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2-04-29 23:07郝晓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1期
关键词:协作成员评价

郝晓梅

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他们的阅历、视野及方法的种种不足,在信息、资料想象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只有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可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方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受到相当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语文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语文课上,合作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进行恰当分组

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分组的标准。一般来说课前或课上,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如果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还缺乏基本的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以用以前的成绩作参照进行初步分组。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之后,根据小组协作的不同阶段重新分组。

现实中常见的分组形式有以下两种:

(1)男女组合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协作小组以4~6人为一组,男女各半。

(2)自由组合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将朝夕相处的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这种组合为讨论小组创造了共同学习的条件。

在实际的应用中,这几种方式应该兼顾,互为补充,结合使用。笔者认为:以自由结合为主,兼顾能力、性别的差异,应是可取的方法。因为小组成员的关系是否亲密,能否友好相处,是决定一个协作团体能否形成积极的互相依赖的协作关系的基础。只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团体,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兼顾能力的相互补充,因为在一个协作的团体中无论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对于每一个小组成员来说承担的角色都有所不同,那么对能力的要求就有所不同,所以能力的相互补充是很重要的。另外还要考虑小组人员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面的协调,保证小组能在最方便的、非学习因素干扰最小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保证学习效率。

二、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监督

协作学习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是师生、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与监控在教学中的隐性促进作用是协作学习特别关注的。

(1)要有明确的分工。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心。只有当人富有责任感的去对待困难,处理问题时,他才是最满足的,最幸福的,他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可见,如果想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投入到协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去,首先必须进行明确的分工,建立个人责任分工表。每个人具体承担的任务、完成的情况在表中都应该有所体现。一般来说是对个人在协作小组中的角色进行初步设定时,要根据协作的不同模式进行适当的分配。

(2)要巧妙地监控。教师在协作学习中要做好指引者,行使好督导作用。这个监控完全可以打破课时的限制,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介入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中。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协作学习的进程加以控制。在此过程中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共同奖励与惩罚,每次小组完成一个任务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得到相同的奖励。而且这种奖励与惩罚应是经常的;资源相互共享,一般来说每个小组成员质能获得所需的部分资料、信息与资源。要很好的完成整体的任务,相互之间必须共享各自的资源。这种相互之间资源共享的过程,其实就是相互之间的相互依靠;角色互补。

三、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转变教育观念。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能否用新的观念,正确的思想去认识和占领这个阵地,是我们课堂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要从素质教育和能力全方面来衡量。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信度不够、讲得多,根本就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说话,学生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转,去找答案。表面上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转变观念。

(2)充分尊重学生。现在的教师都知道: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宽松、民主的氛围作保障,要敢于让学生把不同的观点暴露出来,哪怕错了,只要有一点闪光的,都要抓住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宽松起来。大家的表现欲强烈了,都愿意主动发言了。

(3)创设情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尽量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观察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学生说出来,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灵活、合理,是否具有创新性。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敢说、愿说、有话可说。这样既体现了因材施教,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应是对协作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协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协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教师对整个协作的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在协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应具体到协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一种学习形式,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最终获得以前所没有的知识或能力。因此评价要针对每一位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不能仅仅根据小组最终共同完成的作品做一个整体的打分。

(2)评价不仅要看最终的小组的成果,也要结合责任分工表,据小组成员对整个任务的不同贡献做出分层考核、评价,正确评价小组成员个人的贡献。评价要纵向和横向结合,纵向比较小组之间最终课题完成的情况,有一个整体打分;也要横向比较小组之间每一个分工的完成情况,给每一位责任负责的成员一个客观的分数。我们会发现有时候虽然小组整体完成的状况不是很好,但其中某些部分完成得很出色,这时我们必须客观评价这一部分,横纵结合。

教师在整个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有学习的兴趣,并不断的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对小组成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关心、适时的认可,是鼓励小组成员继续前进的主要动力。教师还应该适度利用小组之间竞争的心态,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使小组能够始终沿着一定的步伐前进。

猜你喜欢
协作成员评价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