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占春
现在的荒凉
最难以抵达的就是现在。一个人总是迟一步抵达现在的站台,而现在已经缓缓离去。思想抵达现在就更为困难了。由于眷恋思想的典籍形式,思想与现在的关系不是迟到,是永不在场。
“现 在”
时间切割得越细碎,生命的感知越短暂;“现在”这一维度被确定的越具体、越具有规定性,“现在”就被彻底取消了:“卡嚓”——时间像被斩首。“现在”的悖论意识:只有“现在”之死的那一刻才有“现在”。注意着不变的东西,或变化缓慢的事物,“现在”就变得广阔。这是只有生活在变化缓慢的事物之中的人才有的智慧。这是在车流人流涌动的场所所失去的心智。永恒之物退场后,机械、电子进入了这一心智结构。
音 乐
聆听音乐,这是给时间(现在)配置新的节奏与曲线。音乐使时间获得形体,且让人相信:你的内心世界也不是一片混乱,而是由如此完美的法则所支配。
写 作
好吧。写作是一个人的起义。尽管依然希望最终成为一个人的庆典。它毫无意义是吧:我接受。其实不是“我”,我早已知道没有写作中的这个“我”,而是第一人称的意义,主体(尽管被非主体化)感知的意义,个人的思想与声音的意义。因为一个简单的真理:尽管有国家、民族、阶级、群体、帮派,一个人哪儿痛只有他自己说的清。死也是。尽管不断有人装作以国家、党派的名义死亡了。在许多人,几乎只有死亡是真实的还原,只有死亡的时刻摆脱了作为谎言的一生。孤独是个人的真相。坚持一个人的无用的价值吧。好吧。即使写作不过是一个人的小小的失败。
异质性:美学还是恐惧
异质性的事物,人与他的环境,作为美学现象令人愉快,前提是这些异质性的事物必须没有危险地接受观看,它们像安静的、静止的符号。这好似对他者的物化。但当它们不是被观看的客体,而成为主体的时候,并伴有其认知与判断行为,人们对异质性的热爱就会被陌生与恐惧所替代。
双重领域
人们是否总在理性计算与神圣冲动之间生活?把平庸的自然死亡转向一个民族的神话核心的冲动总是难以磨灭的。纯粹的经济生活并不能深刻地满足人的需求。他永远需要一个道德的场所,一个使生命接近其永恒冲动的途径。
内在性
人的内在性及其话语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尚的目标,又是一个即刻实现逃遁的消极之地,是现世的责任感溜之大吉的隐身术。学术研究,比如文学与哲学,一直处在这个当口,它时常胆怯地徘徊在这里,而不是勇敢地穿越内在性,并将之变成现实批判的依据。
从情书,到短信
短信替代了情书。不是不需要骑自行车的邮递员的电子邮件太快,也不是纸张比电子文档更虚幻,也不是人们再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情感,而是变得聪明了:他们的情感无论如何都没有书信中的文字存在的时间长久。情书是一种古老的爱情境遇中最经典的信物。但却不再适合今天的人们:情书迟早会变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讽刺。而短信则可以尽管使用,发出者和接收者不久就能够删除了。这些虚拟的文字不会比欲望存在的时间更久。
修 辞
“人”是修辞学的存在,人的观念与价值意识是修辞性的。修辞会塑造观念,塑造人们的意识与感知,这正是文学或诗学的意义。支配人们生活的基本概念都是修辞性的,或来自于修辞活动的果实。这意味着一种修辞性的表述最终成为人的普遍感受与感知力。关于某个对象、某种主体或某种情感的修辞最终会转化为人的感受、转变为人们之间共享的经验与共通感,赋予修辞活动一种最终的意义。而在某种修辞最初呈现的时候,它们只是某个诗人的境遇性的、偶然语境的感受。修辞与感知能力之间的可逆性关系为诗学性质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未来。这个时代的话语在极度膨胀时,修辞能力却是极其匮乏的,这正是危机所在。同样,这一危机不断地表现为修辞过度。
片 断
片断风格是意图的一部分。当风格与意图接近时,一种文体诞生了:这就是片断。这是一种新的文体意识,同时也是一种秘传风格的文体。因为它遗失了秘密而成为隐藏着某种秘密的文体。如果将秘传理解为历史性的,那是因为它的整体性的遗失,整体性由此成为一个秘密;如果说秘传是非历史的,那就意味着整体性根本就是一个不曾在场之物。片断是思想的秘传话语。
世界的形象
世界自身的纯粹的形象保持着拯救、至少是抚慰性的意义。“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只是一种纯粹的形象,它是如何绕道人的心里,产生着抚慰的力量?在诸神和诸种价值相继从人的心里淡化的时候,世界的纯粹的表象依然具有某种未知的形而上学的抚慰,并且继续被身体所感知。身体与物之间古老的默契!一份原始的契约,一种话语或“前定和谐”,尚未被思想恰当地翻译出来。世界是否将围绕着这个契约而被重建?
破碎的真理
虽然黑格尔自己并不这样思想和写作,可是他曾经写道:“精神只有通过在绝对的支离破碎中自我发现才能获得它的真理。”
死亡的节庆
乡村保留了死亡的节庆形式,所有婚庆或其他喜庆、节日的元素在死亡的仪式中都一应俱全:唢呐鼓乐,伴以不时的爆竹,供奉牺牲,香火或社火,纸扎的亭台楼阁,以及纸扎的玩偶,似乎是此生剩余欲望的公然索求,群体的情绪与喧嚣,共同造成了一种死亡的迷恋,一种节庆的气氛。与死亡的个人悲苦之情或存在主义意味不同,乡村的死亡丧礼与葬礼保留着死亡热烈的人类学含义。仪式过程中的所有的符号学显示都有意忘却和转换了个人的痛苦。仪式的庄严及隐秘而公开的喜剧性,使个人的痛苦变得不合时宜:有节律与分场所的哭声早已融入为整个仪式的一部分。
文学、符号与仪式延伸了人生经验的虚构性。而所谓的文化则只是这些虚构真理的物态化部分、将文学的虚构叙述固化为程式化的结构与元素。
文学的边缘
除了诗歌写作之外,我对文学研究的兴趣似乎在于文学与其他领域的地缘关系,僭越和渗透的方式,比如文学与社会理念,文学与人类学,这些接触点有许多:主体,意义,真理,权利或主权,或者是象征,符号,修辞,叙事。一方面是生与死的世界,一方面是语言的世界。文学处在政治的边缘,社会文化的边缘,人类学的边缘,然而也处在它们的核心地带或交互地带:处在感觉系统、观念与想象力最敏锐的中心。社会所作的事,是文学之后的活动,将哪些比喻建构成观念或社会与文化理念,并进一步构成制度的基础。
诗 学
诗保持着两种功能,一是关注移动着的经验语境的主题化,即经验世界的偶然性及其未被表达的微弱意义资源的发现;再就是不断消除语言的陈词滥调或语言的平庸性。后者使话语丧失其意义。诗学与对意义的辩认活动相关或诱导着意义的出现。它鼓励着一种别样的思考,别样的话语。
言成肉身
写作是一种非宗教的言成肉身,这是诗学的肉身成道。为什么常常,语言疲倦了,因为我身体的疲倦,时间的疲倦。语言与身体之间相关性的秘密在哪里呢?在身体疲惫时,所写下的语言也堕入了惰性;但伴随着躯体的衰老却走向语言的清新。没有一种漂移着的主体性吗,在语言与身体隐秘的集合点?
斜 坡
坐在一个斜坡上就那么幸福吗?心里总是渴望这样一个斜坡,总是想念置身于一个达坂、一个山口转弯或下坡前的那片滋生着幸福感的地带。一片覆盖着油菜花、青稞或草场的斜坡是什么呢,一个纯粹的斜坡是精神上的一个什么符号呢,竟然与幸福感有关。置身一个斜坡的时候心中几乎已完全知晓了通往幸福的途径。斜坡是一个秘密。我看见那片斜坡似乎就是化为物质形象的一个音乐主题,一句诗正在——跨行……表达着它。
此刻我想起在拉吉山的南坡,下面是一个藏族村落,幸福本身似乎就近在咫尺的草丛里响着,从斜坡上吹过来与我的心动同体。
虚 构
对于一个没有什么远大前景的人来说,生活是不易的,没有困难就是最大的困难。我必须活在对自己的虚构中吗?对我来说,这一切只与写作有关:现在我处在一种空缺状态,只有当一种无名的临近感到来的时候,我才站在一个大斜坡上。
感性的
感性的事物总是保持着一种幻想的特性。天边的一条河或山坡上的一棵树是一个梦想的形象。一个人在无意识的时刻会与它一起流动,或站在一起。植物就像是幸福的无意识的各种可见的形象化。这是一个“自然”的感性空间,植物难以理喻的形式与色彩,对称与变化,山坡的恰到妙处的倾斜所造成的完美的曲线,岩石被风化的鬼斧神工的形式……在人的意识与宇宙无意识之间愕然呈现:风景是观察者的一场可见的白日梦。这就是自然风景的魅力所在。在失去想象而对无意识的多重形象进行感性直观的时刻,以物质的无意识渗入人的无意识,并且,携带着一种秘密的意义。
脱离了感性的自然,失去了事物的感性的形式、形象与意义,是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商品景观的虚假感性只有一个奢华的表面,人的身心置于其中的世界已是一种空洞。
遗 忘
人遗忘最快的是人说过的话。什么都会在风中吹散。一个民族把先人的话刻写在石头上,一个民族把祖先的话传唱成歌,一个民族把圣贤的话一代代重新抄写在纸上。
灵 媒
语言是多重媒介,对个人而言它像化石一样包含着史前信息,可也能够成为个人意识的瞬间感知媒介。有时语言依然是一种灵媒。但灵媒只有发生在诗——歌中才是合法的。神秘主义和通灵术之类在社会场所是一种令人可恶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蜕化。
诗歌表达了语言最终的和最不确定的渴望:将意义与无意义组织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表达形式。最大程度地将无意义吸纳进来。
美 德
置身阴霾的天气,几乎忘记远方的光芒依在。而就在几千米之上的高空,那是自创世之始从未改变过的世界,而阴云则变成了一片白色的云海,闪着接近信仰的光。这是一种美,让不可见的和遥远的在心中闪烁,这是你最终要学习的美德。
另一种美德
对一个写作的人来说,真正的激情是认知和感受,真正的激情是包含沉默的言说。这种激情从不会得到最终的满足。对写作来说,对某个人的爱,对某种社会事态担当责任是次一级的激情,类似激情的暂时转移。没有这种转移就没有回归语言的动机。没有感受的认知、不同时置于沉默的话语都难以拯救写作。写作是不能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写作的激情就像冷酷的美德。
即兴演奏
时常在我点开札记的页面看一眼的时候,一种写作的欲望涌来,于是双手放在键盘上,一些字如一些音符从中浮现。此刻,我没有为自己制定工作计划,而在键盘上作为一个游手好闲者碰无名的运气。噪音:一些没有意义的字,一些意义不充分的字眼,漂浮着,然后,乐音漂来了,以隐喻的形式出现,组织了意义,吸纳了噪音。一种没有目的的享乐,将自由置于现在。
我想那些音乐家在并不准备创作的时候,也在清晨的光线照耀着的琴键上享受着这种噪音与身体内突然出现的旋律的偶遇。因为没有留下乐谱,不可复制,不可再现,但比起他们的第九交响曲,这些即兴演奏给他们的生命带来了更多隐秘的快乐。
诗学与社会学
诗学是一种微观而精确的社会学,反之,社会学则是一种诗学的变形记。诗学是对意义的建构及其与无意义之关系的一种意识。而社会领域由于权力阶级的支配欲望、渴望分享权力的知识阶层的愚钝以及群体的盲目,对意义的建构或对无意义的回收,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乌托邦
音乐是时间的乌托邦形式。诗歌是语言的乌托邦。创造是劳动的乌托邦,爱是人的乌托邦。音乐是时间的解放,诗歌是语言的解放,创造是劳动的解放,爱是人的赎救。——格言是心智的懒惰形式。
路 标
写下的东西对我自己只有一种意义:按照它的偶然性指示独自深入未知地带。或许,它最终就像你一个人的日报。
音乐与神话
列维-斯特劳斯试图表明,音乐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已成为神话的替代品。他认为当人发明了赋格、一种和神话相似的作曲形式时,神话的传承一部分就进入了音乐,其他部分则进入了小说。但在神话依然存在的时代与社会里呢?音乐的早期经验是什么呢?
比起其他叙述形式来,音乐的符号与其所编织的神话式信息之间存在着一种愈来愈微弱的相似性。而其他的将经验符号化的叙述及其所产生的规则多半成为一种无效的假设。
过渡性的季节
秋天。这是一年之中最完美的季节,一个不稳定的、过渡性的季节。一切都开始转向宁静、柔和、轻盈。即将消失的事物发出一种渐弱的颤音。如同一天中的黄昏是一个过渡性的时辰。你也该转向一种过渡性的生存:宁静、柔和,渐弱,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