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啸
日前,教育部表示,公安机关对研究生招生考试案件迅速立案侦查,目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抓获,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中广网)
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泄题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理解,考试泄题事件之所以引起社会愤慨,一则,涉及众多考生的前途命运,每个考生的后面又有很多双眼睛,泄题超出人们容忍的底线;二则,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人们对考试公平性的期望值极高,从情感上也不允许这个圣洁殿堂被泄题、作弊等行为亵渎。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对社会公平公正的渴望和期待。
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渠道,其公正性历来不容玷污。多年来,不同形式作弊行为的存在,说明一些腐败行为业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诸多环节。而教育公平,又是百年大计,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旺。如果因为监管不力,在受教育的源头就植入显示公平、放纵作弊等负面因素,其对个人成长、社会公平的消极影响实在难以估量。一个通过在作弊中获益的人,步入社会后,又怎么可能把公平正义作为首选价值呢?一个通过不公平手段获取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人,走上重要岗位后,又怎么愿意遏制腐败行为呢?这种被老百姓称为“胎里带”的畸形心态,助长形成了投机钻营、取巧作弊心理的恶性循环,其害大焉。
因此,必须对考试作弊行为实行“零容忍”。泄题事件发生,教育部门即启动法律程序,公安机关也及时介入,目前已将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查明案情指日可待。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依法惩处这种害群之马,是实现“零容忍”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要坚决倒查追求相关领导的责任,让相关人员承担责任、付出代价,务必做到不枉不纵。再者,就是要从制度设计层面着手,加强全程监督,做好细节管理,堵塞可能滋生作弊行为的漏洞,从源头上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
今年的高考、中考将很快到来,希望有关部门认真汲取教训、及早动手,严防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我们都有责任,给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一个公正的待遇、一个满意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