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

2012-04-29 00:44刘耀森李庆
商业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检验

刘耀森 李庆

摘要:运用重庆市1985-2009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本文对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方程表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重庆市人均GDP每增长1%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0.1444%;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不论是短期抑或是长期,重庆市经济增长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但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因此,消除政策性排斥,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探寻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乡收入比;人均GDP;协整方程;格兰杰因果检验;政策性排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所得结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有利于提高储蓄率,促进资本积累,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收入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Alesina和Rodrik运用中间选民定理,论证了收入差距扩大超过一定限度后将不利于经济增长。Alesina和Perotti(1996)以及Benabou(1996)认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可能诱发社会政治秩序的不稳定,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就国内而言,已有不少学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李实和赵人伟(1999)认为,非国有部门收入分配不均等、非农就业机会不均等、政府政策等因素是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倒U型”假说在中国未能得到统计上的支持。丁任重、陈志舟和顾文军(2003)从体制、发展、政策和开放四个影响转型期收入差距的因素展开分析,得出了我国并未出现“倒U假说”演变趋势的基本结论。陆铭和陈钊认为(2004),收入差距的扩大在长期将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倪晓宁和包明华(2006)通过建立包含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指标在内的计量经济模型,发现我国的地区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陈安平(2009)运用1980-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新古典增长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刘霖和秦宛顺(2005)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发现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并认为收入分配差距的适度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

由于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等方面的不同,上述研究成果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同时,更多的是把国家作为一个区域,从国家层面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某个地区或者某个省份的视角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成果还较罕见;其主要是采用定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方法来考察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缺乏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重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期能具有以下政策含义:第一,如果经济增长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表明经济增长引起了社会分配的不公,急需政府干预和政策调控,要求政府在注重城镇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更为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则应该在保持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第二,作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典型代表,该研究结论不仅适用于重庆,对于与重庆具有类似情况的地区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三,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集移民地区、民族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特征于一体的特殊直辖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重庆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尤其是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均衡,但实际收入增长速度趋向收敛

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9年的354.54元增加到2009年的17 191.1元,增长了47.49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9年的150.18元增加到2009年的4 478.35元,仅增长了28.82倍。由此可见,重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基数较小,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均衡。然而,从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速度来看,1979-2009年的30年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81%,同期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95%,两者的实际增速逐步收敛,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同步化倾向,表明近年来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从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来看,从1985-2009年的这段时期内,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如图1所示)。1985年,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2.4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24元,城乡收入差距为487.16元。2009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19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 478.35元,城乡收入差距为12 712.75元。当前重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只相当于1995-1996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落后13-14年。特别是2005以来,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年扩大1 100元左右,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

(三)城乡居民收入比总体上呈上升之势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呈扩大之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比在总体上亦呈上升之势(如图2所示)。重庆城乡收入比由1985年的2.50:1上升至1993年的最高点3.72:1,而在1994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后,重庆城乡收入比逐渐降至1998年的3.02:1,但之后又逐步上升,2006年升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4.03:1,此后由于国家相关支农惠农政策的逐步实施和落实,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3.84:1。同时,由图2可知,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是重庆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历年的《重庆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在研究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用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表示城乡收入差距(RUIG),以重庆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总产出水平,并以重庆市人均GDP来衡量重庆经济增长(PGDP)。为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用消费者价格指数(1978=100)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平减,用重庆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对人均GDP进行平减。同时,为了消除异方差,对RUIG和PGDP分别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变化趋势,记为LnRUIG和LnPGDP。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进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系数分析,将重庆市1985-2009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相关数据代入下述“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通过计算可知,1985-2009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85,显示出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判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关系,也不表明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更不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这是因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容易出现伪相关现象,即使没有任何关系的序列也有可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使得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变量也显示出显著的回归结果。因此,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首先有必要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以考察各序列是否平稳,进而依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进行协整检验,最后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具体考察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三)单位根检验

单方根检验,又称对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的检验,主要是检验样本序列的平稳性。如果在序列无差分情况下的t统计值小于临界值,则序列无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否则为非平稳序列。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LnRUIG和LnPGDP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的检验结果可知LnRUIG和LnPGDP的ADF检验值,都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两者均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表明变量LnRUIG和LnPGDP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均为平稳序列。同时,LnRUIG和LnPGDP都是一阶单整序列I(1)。由于其单整阶数相同,两者之间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对两个变量的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四)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极大似然法。由于Engle-Granger两步法只需用OLS对变量进行估计,然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平稳,如残差序列平稳,则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如非平稳则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本文将运用E-G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对LnRUIG和LnPGDP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可得到以下协整回归方程:

对该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残差U的ADF统计量小于显著性水平5%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平稳。据此可知,LnRUIG和LnP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五)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偏离均衡趋势的现象。而误差修正模型却能够反映变量之间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动态过程。因此,为了把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联系起来,本文建立包括误差修正项在内的误差修正模型(ECM),以进一步研究模型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协整特征。运用Eviews6.0可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重庆市人均GDP的短期波动将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方向变化,影响系数为0.485695,但其t统计值不显著,表明短期内重庆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4353,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且误差修正项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表明在出现偏离长期均衡趋势的情况时,误差修正项会对偏差进行43.53%幅度的调节,以使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走向均衡。

(六)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尽管协整根检验结果表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是否显示出明确的因果关系方向,尚需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是:一般地,如果变量x是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则x的变化应先于y的变化。因此,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过去或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则可认为x是y的(格兰杰)原因。类似地可以定义y是x的(格兰杰)原因。由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各变量应为平稳序列,因此,下面对ΔLnRUIG和ΔLnPGDP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当滞后期为2和3时,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在短期内重庆经济增长是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但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是其经济增长的原因。当滞后期为4和5时,两者之间也仅是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从长期来看,重庆经济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关于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许多人认为一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收入差距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阻碍经济增长,这些研究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本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重庆经济增长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重庆经济增长的受益主体主要是城市居民,其城乡二元经济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这种态势的持续发展将不利于重庆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重庆1985-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改革开放尤其是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第二,协整检验表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方程表明重庆市人均GDP每增长1%,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0.1444%。

第三,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不管是短期抑或是长期,重庆市经济增长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格兰杰原因,但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综上,由于重庆经济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这说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只是引起了社会分配不公平。如果任由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但会破坏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而且不利于重庆和谐稳定发展。因此,需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缩小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重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第一,消除政策性排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该在消除农村居民长期遭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性排斥方面有所作为。主要包括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保障农村居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制度及法律体系,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待遇;以完善农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一个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保障的分配功能,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给予农民在公共物品享用上的国民待遇。

第二,逐步改变“城市偏向”的金融支持政策,扭转农村金融边缘化的不利局面,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缩小重庆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探寻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城市化与工业化对提高农民就业率及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ALESINA A,RODRIK D. 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465-490.

[2] ALESINA A,PEROTTIR.Income Distribution,Political Instability,and Investment[J].The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6(40):1203-1228.

[3] BENABOU R.Inequality and Growth[R].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1996(11): 11-74.

[4]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4):3-17.

[5] 丁任重,陈志舟,顾文军.“倒U假说”与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J].经济学家,2003(6):44-49.

[6]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7] 曾国平,严兰丽.重庆第三产业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0(5):101-103.

[8] 刘霖,秦宛顺.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79-82.

[9] 张志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及政策建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83.

(责任编辑:李江)

猜你喜欢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
新疆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关于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余额关系的研究
河北省房地产周期综合指数与GDP、M2、CPI的关系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货币中性在中国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