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军
摘要:在诸多会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干旱问题很突出,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只有克服了干旱问题才能保证生态造林的效果。本文就针对陕北地区抗旱造林的技术展开讨论,从树种选择、造林技术实施、造林栽植技术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旱造林陕北地区
一、造林树种的选择
在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通常乡土树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不仅有较强的抗性,而且生长过程也比较稳定,所以抗旱树种可以选择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生长稳定、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第二,优先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树种,通常在同一地区、同样的立地条件,可能会有多种合适树种,或者相同的树种适用于几个立地条件,因此在选择时优选考虑最适生、最抗旱的树种。第三,选择时要考虑树种的特性,需要考虑的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同一个气候区内,选择树种必须要考虑地形条件,这是因为地形条件会直接影响到局部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二、抗旱造林技术与实施对策
(一)集水整地
整地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最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在阴坡或者半阴坡地段,这些林地墒情比较好,春季造林时可以选择中小规格翼式鱼鳞坑整地,并且要随整随栽,将对造林穴土壤过度扰动的问题降到最低,并控制水分的无效蒸发;如果林地墒情比较差,比如阳坡、半阳坡或者沙荒地等地段,则可以进行预整地工作。集水整地的重点技术在于整地方法与处理集水面,其中整地方法可以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以及反坡梯田,这些方法相对比较传统,而现在还有些方法集水效果相对较好,比如单坡式、双坡式、扇形、V字形等,具体选择、应用时要结合不同造林地区的降水特点、造林树种的选择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集水面处理可以采用夯实拍光集水面的方法,针对特殊地段,为提高其集水能力,还可以采用铺设塑料薄膜的措施。
(二)苗木保水抗旱处理技术
1、保水剂
其属于一种高分子树脂材料,造林技术中保水剂的应用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水凝胶蘸极造林,将保水剂稀释一百倍,再进行蘸根处理;一种是混剂泥土蘸根造林,即在保水剂中混合土壤,再用水调成稠泥将根系牢牢包裹住;最后一种是把保水剂直接施入造林穴中。如果干旱地带没有灌溉条件,使用保水剂时可以先将其进行浸泡处理,饱和后再施用。
2、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通常对于乔木、灌木而言,栽植过程中可以采用TCP植物蒸腾抑制剂,其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条件必须选择日最低气温0度以上的、无风、晴朗的早晨或傍晚时分,用清水稀释TCP后,在起苗前的2—5天喷施于叶面或者枝干位置,大树移植后再间隔10天左右连续喷施2—3次。树种不同,具体的用量也存在差异,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3、菌根
菌根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菌根化育苗,按照1:5的比例在有机土中混入菌肥制成菌土,施入量为每亩50kg,施肥后进行翻地浇水;容器育苗时则直接在容器袋内穴施即可;截根菌根化育苗则先在沙床上先播种培育小芽苗,在其胚根上未长侧根、种壳即将脱落的时期,拔出芽苗,切于二分之一的胚根根尖,然后在苗床栽植穴中放入少许的菌根制剂,再把切根处理的芽苗栽入其中。另外一方面是菌根化植苗造林,采用菌根化苗造林时无需二次使用菌剂,直接栽植即可;如果是常规苗木,则可以采取穴施或者泥浆蘸根的方法。
三、造林栽植技术分析
限于篇幅此处仅对容器苗的栽植技术进行分析。
(一)栽植时间
采用容器苗造林,在时间上受造林季节的限制相对较小,除了冬季,其它三季均可进行造林。针对陕北地区的旱情,采用容器苗造林时最好选择规格较大的容器苗,具体可以采用1—3年生播种容器苗,或者移植容器苗。
(二)栽植方法
先把容器苗连同塑膜或者轻质网袋无底容器一起放入坑内,并按实容器周围的土壤。需要注意,为了保护苗木的根系,不得从上面按踏容器内的基质。容器下端基质部分散落时,为避免栽植后容器向内折卷导致容器封底,要在栽植前用湿土填补好;如果容器苗的基质散落过多,则不可用;栽植时容器上端最好平于穴面,为防止容器影响天然降水渗入土壤,对容器内基质的透气性产生不利影响,容器上端不得向内折卷。完成苗木栽植后要及时采用石块、秸杆等材料覆盖栽植穴面,起到保墒的作用。
对于阔叶树种容器苗,如果造林季节选择雨季,为了减少叶面的蒸腾,可以减去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叶片,保证苗木正常的生命活动;此外,如果采用有底营养钵苗,则要在造林时将容器全部去底。
(三)节水保墒抗旱技术
具体而言节水保墒抗旱技术包括两种,即物理覆盖与化学覆盖,其中化学覆盖是在苗木四周喷施淀粉类聚合物、有机硅或者塑料纤维等,起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而且物理覆盖的方法则包括石块覆盖、塑膜覆盖、草类覆盖以及生态垫覆盖等多种,其中石块覆盖通常用于石质山地,覆盖石块可以起到承渗雨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而塑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墒情,还能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这种方法需要控制地膜上覆土的厚度;草类覆盖就是用麦杆、芦苇、松针、树叶等将苗木周围覆盖起来,需要压一层2公分左右的土,防止风将覆盖材料吹走,覆盖草类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生态覆盖则是采用油棕果架纤维制成的全植物纤维制器,这种材料可以进行生物降解,对土壤起到改良作用,对于一些沙地、困难立地、城市绿化美化建设造林而言,可以采用这种覆盖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是以“水”为核心的系统工程,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注意综合因素的相互作用,抓好每一个环节。据相关试验数据显示,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成活率可提高31.2%,达到88.6%;保存率提高25%,达到80%以上;生长量可提高25%,达到速生效果,其综合效益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白峰. 浅析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科技向导,2012(10)
[2] 马建国,王志伟.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浅析[J].科技向导,2011(5)
[3] 姚东华,付晓彦,潘鹏. 陕北榆林干旱区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效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