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国
在2011年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中,无论是社会上层抑或底层,精英抑或草根,都有着自身的艰辛与不易。对于社会底层而言,民生艰难,流动困难;对于上层而言,发展不易,压力巨大。
底层的艰辛
2011年肇始,公众被两个来自社会底层的草根歌手所感动。当这两名叫“旭日阳刚”组合的歌手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用他们高亢、沙哑的嗓音高歌时,人们似乎忘记了在听歌,而是在体味来自的社会底层的诉说。
底层扩大及其处境艰辛深深触动公众的神经。在2011年发生的校车事故中,挤在那些超载且缺乏安全保障的校车中的孩子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稚嫩的伤痛让人痛感社会底层子女的命运不济——在社会流动机会减少的情况下,他们不仅前途未卜,更有成长的艰难。
精英的不易
在纷繁复杂的2011年中,社会精英阶层在不易与再信任中寻找突破。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私营经济的快速成长一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特征,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快速崛起也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中最让人关注的现象。然而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与私营企业主阶层成长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容乐观。当人们还在争论“国进民退”是否属实时,在中国私营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频发老板“跑路”躲债事件。“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跑路”事件背后折射出私营经济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不易。
2011年也是考量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一年。在公众心目中,不少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官员被贴上“贪污腐败”、“与民争利”的标签,被推向不信任的位置。入夏以来的城市内涝频发,引发人们对政府城市建设的批评;动车事故中,相关部门的处理能力受到人们严重的置疑;红十字会危机中公众的立场更是一边倒……
危机可能也是转机。面对层出不穷的突发性事件,政府部门在信任与不信任中重塑着。
艰辛与不易的转机:资源与机会的再配置
阶层艰难与不易何以转机?资源与机会的再配置是关键变量。
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取决于资源与机会如何配置。近些年来,由于财富资源配置失衡,社会流动机会减少,导致社会底层在扩大。虽然近年来这一现象引起政府关注,并围绕着再就业,保护农民工权益,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贫困人口标准,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提供贷款、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等问题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缺乏从资源与机会再配置的角度进行调控的清晰思路。
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上层虽然从发展中受益,但是资源与机会的失衡导致的经济社会环境恶化,使得上层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受到来自普通阶层的情绪对抗——诸如仇富、仇官心态。这种情绪的对抗在某些时候甚至引发行动的对抗,如群体性事件频发。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的失衡使得社会底层扩大,难以支撑起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中始终缺乏一个壮大的成熟的消费群体,消费市场没有真正完全启动起来,这成为经济发展的软肋。一旦外部市场出现危机,经济风险便会出现,这一切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已经出现。
总之,社会底层的民生艰难与流动困难,以及社会上层的发展不易与压力巨大,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而其中的关键变量是资源与机会的再配置。政策的着力点应围绕这一关键变量展开设计与安排。
(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责编/王慧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