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巨丰
传统的生物教学准备,主要是指教案的编写与教具(实物、生物挂图、生物模型)的准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准备,除了上述内容外,更主要的是: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从而找准教学起点;课标的研读与教材的处理,流程的设计与方法的采用,从而调控教学过程;教学反馈预设与矫正预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着重就课标的研读、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1 课标的研读
“染色体变异”是了解层次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切忌随意拔高要求。该部分内容在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的描述为“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细化为学生视角的“学习要求”,可以界定为:简述染色体变异的几种类型,举例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简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定义,尝试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辨别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2 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遵循教材是必须的,但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这部分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教材中图片的变化处理与变式呈现,突出了“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这些主题,且每一主题都分步骤1、2、3,并作必要的文字注解。如“倒位”处理见图1。
这样的处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深入。
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部分,先以“21三体综合症染色体”图例及智障“天才”舟舟图片点题,接着再以果蝇为例,解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这个课题,并由浅入深学习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等。
3 策略与方法的采用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安排,“染色体变异”内容的学习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相对于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智能结构而言,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处理好抽象概念与形象教学之间的关系,注重教学难点的突破,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等多个核心概念。
3.1 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针对图2,设问并讨论。
①该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
②其中有几对常染色体、几对性染色体?
③染色体Ⅱ与Ⅱ是什么关系?类似关系的还有哪些?
④染色体Ⅲ与Ⅳ是什么关系?类似关系的还有哪些?
雄果蝇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如图3所示。
针对上述图2、图3,设问并讨论:
①精子甲、乙分别含有哪几条染色体?
②在同一组中,它们之间互为——(同源、非同源)染色体。
③在同一组中,几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功能有什么特点?
归纳:像这样,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3.2 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二倍体和多倍体
对比和辨析是理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比中,学生可以发现知识的异同点;辨析中,学生可以明了概念的混淆点(表1)。
3.3 用图解、图表和事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加强直观教学,其中图解、图表和事例,是通过生命现象反映或揭示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极好呈现载体(表2)。
3.4 做好“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主要组成板块,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精神,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习得科学学习习惯等方面,及切实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学中理应重视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本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如复习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组等一系列核心概念,重点讨论并认同:低温的作用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基本相似,且有自身的优点,即容易创造和控制,成本低、对人体无害、易于操作。
3.5 用好课后“练习”
囿于对众多习题册的依赖,长期以来,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常常被一些教师所忽略。事实上,课后“练习”的安排,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旨在起到回眸核心概念、扼住教学重点、突出过程要点、领悟科学方法、当堂巩固训练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