翻译和传播唯识学的所在地是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的祖庭。道宣在终南山净业寺研习和创立了律宗,净业寺成为律宗的祖庭。杜顺在关中地区往来弘法,倡导华严学说,成为华严宗初祖;二祖智俨在终南山至相寺弘法,三祖法藏继承师说,正式创立华严宗;该宗的祖庭是华严寺和至相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长安创立了以修持密法为主的密宗,大兴善寺成为密宗的祖庭。净土信仰虽肇始于庐山慧远,但其后法脉中断,后来山西的昙鸾、道绰弘扬净土法门于玄中寺,善导弘扬净土法门于终南山和长安一带,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从此净土信仰终于扎根中国,终南山悟真寺和善导圆寂后舍利供奉地香积寺成为净土宗的祖庭。禅宗的祖庭虽不在关中,但其发展也和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禅宗依据的根本经典《金刚经》来自关中。唐代的时候,关中地区是神秀所传禅门北宗的流行地,至今仍遗留下许多禅寺。天台宗虽发源于浙江,但该宗依据的根本经典《法华经》出自关中。隋朝时期,天台僧人经常来关中地区交流佛法,止观学说受到过各派学说的影响。另外,青龙寺,由于惠果和日本空海的原因,也被日本真言宗奉为祖庭,成为中日人民文明与情感交往的重要平台。

5 国际化的佛教交流中心

隋唐时期,长安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僧才,长安更成为国际化的佛教交流中心。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著名僧人竺法护、僧伽提婆、鸠摩罗什等来到关中地区译经弘法,并吸引了很多外来僧人汇聚这里。到了隋唐时期,中外交流更是达到空前的高度。来自南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各国的弘法僧和求法僧以及中国各地的高僧云集这里,相互交流,彼此激发,使长安成为一个空前绝后的国际化佛教交流中心。与此同时,关中地区佛教也开始外传,日本和朝鲜皆受到关中佛教的影响。如日本高僧道慈在武周时期来长安学三论、法相,归国后成为日本三论宗的创始人。空海在唐宪宗时来长安,在青龙寺从惠果和尚学密宗,归国时带回大批中国新译经和梵字经书,日本密宗自空海后便开始显扬。新罗僧人义湘在长安学习华严,朝鲜华严宗的法脉得以延续。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的倒流》一文中将佛教从中国倒流回印度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实际上,佛教从中国倒流回印度,影响印度佛教,关中地区也是最重要的出发地。

6 拥有众多璀璨古今的名寺古刹

西晋竺法护在长安译经时期,长安就有白马寺、敦煌寺、西寺等著名寺院。前秦时代道安在长安建立著名的五重寺,成为全国僧界的向往之地,在此云集高僧数千人。后秦时代,鸠摩罗什在逍遥园的大寺等地译经弘法,三千弟子跟随,这些寺院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佛门胜地。隋朝广建寺院,首先从关中开始。关中中心的大兴善寺、关中东部的般若寺、关中北部的神德寺、关中西部的仙游寺、关中南部的圣寿寺,均成为光耀千秋的佛门胜地。到了唐朝,长安城里的寺庙已有数百座,是全国佛寺最密集的地方。佛塔林立,寺院建筑也成为长安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现如今,陕西省境内现存的寺院约有200所,创建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两晋时期,如长安敦煌寺、草堂寺等。除了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各个宗派的祖庭以外,最著名的应属皇家寺院,如武则天为他的丈夫建造的大荐福寺、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太平公主为其母亲修建的罔极寺等。此外,供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和终南山的南五台,现在更成为重要的旅游文化景点。至于佛塔,现存的有隋塔、唐塔、宋塔、金塔和明塔,其数上百,在三秦大地几乎随处可见。

7 儒、佛、道三教关系的冲突与调和之地

关中地区是儒家走向主流意识形态的肇始之地,是道家正式诞生之地,也是佛教进入中国内地的首传之地,儒、佛、道三教在这里均拥有自己的历史荣耀。可是早期三家的关系既有依存,更有争锋,甚至常常出现激烈的冲突。从早期的老子化胡,到后来的夷夏之辨,再到三教比法,甚至出现你死我活的争斗,关中地区始终是三教关系最激烈、最集中、最有影响的历史舞台,见证了三教从冲突碰撞,到吸收融摄,最终圆融交汇的一系列演变过程。这种文明交往方式,使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彼此融摄,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和思想的弘传。儒、佛、道三教的圆融会通,为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人本主义、解脱主义和自然主义三个闪光的思想体系,也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多元并举、圆融会通的体系。

8 佛教信仰的神圣之地

关中不但是历史上中国佛教理论创新的最大基地,而且是中国佛教信仰的圣地。观音信仰最早在西晋时期传人这里,经过鸠摩罗什的再传,观音信仰一直是中国佛教最流行的一种信仰形态,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由皇室钦定的观音道场南五台,也由此而名扬天下。弥勒信仰最早也是在这里传人中国,并开始了最早的信仰实践,尤其是道安对弥勒信仰的首先推崇,接着玄奘等人在长安继续提倡弥勒信仰,关中的弥勒信仰成为天下的风向标,影响中国佛教至为深刻。阿弥陀佛信仰虽然在庐山有慧远的最早提倡,以及山西玄中寺昙鸾、道绰的推广,但并没有风行全国,正是因为善导在关中地区的大力弘扬,西方净土信仰由此扎根中国,阿弥陀佛成为至今中国佛教领域最响亮的声音。隋唐时代的关中,还是各种舍利的云集之地。佛牙舍利在这里供奉,后来流落异地,今天则供奉于北京灵光寺;佛顶舍利在这里供奉,后来下落不明;佛指舍利则供奉于关中西部的法门寺,在唐代形成三十年一开的迎奉热潮,堪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舍利崇拜活动,影响直到今天依然无与伦比。

总之,佛教在中国的传人、传播以及逐渐发展壮大的主要基地就是关中地区,由此可见关中佛教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关中佛教的宝贵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关中佛教的感召力和思想魅力,大力促进佛教在道德提升、心灵抚慰、经济开发、友好交往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研究生,邮编710069)

猜你喜欢
译经关中地区高僧
关中地区李树遥感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新辨
国画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04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译经用字与译经词语新释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6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1:40
《秦汉文学编年史》献疑
北方文学(2017年26期)2017-09-21 07:37:59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敦煌学辑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08
丝绸之路上的两位高僧
文史春秋(2016年3期)2016-12-01 05:42:08
佛教史视阈下康僧会译经之儒学化及其意义
中州学刊(2016年5期)2016-05-30 10: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