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2-04-29 00:44郑长德钟海燕
民族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郑长德 钟海燕

[摘要]乡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微观基础。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该地的经济属于农牧混合经济,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同时,拖乌乡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构成了拖乌乡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上述问题与自然禀赋的不足,如位置的边缘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边际性、自然资源的优势不足等密切相关,居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等也是重要原因。为此,拖乌乡应争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牧民增收;抓住雅泸高速公路贯通的机遇,发展彝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沿108国道线和雅泸高速点轴开发,梯度推进。

[关键词]乡域经济发展;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少数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F207/F1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1—0027—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9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7月12日至20日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开展调研。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参观访问、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考察,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基于这些材料,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民族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一、调研地区的选取和调研地区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地点的选择

乡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微观基础。选取拖乌乡调研,在于其特殊的区位环境和由此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代表性。拖乌乡在地理区位上具有多重属性,首先它位于冕宁县的北部边缘,与越西县、石棉县交界,属于县域的边境地区;其次,它位于冕宁县北部高山区,山地灾害多,生态区位上属于限制开发区,生态建设任务重;第三,拖乌乡自然资源比较贫瘠,具有相对优势的自然资源,规模小,禀赋较差。更重要的是拖乌乡是冕宁县的彝族聚居乡,99%以上人口是彝族,受历史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技能水平也不高;此外,这里是冕宁县的贫困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发展障碍多。总体上,拖乌乡不仅是生态脆弱地区,而且是发展脆弱地区。选取这一地区调研,分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冕宁县拖乌乡概况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川西北高原与川西山地的过渡地带,横断山脉东侧。拖乌乡坐落于海拔2100~2400米的高寒地带,地处冕宁县北端,安宁河左源地带,东以小相岭为界与越西县交接,西连冶勒乡、大桥镇,北接石棉县栗子坪乡,南与彝海乡接壤。全乡幅员面积263.2平方公里,占冕宁县幅员的6%,辖拖乌、三姑、黄家坝、鲁坝4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108国道南北纵贯全境,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乡政府驻地拖乌,南距县城48公里。

拖乌乡地处高寒地区,平均海拔1711米,年降水量1200~1500mm,雨季集中在7~11月,冬季多暴雪;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暴雪、泥石流等。全乡以水资源(有两条河贯穿全乡)、森林资源(林地覆盖率高,有成片的冷杉、云杉、桦类树木分布)以及硅石资源为主。

拖乌乡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乡。2009年拖乌乡有人口3995人,占冕宁县总人口的1%多点,其中彝族人口占99.7%,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3%。人口密度为15.2人/平方公里。据人口抽查,目前人口平均寿命60岁左右。

(三)调研方法

调研采用田野调查法,深入彝族群众生活,进行实地走访与信息收集。调研组在拖乌乡政府的配合下,召开了拖乌乡政府主要机构参加的座谈会,在拖乌乡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拖乌水电站、硅石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当地企业和拖乌乡中心小学、村小,随后,调研组进入拖乌乡辖区的拖乌村、三姑村、黄家坝村、鲁坝村对彝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在鲁坝村调查“三房改造”工程基本情况,并前往拖乌乡农牧业基地和天然草场与彝族群众进行现场访谈。

二、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拖乌乡属于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区位的限制,拖乌乡经济以农业和畜牧养殖为主,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农业乡。全乡97%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

(一)土地利用

据统计,2009年拖乌乡各类土地总面积4921.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3013.9公顷,占61.24%,非林业用地1907.8公顷,占38.76%。林业用地中,有林地2152.6公顷,占林业用地的71.42%,占土地总面积的43.74%,其余为疏林地(38.5公顷)、灌木林地(132.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75.6公顷)和无林地(215.1公顷)。非林业用地中,农地占96.3%。图2给出了拖乌乡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二)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与就业。2008年拖乌乡实现生产总值1968.6万元,2009年为2127.3万元,增长8.06%(当年价),从结构上看,2009年第一产业1088万元(其中农业297万元,林业193万元,畜牧业598万元),占51.14%,第二产业817.8万元(其中工业786.3万元,建筑业31.5万元),占38.44%,第三产业221.5万元,占10.41%。从就业情况看,2008年拖乌乡从业人员2884人,2009年为3108人,增长7.77%,其中2009年第一产业2386人,占76.76%,第二产业517人,占16.63%,第三产业205人,占6.6%。

2009年拖乌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下简称农业总产值)2218万元,与2008年比较,增长6.89%(图4)。从结构上看(图5),农业(种植业)44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23%,林业产值291万元,占13.11%,牧业产值1478万元,占66.61%。在种植业内部,以谷物及其他作物为主,产值435万元,占种植业产值的96.88%,又以马铃薯为主,产值达369万元,占种植业产值的82.18%;林业产值中,以林产品的采集(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果实)为主,实现产值290万元,又以花椒为最,实现产值284万元,占林业产值的97.59%;牧业产值中,牲畜的饲养实现719万元,占牧业产值的48.65%,又以绵羊的饲养(实现493万元产值)和牛的饲养(实现204万元产值)为主,猪的饲养实现了721万元的产值,占牧业产值的48.78%,此外,家禽(主要是鸡)实现产值37万元,占木产值的2.50%;另外,有1万元的渔业产值,主要是淡水鱼类。

拖乌乡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荞麦、黄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核桃、花椒等。全乡已建成马铃薯基地、核桃基地和种羊基地。正筹备建设大樱桃基地。拖乌乡主要农产品产量列于表1。

马铃薯是冕宁县的优势产业,也是拖乌乡的最主要的农业产业。根据对鲁坝村、三姑村和黄家坝村等的5个村民小组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分配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这5个村民小组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1~10亩之间,最大的农户种植有10亩,最小的为1.1亩。不同村组,农户间种植面积差异较大(表2)。另一方面,凉山州创建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单元和农户的数据显示,农户间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分配比较平均,平均为12.2亩,不过田块数变化较大,有的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田块数多达14块,平均在8块左右。田块数多,规模种植受到限制。

畜牧经济是拖乌乡农村经济的另一重要支柱。拖乌乡处于山区,受自然因素的限制较大,当地主要发展畜牧养殖,家家户户都有牛羊等牲畜。目前,拖乌乡是冕宁县牛、羊饲养大乡之一,羊出栏数占全县第一(表1)。据调查,拖乌乡人均有10~15只羊,最大的养牛大户有50多头牛。牛羊的年出栏率为10头左右,但是商品率较低,只有五分之二用于外销,五分之三用于农户家庭自销。近年来,当地乡政府为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积极引进新疆白细毛羊等新品种,提高出栏率和出毛量,增加农户收入。2008年政府出资200万,修建畜养基地,每家补助5只种羊,1只种羊,4只母羊,使得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明显提高。

从农业生产效率看,以粮食生产为例,如图6所示,最近10年拖乌乡人均耕地基本稳定在2.5亩以上,人均粮食产量稳中有升,2009年为688公斤,亩产270公斤。这样的效率水平,纵向比较,在增长,但与相对发达地区比较,总体上农业生产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就其原因,主要因为该地属于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农业生产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加之人民生活较封闭,人均文化素质普遍低,92%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为小学文化,抑制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乡镇企业。拖乌乡乡镇企业经济基础薄弱。2001年全乡乡镇企业总产值760万元,到2009年增加到2855万元,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率18%。不过各年的波动性较大,2001~2009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达到90%以上,最低为-27.46%(图7)。2009年统计,全乡有各类企业172个,上交税金571万元。2009年拖乌乡有工业企业21个,从业人员507人,实现增加值786.3万元。工业企业中主要是小型水电站。全乡共建有18座小型水电站,其中,拖乌电站是拖乌乡最大的电站,是各个电站的总枢纽,另外,有硅石加工厂和木材加工厂各一个。

(三)人民生活

据乡镇农村住户调查,拖乌乡农民年均纯收入2005年为2297元,2006年为2447元,2007年为2616元,2008年为2893元,2009年为3564元(图8)。这样的收入水平,低于冕宁县平均水平。从收入来源看,拖乌乡以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为主要经济收入。另外,20~30岁之间的劳动力主要在本乡小电站工作,以固定工资收入为主;30%的青壮年以外出打工为生,年龄段集中在30~40岁之间。

(四)社会发展

公共服务。西部大开发以来,凉山州和冕宁县特别重视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据调查,目前拖乌乡的四个村民委员会,都实现了“四通”,即通电、通电话、通公路和通自来水,有1个村民委员会通有线电视。从社会保障看,2009年有3264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占全乡总人口的81.7%(医保的基本规定是:每人每年交20元,门诊范围内全部报销,大病在县里的医院是自己出40%,国家出60%;乡里的医院为自己出30%,国家出70%);全乡共有低保户200多户,500多人,99%已经纳入低保范围,领取低保的大都属于年老体弱多病(或无劳动能力)、家庭贫困、残疾人及无固定收入者或无收入者,或者收入很低。据对2010年领取低保的551人进行分析,残疾人33人,占6%;年老体弱等158人,占28.7%, 家庭贫困的100人,占18.1%,有收入的26人,其收入情况是最高的2900元,最低的只有400元,大大低于拖乌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其余525人无固定收入或无收入。从社会公共安全看,自2008年起,拖乌乡社会治安良好,无较大危害社会治安事件。2000~2010十年期间本村共有40名吸毒人员,男女比例为7∶1。

教育与卫生发展。实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目前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9%。拖乌乡全乡目前有拖乌乡中心校和鲁坝村村小,在国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四川省青基会等的帮扶下,这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两基”工作进展顺利。据调查,目前拖乌乡小学“五率”情况是:7~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女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100%,完成率达98.1%,女童完成率100%,文盲率1.6%。初中“四率”情况是: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94.5%,辍学率1.7%,毕业率100%,7~15周岁特教入学率66.7%,完成率83.3%,女少年完成率75%。

拖乌乡只有一个于2004年12月建成的卫生院,和两家私营药店(冕宁县医药公司门店和西昌长安大药房连锁门店)。三名医生是卫生院拥有的全部医务人员,其中仅有一人获得“职业助理医生”的职称,还有一人毕业于护士专业,另外一人则无任何从业资格,仅是稍懂医药常识的本地人。卫生院共有两张住院病床,检查的设备只有血压器、听诊器和B超。

三、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滞后,经济实力薄弱,结构单一,城镇化、工业化刚刚起步。

第一,底子薄、欠发达,区域总体发展水平与冕宁县平均水平有不小差距。拖乌乡是冕宁县的贫困乡,人民收入水平低,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这构成了拖乌乡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

第二,拖乌乡的经济属于农牧混合经济,农户既种植粮食作物,又饲养牲畜。但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粮食作物单产低,劳动生产率不高,所产粮食作物以自给为主,饲养的牲畜商品率也不高,总体上拖乌乡经济属维持生存的经济,是生存驱动型的经济。粮食作物的种植因为地块分散,无法实现规模经济,牲畜饲养平均每户农户的规模也较小,这有可能阻碍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第三,拖乌乡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是资源型为主的产业,例如小水电站和硅石冶炼。小水电站主要供应当地生产生活用电。已有的企业,如硅石冶炼厂,因管理不善,粗放经营,造成亏损,现该厂已经停产。当地发展其它工业的资源匮乏,尚无工业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以运输、商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四,拖乌乡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晚、规模小、链条短、效益低、农产品加工发展滞后,精深加工明显不足,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缺乏。令人欣慰的是2010年4月,冕宁县拖乌乡鲁坝村高原养殖专业合作社挂牌,这标志着改革开放后凉山州第一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少数民族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把传统的养殖散户集中起来,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团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销售,统一进行养殖户技术培训,并制定了冕宁县高原养殖专业合作社章程。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五,受发展阶段制约,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挑战。此外,拖乌乡农业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这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密切关系。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凉山州作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地区,安宁河谷区域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较大。同时,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拖乌乡因其自然环境和生态区位,属于限制开发区。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今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最主要的约束性因素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禀赋的不足,二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刑事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