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基层党员政治信仰反思性探析

2012-04-29 00:44骆新华张超
理论观察 2012年1期
关键词: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政治信仰

骆新华 张超

[摘要]当前,各种思潮风云激荡,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导致少数基层党员的价值理念发生变化,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有所淡化甚至动摇。怎样遏制这种趋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基层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程度。而要让他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前提是他们要有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基层党员政治信仰的催化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层党员;政治信仰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024-0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接连丧失政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党员政治信仰淡化。进而导致党的执政能力严重下滑。这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警示。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契机。对基层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应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化的“大众”。这里的“大众”,不是特定指政治面貌--群众,而是指少数理论家之外的人民大众,当然包括中国共产党员。更何况,我国的党员数量已经超过8000万。他们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应该牢牢占领党员群体这个阵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体化、由学理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若要武装群众、掌握群众,指导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就应当采取先通俗理论、再灌输给大众的方法。即要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就可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这已经被实践所证实。所以,我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指马克思主义针对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所接受。毛泽东曾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另一方面指马克思主义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众所认同、掌握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针对当前我国的具体情况,大众化的重点内容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二、基层党员政治信仰的现状分析

基层的概念内涵丰富,在本文中,笔者将基层党员的范围界定在乡(镇)和村级的党员。乡村是党组织的最基层。基层党员比着其他党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政治上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工作上是否符合党的政治宣言,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尤为突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侵蚀着个人的正确价值观,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准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作为社会的一员,我国基层党员主体上政治觉悟高、工作宗旨明确,但不可否认个别党员的政治信仰消失殆尽,工作目的“为人民”的成分在减少,“为个人”的因素在大大增强。有的党员政治意识淡薄,面对歪风无动于衷,听任错误思想传播不加抵制。有的党员不仅不能团结群众、发挥党员的应有作用。还蜕变到政治立场错误,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消解,政治厌倦甚至是政治虚无的地步。还有一些基层党员可能由于工作心情不舒畅,导致躲避政治,甚至妖魔化政治,习惯地用“非意识形态化”的观点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根本颠覆党的价值取向的现象,令人忧虑,若不加改变,工作要误事,党员干部会误身,最终会导致误党、误国、误民。

基层工作任务多、薪酬少,党员若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思想就会滑坡,工作也会懈怠,为百姓谋利益就会流于口号。基层工作是党的工作重点。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整个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作为基层党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把自己当官当领导看,二是时刻想着怎么样为民做事。我们党的本质就是执政为民。同时,我们党要从政策上给予基层党员更多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在物质上有保障,精神上有奖励,政治上有地位;另外,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做出表率,不能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激发基层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最根本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已被实践证明具有正确性的严整的理论体系。基层党员要通过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达到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只要广大基层党员做到这个“真”字,就能把内心对当前的各种疑惑一扫而光,懂得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不是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就能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要学习党章和党的政策,增强大局意识。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基层党员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违反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潮和言论,要有政治鉴别力,不仅自己坚决抵制,也要主动引导群众不听信、不迎合。作为基层党员,可能对中央的某些决策不能立即理解,不理解算正常,有所疑惑也不可避免。但不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乱决策,错认为只要抓好了经济,政治、精神层面的东西可以懈怠,这样的工作理念要不得,有其短视性。

三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都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坚定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员的人生观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头脑不能滋生有特权思想,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确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牢牢记住“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体现在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上,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基层党员接触群众的机会多,更应该永远与人民在一起,人民是党

的靠山。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口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每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但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干巴巴的政治口号,而是树立科学价值观,切实把理论作为自己的工作、生活指南。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基层党员政治信仰的催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制度化体系化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也要通过调动激情的方式才能奏效。通过很感性的方式表达很理性的观念,是意识形态进入大众“头脑”的通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缺乏打动人心的感染力,缺乏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党员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减弱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而不愿学。现在,增强马克思主义吸引力、说服力的挑战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党要注重理论的大众化。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使理论为尽量多的大众所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采取深入浅出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性没有丢,又能准确贴近各阶层的心理状态和现实需要。面对当前现实,回答现实社会问题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需要理论创新。所谓理论创新,决不是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意发挥,标新立异,而是结合新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做出富有创意且合理的阐明。要用新的实践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让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更好的发挥其指导作用。只有与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产生不竭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基层党员的积极参与,否则就会使“大众化”成为空洞的口号。离开了最广大党员群体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不论什么政党,都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层党员吃透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就能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面对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共产党员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政治信仰,这个政治信仰理应是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掌握十几亿大众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它在理论形式上科学转变,从而促使基层党员更容易、更乐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2-65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318

[3]刘昀献,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10,(05):26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1515

(5]李源潮,共产党的干部必须清正廉洁[J],新华文摘,2008,(02):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8]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N],人民日报,2009-02-10

[9]侯惠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飞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09):62

[10]习近平,學习型政党[J],新华文摘,2010,(03):4

[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政治信仰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基层党员践行“两学一做”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多元文化视域下基层党员队伍思想建设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