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改霞
【摘 要】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不仅要有广扩的阅读范围、熟练的写作手法,还要在临场考试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关键词】中学英语;应试技巧;阅读能力;心态
一、扩大阅读范围,提高应试能力
提高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涉及的体裁广泛,题材新颖。其中包括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风雨人情等方面的内容,融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为一体。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活动范围有限,在阅读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下面根据前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提出应对策略)。
(一)把握学生阅读心理
教师要善于调控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距离” 。在英语阅读活动中调控阅读者的“心理距离” ,就是让他们能在阅读中持一种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态度去理解、欣赏和感受相关的文学、艺术、科技、思想等各类不同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绪,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使他们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把阅读文本典范、优美的语言和文章本身的逻辑思维规律 “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维,从而增强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素质、语言能力、思维经验和审美情趣,并养成一种自己的“言语行为和心志活动” 。
(二)微观剖析
主要涉及语篇整体内容的教学,深入理解各处段落,话题的中心内容及表达形式。这个阶段旨在使学生对语篇内容更具体、详尽地了解。从Reading开始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载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到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一)拓展句子练习
正如树干上长出的花朵和枝叶一样,拓展句子就是在主干句的基础上添加定语、状语、同位语、插入语等连带成分,甚至可以增加一些细节内容(比如增加例子)等等,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写作英语句子时,首先要将句子的主语、谓语确定下来。不管多复杂的句子,只要把主要成分的位置固定了,其它的成分就会按关系就位。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对如何拓展句子作进一步说明。在表达“她笑得很甜”这句话时,多数学生会写成:“She smiles sweetly” ,但在考试中的写作部分,3个单词的句子是很难拿到高分的。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如何拓展这个句子。一般说来,英语中多用名词而少用动词,所以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改写为:There is a smile on her face.名词可用形容词来修饰,所以我们可以添加合适的形容词把句子进一步拓展为:There is a sweet smile on her beautiful and young face.要使句式和内容变得丰富些,我们还可以在名词后面加分词或从句修饰:There is a sweet smile appearing on her beautiful and young face要进一步拓展句子,还可以在句子中添加插入语来强调和修饰主要名词:There is a sweet smile, like bright sunshine, appearing on her beautiful and young face.这样,一个由3个单词构成的句子就被拓展为一个15个单词的句子。写作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本身的掌握,考生不仅应该知道what to talk about,更应该知道How to talk about it,这才是高考写作试题的核心所在。
(二)翻译练习
翻译练习是一种培养语言意识、排除母语干扰的好方法。学生缺乏造句能力往往是因为学生习惯按照汉语模式去转换词汇、语法和句型。我们应该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从单词、句法、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等不同层面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和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英汉之间习惯用语的不同表达。例如:打完架后,他遍体鳞伤(He came out of the fight black and blue);她是园艺能手(She has green fingers);赤字(red figure);害群之马(a black sheep);红茶(black tea)等等,学生往往会对此类的翻译练习很感兴趣。在教学中,只要坚持有目的的翻译训练,学生便可渐渐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逐渐积累合乎惯例的英语表达方式。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试能力
(一) 了解,让考试的快乐油然而生
许多人把考场当作战场,一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战争双方的决策。古人对战讲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考场上游刃有余,首先得清楚地认识考试。考试有两种,一种是选拔考试,以超过别人为目的,如升学考试,考得越能隐藏弱点越好,最好凡是你掌握不好的地方都不考,这样就能超过别人;另一种是水平考试,以检验自己为目的,如阶段性考试,考得越能暴露出问题越好,最好凡是你掌握不好的地方都考到,这样就能发现自己,弥补漏洞。可惜,太多的人把后者当成了前者,把前者考成了后者。考试是人考人,不是题考人。所以不仅要分析题,更要分析人,要分析出题的人的思路、意图、依据、偏好和诡计。识破出题者的心理陷阱就能做对题。分析考试题和出题的人是学习习惯的一部分,无论你的成绩好坏,无论你能力强弱,只要你是上进的,你都可以在考前对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分析。当你掀起蒙在考试表面的那层薄纱,你会发现考试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变幻莫测,让你不安甚至恐惧的考试变得可爱起来,因为对考试的了解,是你面对考试时多了份自信和淡定。
(二)信心,让你在考场中愈战愈勇
当你对考试进行充分准备后,考场上最具战斗力的就是信心了,有信心时,粗心就少。有信心时,虽遇困难也不急不燥。但是,很多同学大考前总是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确定感。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认为高考心态决定考试成败,他提出高考调节16字口诀:“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三)反思,让你学会在考试中成长
每次考试结束,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平时的学习态度。如果在考试中,记忆性的题目失分过多,那显然就是时间投入不足,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应反思自己平时是否自觉地进行学习、复习;是否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平时拖拉点没事,只要考试前几天,认真一点就可以应付。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这样便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