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莉
【摘要】留白,是中国画中所独有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留下视觉延伸的空间,丰富画面的意境,提升画面的美感。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发掘出那些留白之处,以用作阅读教学的材料,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都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留白”发散思维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50-0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整合,强调课文教学应该体现发展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中,流淌着的是执教者创作的智慧,学习者交流的灵性,参与者共享的快乐。课文“留白”强调的正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体现的正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它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一节奏,填补了对话间隙留下的真空地带。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时,于吸收与运用之间搭起了一座智慧的阶梯,于理解与体验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留白”资源,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呢?这需要教师有双“慧眼”,有颗“慧心”。
一、留白在标点处,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作者故意的省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放飞思维的“空白”。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留白”。教师如果能抓住教材中这些独有匠心的“空白点”,巧妙地创设好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点,相信,学生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丰盈自身个性的体验与感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冰心奶奶在描写玉澜堂中的海棠花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这繁花从枝头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我在教学这段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1.找出文中描写“海棠花”的语句,反复练读。2.展开想象: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就像 _____,就像 。3.配乐读原句及自己想象的句子,品位花中蕴含的饱满、灿烂的春光。
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和动笔。智慧的灵动点在这儿闪耀。有的学生说道: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就像一缕灿烂的朝霞,就像一团红红的火焰。有的学生说道: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就像撑开了一把淡粉红色的花伞,就像张开的一张张美丽笑脸。有的学生说道: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粉蝶,就像仙女打翻的花篮……大家就纷纷举手要求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他们的文字仿佛也融进作家的文字里,学生顺其自然地感受到了花的饱满,春光的烂漫,比老师以任何形式的引导读效果都出奇的好。
二、留白插图处,培养语感,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随文练笔。巧妙利用课文插图“留白”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这样一幅插图,司马迁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在课后的检测反馈中,我就布置了这样的练笔:对照课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注意环境描写)。看,夜深人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 。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看,夜深人静,司马迁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寒风凛冽,呼呼地吹着,监狱的窗户被北风吹得摇摇欲坠,本来不亮的油灯在风的“捣乱”下更是昏暗至极。司马迁冷得直打寒战,他全然不顾,裹紧身上单薄的衣服,又继续摊开新的竹简,写下一行行公正的隶字。不知不觉,他的身后已经堆了小山似的竹简,他的眼镜都困得睁不开了,几次想休息,可一想到父亲的遗愿,自己还没有完成的理想,便又打起精神,奋笔疾书。于是《毛遂自荐》、《背水一战》、《鸿门宴》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便诞生了。
这样,留白填补了,课文的内涵也更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全面、深刻了;这样的阅读使学生不仅读懂了文字,更读懂了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课文解读,这一“留白”无疑成为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最好载体!
三、留白在结尾处,延伸拓展,彰显学生人文内涵。
文本阅读,实际是一个意象充实、填补、再创造的过程。文字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则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加上文学作品往往表达含蓄、情感内敛,这样就会出现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在此处进行拓展,无疑是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充分彰显了文本的人文内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作家萧红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祖父园子里的景物,和作家在园子里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在文章的结尾处,萧红这样写道: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盖在脸上就睡着了。这样开放性的一个结尾正好是一个让学生补充的题材,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学生情感的补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习作練习:等她醒了,她又会在祖父的园子里怎么的瞎闹呢?展开想象,续写《我和祖父的园子》。
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萧红和祖父之间感人的事例后,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被激活,这样就对文本继续进行补充,产生出新的信息,这时学生是用自己的创造进一步感动自己,感动大家,让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萧红展现在我们眼前:等我醒了,看见今年祖父园子里玫瑰开得特别旺,特别红,便趁着祖父不注意的时候,把祖父的草帽偷偷拿过来,在祖父的帽子四周插上一圈玫瑰花,再偷偷地戴到祖父头上,看着祖父头上的玫瑰草帽,在一边偷着乐……看,这就是一个无忧无虑的我,无忧无虑的童年。
国画中善用“留白”,能让“无画处皆成妙境”。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挖掘“留白”点,巧拉“留白”线,放飞学生想象,也能进入“言语交际训练”的新境界,进入“习作教学训练”的新境界,进入“闪烁人文光芒”的新境界,此谓“无字处皆成妙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