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课程化 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

2012-04-29 18:22梁毅梅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班级

梁毅梅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生活环境日益复杂,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习惯。”这是叶老对教育的德育性最本质的诠释。

■ 背景分析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是学校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教育活动和调研中发现,影响孩子习惯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三是社会影响。

德育的主渠道必然以学校教育为主,因种种因素制约,致使德育的功能大打折扣;家庭教育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偏颇和问题。而所谓的社会教育基本属于无序的、无组织的状态,社会上有什么,都会通过孩子的各种感官留下烙印,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使孩子感到迷茫。

因此,我校把培养“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立,健康自强”的小学生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学生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和社会生活涉足范围调研的基础上,将学习、生活、礼仪三大方面的习惯养成细化成92个训练点,编写了《好习惯成就卓越》校本教材。使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化、系统化、序列化。

■ 实施策略及步骤

1.课程的开发为养成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

第一步:成立由校长、德育主任、教师、家长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为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第二步:进行前期论证。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小组,经小组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经过调研、实践与反复验证,列出92个“习惯养成训练点”。

第三步:确定题目,搜集资料,编辑成册。养成教育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习惯培养的主题。确立主题后,我们紧接着搜集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最后附上插图、故事、儿歌等编辑成册。

2.校本课程纳入课时

学校将教材课程纳入课时计划,每学年16课时,学生在有组织的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逐步养成各种好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教师的养成教育理论知识,扩充了养成教育课程资源,学校形成了一种养成教育氛围。

3.开展专题培训,为课程实施提供更高水平的师资

对教师的培训,一是学习“纲要”。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其知识面,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会,从班级内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水平。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建立“好习惯储蓄卡”。为了让孩子把学到的好习惯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这门课程的实际作用,我们给每名学生准备了与课本封皮一样的“好习惯储蓄卡”,共六本。每次课程之后,学生都要用两周的时间在储蓄卡上对刚学过的好习惯进行自我评价,两周后进行他评。学生一学年可以学习16个好习惯。

星级评价。根据陶行知多元和谐教育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了“星星在闪亮评价”机制,从遵规守纪、文明礼仪、学习进取、阅读成长、卫生健康、艺体特长、环保节约、安全自护、自主管理九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用九种颜色的星星代表九种行为习惯,在校内按照自主申报(教师推荐)—资格审查—小组选举程序进行评选。每月班级评选班级之星,每学期学校评选校级之星,在此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生的点滴闪光事迹,及时加以总结、宣传、表彰,树立各方面的榜样,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自己也能成为别人榜样的信心,并将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促进习惯的养成。

5.家校联手,合力攻坚,促成好习惯

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我们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反馈。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班主任与家长结对子,教师将不良行为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及时通报给家长,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矫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 教育效果

1.提升了老师管理班级的能力和策略

班主任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学生。现在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纪律、道德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增强,汇集而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了切合实际的、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在校内形成了“时时重养成,事事讲养成”的养成教育课程文化氛围。

2.提高学生“自律”能力,好习惯逐渐养成

故事对孩子来说永远有一种无穷的吸引力,结合习惯点我们精心选择了近100个故事,这些故事启发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告诉他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每课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习惯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故事去启迪孩子的心扉,并内化为行为。下课后,学生会先准备好学习用具再去休息;午餐时,学生安静有序地打饭,之后会把餐盘摆放整齐;犯了错误,学生能够勇于承担……

3.家校合一,共促发展目标的实现

家校合作,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致的过程,我们与家庭紧密配合,不仅表现在二者在学生培养目标上的一致,而且表现在家庭要求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也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联合教育下,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稳固,坏的习惯得到了有效的扼制。

■ 教育反思

1.逐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所以要积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因为自我意识水平较强的学生一般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所以,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通过好习惯的养成实现从他律到自律,成为自主发展的好学生。

2.怎样更好地有效解决5+2=0的现象

怎样消除5+2=0这道令人痛惜的公式?这种现象不是家庭小教育的缺位,而是社会大教育的缺位了。这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反思,更需要我们教育者从教育的主渠道来反思。

我们将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继续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班级
班级“四小怪”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