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2012-04-29 13:56张文玲
甘肃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

张文玲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空间;拓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0—0032—01

纵观数学课堂,大多数教师都是以问答式教数学,这样教学突出的弊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尤其不利于学困生思维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从“做中学、学中做”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环节,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能把静态的教材转化成动态的学习资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1. 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创设的情境有多种形式,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

比如,学习“圆的认识”时,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周围有很多圆的东西,看谁平时善于观察,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比赛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由圆组成的美丽多样的图案,学生看到这些漂亮图案,对学习圆的知识以及画圆的方法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

2.留下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自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与技能。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给每小组(4人)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这样画圆,看似简单,但一个人难以完成,只有和别的学生合作,讲究技巧,才能画出一个理想的圆。由于学生体验了这样画圆不容易,因此,在讨论圆心、半径、直径的特点和作用时,学生们异常的感慨、积极,更急切地想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

3.拓展空间,引领学生主动体验。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多提供一些思考的机会,多提供一些活动的空间,多提供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多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比如,学习“吨的认识”时,课前我从校医室借来一台体重秤,从食堂借了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棵5千克的白菜,一桶10千克的食用油。上课了,我先把学生分成四组,讲清活动要求,并在每组选一个记录员进行本组的记录工作,再指定四块地方让各小组进行活动。第一组,称一称每一位学生的体重;第二组,搬一搬25千克的大米;第三组,抱一抱5千克的白菜;第四组,提一提10千克的油。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这些事物的重量,活动结束后,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事物重是1000千克。记录员把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学生通过称一称、抱一抱、提一提、算一算、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慢慢认识了吨。在观察、操作、推算、想象的基础上,感悟1吨的物体大约有多重,脑海里也建立了“吨”的概念。

4.课外实践,引领学生乐于做。创造源于实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满足于课堂上的体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通过设计学生乐于做的实践活动,将数学体验学习延伸到课外。

比如,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时,首先让学生提前进行调查活动,明确调查的项目,并填写好事先准备的统计表,如小区内各类人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喜欢的体育项目,同一时刻同一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等。课堂上,各组由组长分别汇报,让大家听听各组的记录,结果是项目多、数字也多,一时间很难记住谁多谁少。我顺势推出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一目了然,并简单讲了一下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再让各小组齐心协力把调查的项目、数据制成漂亮的“条形统计图”展示给全班学生。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很快学会了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通过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在数据整理和汇报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课外知识。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