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要】为什么很多数学教师自己业务精深,教学又认真负责,但教出的学生成绩却不优秀呢?作者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总结出原因:是因为教师过于包办了,并给出了“点而不透”的具体教学建议。
【关键词】点而不透;地方力度;层次角度;少讲多练
一、起 因
时常会有同事向我抱怨说她同组的一位数学老师教学水平并不高,还经常向她请教一些专业知识;课堂上的知识点和例题也讲解不到位,可是每次考试人家班级的平均分总能遥遥领先,所以感觉很不公平:为什么她不如我,教出的学生成绩却比我们班级好呢?其实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深有同感,安慰之余自己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究竟是我们教学中的哪些方面阻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二、“点而不透”的含义及数学教学价值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经过深入思考得出的结论让我大吃一惊:竟是我们的老师过于敬业、过于仔细,讲得太多、太全、太透,把本该留给学生去思考的问题都大包大揽了,逐渐让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懒于思考的习惯,一切都等着老师去讲解、去总结,长此以往,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必然下降,遇到新颖一点的题目就做不出来了。我们好心的老师生怕学生吃不饱,把课本知识不断地加深加宽,书上所有的问题甚至是没有的问题都给总结好归纳好,并上纲上线形成一套理论,结果造成难度远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做了许多无用功,更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想,课堂上都是老师在讲,自己没发表意见的权力,结论都是现成的,无须自己思考,那学习还有什么乐趣?能力还怎么提高?这就好比一幅画,如果处处都非常清楚明了,无歧义,也就没了吸引力。只有存在不太清楚、理解不透或有歧义的画才能越发激起人们研究的兴趣,平时常说的“朦胧产生美”“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也是一样,所以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上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学生能思考出来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对思考有难度的问题也只要点拨一下关键即可,不必说得太全太透,多留些给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把这种教学方法概括为“点而不透”的艺术。
三、课堂上如何实现“点而不透”
1薄暗愣不透”要求教师自己先要吃透教材教法
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须要有一缸水。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统揽全局、得心应手,首先自己必须对教材深刻理解,对教法运用自如,对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对如何复习引入、分析展开、得出结论、说明注释、应用举例、练习板书、归纳小结等都成竹在胸,这样才能自信十足、居高临下,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对所点的问题才能点石成金!
2绷私庋情是实现“点而不透”的前提
几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一节课哪些知识点需要“点”,哪些不需要“点”,“点”到什么程度,绝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标准也应不同,基础差的需要多点化一些。所以了解学情是实现“点而不透”的前提。作为老师在你迈入教室前必须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了解,是普通班还是重点班,是文科还是理科,班里哪些学生基础较好哪些较弱,等等,因此不同难度的问题要留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来回答。
3薄暗恪钡牡胤揭在关键处
课堂上需要教师点拨的知识点必须要“点”,否则就会讲解不透、积压问题、误人子弟;反之,不该“点”的不要乱点,否则就是“满堂灌”、一言堂,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丧失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点”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面面不到。到底哪些需要“点”,应由学情而定,这是“点”的选取问题。而对于要“点”的问题一旦点了必须要点到关键处、点中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所在,否则等于没点,这是“点”的地方问题,只有“点”的选取和“点”的地方都把握好,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提纲挈领之效,课堂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4薄暗恪钡牧Χ纫恰到好处
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字,过犹不及。点拨问题更是这样。若“点”的力度不够,学生仍然悟不透想不明白,或似是而非越听越糊涂,这样的“点”是无效的,白白浪费时间;反之,若“点”得过度,昭然若揭,学生就不用费脑筋去思考,那就不能叫“点”,而是讲解灌输,时间长了学生会形成思维惰性,降低学习能力。所以如何把握好“点”的“度”,显得非常重要,判断“点”是否恰到好处的重要标准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即经过学生认真积极地思考,自己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弊⒁馓嵛实牟愦涡院徒嵌
难题是由若干简单题组合而成的,如果教师能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和角度,步步深入、层层推进,那么许多问题都可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来。为师者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注重引导和启发教学,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答案而不是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知识的引领者,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自己“发现”的,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6笨翁蒙弦少讲多练
当教师上课由讲解变成“点拨”,教师讲的就少了许多,课堂时间就被解放出来了,留下时间应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在练习中去慢慢体会。练习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课堂练习能暴露学生对当堂课的掌握情况,做对了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做错了也能警示他人,特别是一些典型易犯的错误通过课堂板书体现出来,老师加以说明、纠正,能使全班都受益,未尝不是好事;课后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补救。
我相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注意以上“点而不透”的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还可以让教师适当地解放出来,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