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程改革中如何克服课堂教学的形式化

2012-04-29 13:12甘祥福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评价

甘祥福

新课改的东风已吹遍神州大地,在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紧紧地追随课改理念,勇于与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决裂,勇于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使课堂由一潭死水变得波澜起伏。但是,我们不难看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而不重实质的现象:教学手段花枝招展,层出不穷——收益较少;合作学习形式多样,热闹非凡——一哄而过;学科综合写写画画,唱唱跳跳——“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评价激励一味赏识——毫无意义……

总之,为了体现课改理念,富丽堂皇地为课堂教学穿上了漂亮的外衣,致使课堂教学趋于形式化。该怎样走出课堂教学形式化误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学过程,尊重个体差异

真正民主和人性化的课堂是允许学生落后的。它相信学生能力与智慧的差异,尊重和宽容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位学生自由而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希望学生存在差异,不希望学生学习落后,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表现为先进者,都对教师的教学心领神会,都对教师的问题对答如流。教师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千锤百炼地“做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提问,每一次学生的回答都作精心预设,反复试教,甚至编排表演。当教学“剧本”确定以后,学生就分角色,熟背台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无视学生的意愿与能力实际,无视学生个体的差异与独特的心灵体验。听到的是学生的同一种声音,感受到的是学生的同一思维。这种课堂教学,消灭了学生个体差异,缺乏赋挑战性的教学情景,教师毫无教学机智可言,课堂更无生成知识的可能性,这便名副其实成为了表演课。要真正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注重教学过程,尊重个体差异,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自己的发展。

二、落实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参与和思维参与;强调在知与不知之间亲历探索知识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通过生生互动,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终身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虽然这种学习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部分教师在理解与操作上存在误区,错将手段当目的,使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的外包装,要走出课堂教学的形式化误区,就要将新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的落实。

1.在课堂教学中,在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参与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机,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自律的关系,规范学习行为,灵活组织控制课堂,使课堂形散而神聚。

2.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探究,而更具体的应该是指导学生怎样探究。有效地创设探究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寻求探究问题的突破口,对学生探究的各种结果作出正确的归纳与总结,对游离学习主题的探究作出正确的评价与引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真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将树立起探究的热情与信心。

3.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加强学生团体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加强合作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及其有效方法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目标要明确,分工要明确,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作用与合作伙伴的协调作用。同时,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做认真的评价,帮助共同建立起“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与合作需要。

三、摆脱“理想化教学模式”,不盲目追随与模仿

新课程下的课堂,原本是对传统教学弊端的改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这一现象。比如新课改倡导的“愉快教学”、“乐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苦学”而进行的改革。其本质是调动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欲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体验,保持快乐和充实感。然而有的教师在实施教与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不加选择地纳入“乐学”模式的框架中。使教学的本质开始异化,整个课堂在毫无意义的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中结束。

另外,受评价体系和机制的束缚,经“千锤百炼”的课往往因精致、完美和具有“理想模式化”的特点而倍受青睐,最终“脱颖而出”。在“理想化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导向下,各种各样的课都染上了理想化的色彩。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一些虽具有责任心而不具有主见的教师不断地、努力地,且不情愿地追求这种缺乏常态的“好课”。

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对教师探索、创新精神的关注,将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一种走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摆脱“理想化教学模式”,不盲目追随与模仿,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努力打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正确评价与赏识

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是新课改后发生的明显变化。因此,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好”声一片的现象。为了表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各抒几见甚至偏离了教学目标,海阔天空地东拉西扯时,对学生的不合理答案仍不置可否,不及时加以评价,从而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长此以往,将导致是非不明,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有效矫正,不利于学生成长。

诚然,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对待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宽容,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但完整、健康的教育也需要对学生成长的过失具有完整的预警和警示机制。因为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没有失误。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评价与赏识,重视他们成长中的缺点、错误,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让学生准确识别自己的行为做法,构建正确的知识概念,让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发展。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切实落实课改理念,深入领悟课改精神,组织有效教学,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防止课堂教学形式化。

猜你喜欢
新课程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