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祥
几幢陈旧的校舍,破旧的桌椅,硬件设施滞后,生源基础差……这是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之初的状况,然而仅仅过了十年时间,这所学校就发生了大改观,从当初不足400人的小学发展成为如今在校学生1000余人的市级示范性小学,成了一所“花园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亮点频出。
短短十年的发展,让这所学校完成了化茧成蝶的完美蜕变。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所学校发展如此迅速呢?
实干:发展之基
2000年8月,临洮县实验小学(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前身)在原洮阳初中的旧址上成立了。那时候,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都比较差,校长杨慧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校刚刚起步,犹如一张白纸,等待她和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教师们去书写。
她和老师们没办法改变基础设施差的现状,但他们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做起了力所能及的事——美化校园环境、平整操场、开垦花坛、植树种花、粉刷教室墙壁、油漆栏杆、修理桌凳……他们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教室亮了,花坛绿了,操场平了,环境好了。
从2003年开始,学校基础设施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从那一年起,一幢1194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等专用教室相继建了起来。现在,学校开通了校园网,建成了电子备课系统,装备了12个电子白板教室,全校一半以上的班级实现了教育教学现代化。
创新:兴校之本
学校要发展,除了基础设施这一硬件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软件。从2010年开始,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先后举办了两届面向全县的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
对于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的意图,校长杨慧敏这样介绍道:呈现教育教学、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真实做法,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的精神风貌,与专家、领导和兄弟学校及家长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杨慧敏说,开放周内容比较丰富,开放角度广,全方位展示教育教学中的亮点和特色活动,既有各项特色活动展示,又有教师公开课、小讲座;既有专家讲座,也有和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既有学生主题班队会、科文活动、自主十分钟,还有家长会。
开放周活动如同一次对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检阅,这些活动全部对外开放,且开放时间长,开放空间多。
“公开教学是开放周的重头戏。”杨慧敏说。在活动周里,老师们展示的每节课都经过了个人酝酿—集体讨论教案—分年级试讲和听课—集体评课修改—正式上课的环节。
而这正是学校所推行的“集体研究,资源共享,个人加工,课后反思”的教学研究模式。
另外,老师们通过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和家长交流,也使家长更好地调整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及方法。
活动:生本之路
在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课外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每天早上的自主十分钟活动和科文活动就是其中的代表。
杨慧敏介绍说,自主十分钟活动是由学生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管理、自己设计形式、自己主持评价、教师适时指导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包括辩论赛、才艺展示和课本剧表演等,主持人也由学生轮流担任。
自主十分钟活动从内容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从主持到特长的展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给孩子们提供了轻松快乐的活动空间,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使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自主十分钟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十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开展,现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外活动。
科文活动其实就是校本课程,学校开设了武术、垒球、科技、合唱、棋类、手工制作、舞蹈等20多门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自己选择参加,每周五下午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兴趣学习的魅力,也使学生畅享了人格健全发展的快乐。
另外,“红领巾”广播也是校园的一大特色,广播内容全部由学生自己写稿、播音,开设的栏目有“佳作欣赏”、“来稿选播”、“点歌台”、“心理咨询”等,深受学生的喜爱。
杨慧敏说,从2000年建校以来,这些活动从未间断,而且办得越来越好,学生的参与面很大,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有效提升了学生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赢来了广泛的赞誉。
学校因此被评为“甘肃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长示范学校”。
减负:活力之源
减负是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学生负担似乎有“越减越重”的趋势,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减负工作却独富成效。
杨慧敏说,在对学生、家长的书面调查和谈话中发现,传统作业布置法因量大、机械、重复等弊病,学生厌倦,家长反感。
学生负担重的原因有很多,作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把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和人性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作为一项课题,从作业形式、内容、评价着手进行改革,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评价上实行“多元评价,无劣评价,纵向衡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
在杨慧敏看来,设置具有科学性的适量作业是促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进行内化、巩固以及在运用中创新的有效手段。为此,学校提倡给学生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个性化作业。如 ,“作业超市”——老师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有的老师还给学生布置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搜集街头错别字、自制钟面、办主题手抄报等生动活泼的作业。
杨慧敏还举了一个例子。她说,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假设家里搞装修,现在要粉刷你的卧室墙壁,粉刷的墙壁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涂料0.5千克,需要买涂料多少千克?让学生动手去测量需要的数据,还要观察该粉刷的部分(门窗部分不粉刷),计算粉刷的面积和需要的涂料,体现了作业的个性化。
对于作业评价,学校采用了以学习小组为依托的“作业三级评价体系”,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业先自评,再互评,最后师评,让学生在作业评比中取长补短。
改革:成长之梯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年来,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积极引入“学案导学法”模式,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杨慧敏说,开始时,学校倡导和鼓励老师们到课堂中去实践,可老师们是明着不讲暗着讲,正课不让讲就自习课上讲,摁下葫芦浮起瓢,玩起了捉迷藏。原因何在?经过认真反思,我们认为是老师们对“学案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深入认识,以致有太多的顾虑和疑惑:老师讲得少了学生都不会,老师不讲了学生能学会吗?能达到教学目标吗?学生成绩会不会下滑?
她说,实践证明,学生能不能有效地自主参与,关键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教师成长起来了,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于是学校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让老师们到外面考察学习,在每周的业务学习会上解读课标、评析优秀课例、进行校本教研,在此基础上,学校在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课堂中首先试行“学案导学法”。
半年多下来,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教师将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能力都提高了。教师的学习风气、研究风气也日益浓厚,全校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学校的综合教育实力明显增强。
杨慧敏说,我们由最初的困惑、茫然、观望、怀疑逐渐进入了角色,一路走来,感慨颇多,收获也很多。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