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商家热衷“汉语营销”
在传统的圣诞购物季到来之前,英国高档购物商场塞尔弗里奇百货公司决定和孔子学院合作,开始组织销售人员学习汉语。首先针对饰品配件和化妆品专柜的销售人员培训说汉语,并向他们解说中国顾客的购物习惯和风俗。因为塞尔弗里奇已经尝到说汉语的甜头:在今年的中国国庆节假期,该商场的不少专柜上就摆放了“欢度黄金周”的英汉双语标牌。虽然“黄金周”这种假期和英国人的生活距离甚远,但远在他乡的中国游客在商场里乍一见到亲切的汉字,大都能会心一笑,在宾至如归的感觉下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
赶着火线学汉语的并不只是商场的销售人员,旗下拥有多座高尔夫球场和度假村的英国Leaderboard高尔夫集团,也在让员工和球童学习汉语。在该集团看来,虽然中国游客目前还不是主要的客户,但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打高尔夫球的市场潜力,因此“先发制人”培训员工说汉语。这个高尔夫集团算是摸准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顾客的心理。
早在前几年,在英国高街上的路易威登、巴宝莉、古奇等专卖店里就已经有了汉语导购。而现在这种趋势愈演愈烈——这让人想起北京奥运会前出租车师傅学英语的情景。或许,在今年以及往后每年的圣诞—新年购物季,国人在全世界的商场里都将听到“新年快乐”的汉语祝福!
中国人喜欢“有一丁点甜味”
20世纪80年代初,宝洁在中国展开矿泉水口味的市场调研,最后得出“有一丁点甜味,中国消费者就会喜欢的”结论。由于当时宝洁将重心放在日用品上,最终并没有决定大举开发中国的瓶装水市场。直到10年后,农夫山泉的口号定位为“有点甜”,偶然地碰准了宝洁调查中国人“味觉”时得出的结论和规律。作为世界知名企业的宝洁公司在研发产品和调研市场时,一直很看重消费者的内在感受和行为习惯,他们认为不管是产品的外包装、气味还是口味,都体现出一种文化、习惯和风俗,产品一旦与消费者的个性看法吻合,就会自动吸引来一批忠诚的追随者,从而赢得广阔的市场,反之亦然。
色彩的魔力
色彩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根据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颜色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如佳能的“你好色彩”、尼康的“我型我色”、LG的“多彩棒棒糖”等,这些产品在功能上并没有显示出比其他同类产品更有优势的地方,但是却能为企业赢得丰厚的利润。资深色彩专家崔蓓蓓介绍,在对外传递信息的主要要素中,色彩永远排在第一位。色彩营销学中有一个“7秒钟色彩定律”,即一种产品瞬间进入消费者视野并留下印象的时间是7秒,有很多消费者根据第一印象决定购买选择,其中色彩起到67%的作用。合适的色彩营销,通过灵活运用色彩学和色彩心理学,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甚至足以影响、决定一家企业的市场成败。
讨债也“温柔”
有一家小杂货店,是一对夫妇共同经营的。店面不大,但百货副食样样都有,再加上夫妇二人平时对人友善,生意好当然不在话下。不过近期不知何故,赊账的人越来越多,且赊账的人不是好友就是街坊邻居。碍于情面,老板也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向他们催讨。随着数目愈来愈大,赊账对小店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再三考虑后,老板决定在门口张贴公告,请赊账的人尽快还款。但是几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来还款。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想出了这样一招:把姓名通通公布在墙上,并附注如再不还款将登门拜访,然后按银行利率计息。结果,不到几天的时间,欠账全部还了回来。原来,这个聪明的老板为了不得罪人,公布的姓名通通都是假的。邻居们大概也知道他们这一带没有这些人,老板这样做是为了顾及他们的颜面,也就不好意思再拖延了。
欠债还钱本来天经地义,然而欠债者往往视对方的索债行为是斤斤计较、不留情面,甚至因此考虑下次不再做他的生意,这也是现代商场常遇到的问题。不过,既然是自己的钱,理当索取,但也别忘了多用些智慧,顾及人情世故,相信多一分人情味,你我之间就能多一分互相尊重。当然,讲人情味也要分清债务的性质以及双方的信任度等因素。温柔的讨债办法,恐怕只适用亲友邻居熟人圈的小额债务。除此以外,最好还是丁是丁,卯是卯,依据法律签订合同,注意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