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勇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每次老A赴熟人的饭局,知道他根底的朋友都爱唱这两句调侃他。
老A本靠经营面粉加工厂起家,自2005年起,工厂利润下降,而身边的朋友逐渐开始参与民间借贷,俗称“炒钱”。老A看着心动,也把平口的积蓄约200万元,一半放在担保公司拿着利息,一半则自己对外放贷,由此发现了这个“一本万利”的买卖。然后开始以1.2到1.5分的利息吸资,筹集到1000万元,正式成为“黄世仁”。不过老A一般比较低调,车只开了一个奥迪,现在他的身家多少,一直是个谜。
老A不服气这个称谓,总是要为自己分辩几句:放高利贷怎么了?我们一样有人情味。你知不知道上世纪80年代,生活多紧张啊,熟人间今天我借你一碗面,面和碗是平平的,几天后我还你面时,会把面装得高出碗边。
老A很看重这种“道义”。几杯酒下肚,他“细说从前”的老三篇又来了:想当年,也就上世纪90年代嘛,银行追着放贷但没人敢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民间借贷才开始探头。那时候的利息一般在月息1分(1%)到1分5之间,期限以一年居多,还款时结息。当时借款人感激,放款人豁达,并没有产生过什么矛盾。“记得那一年,一位朋友找我借了一万元,年底给了一千元的利息……”酒桌上的人就起哄,下面的我们都知道啦,不就是你又给退500元回去么……然后又有人起身:“老哥,敬你一杯,讲义气嘛!”
老A就点头,嘿嘿地笑,高高兴兴端起酒一饮而尽。喝茶的讲究
其实老A的高利贷生涯,并不时时上演这种“道义值千金”的温情戏码。有的借款人,拿到钱之前是“兄弟”,拿到钱就翻脸成“狠角色”。
2009年,熟人给老A介绍来一个叫郑凡的个体户,约在茶楼见面,要借50万元。对于老A来说,郑凡是“生面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是笔不小的数目,他有点犹豫了。对方倒是聪明人,当场把房产证拿出来作为抵押。看着对方说话还算诚恳,老A就放了50万元给他,约定时间是2010年2月连本带利还清,利息为8%,也就是到期还54万元。
到期时,郑凡主动请老A喝茶,提了不少礼物来,还了30万元,却又面露难色,说余下的钱半个月后再还,希望大哥高抬贵手不收利息。老A抹不开面子,默许了。
15天过后,老A的助理去催收无果,老A只得亲自约郑凡再到朋友开的茶楼谈话,为了不泄露隐私,就开了一个包房。从中午一直谈到晚上,郑凡最后表示回去以后就把机器和房屋处理掉还账。
这边刚松了口风,突然包间的门被撞开,进来的一个女人带着几个人大声指责老A是非法拘禁,还说要到法院去告他。老A知道那女人是郑凡的老婆,连说一定是嫂子误会了,郑凡一声不吭。幸好这个茶楼是熟人的场子,茶楼老板也跟着上来连劝带威胁,双方才尴尬地散了。
没想到,回去后郑凡真的向公安举报了老A。虽然最后老A还是凭借着“司法部门有人”摆平了这场官司,但是郑凡的欠款只收回了3万元的利息。老A手握借条,却不能通过法律程序去催债。
老A郁闷了很长时间,一是心疼钱,二是为被踏到道义的底线而愤怒。自此后,老A也学精了。
他开始更注重风险,加大对借款人的调查监控。现在,他不只对客户的生意情况了解,甚至对他们的家庭都很熟悉。按老A的话说,客户的房产贷了多少款,厂房和设备投资了多少,家庭兄弟几个做些什么生意,“跟老婆离婚就为了放点干净的资产过去”,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再根据这些老A来断其还款能力和信用度。
但老避常常做梦梦到借款人跑了,自己落了个血本无归。因为就算是上门调查,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有个借款人利用租来的厂房和一堆假证件,骗走他20多万元后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最近,他借给一位客户10万元,当时说好了3个月后归还本息。接下来的3个月,老A每隔几天就约这位客户出来喝喝茶,吃吃饭,只要对方能客客气气地来赴约,老A心里就踏实了那么一点点。
现在老A也领悟到,“前辈”们说的借熟不借生,借短不借长,果然有道理。磕磕碰碰的老A算摸到点门槛,但想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欠火候。
洗白“黑店”
老A一天到晚就奔波于各个茶局酒局饭局之间。毫无征兆响起的电话往往通向有着无数可能的未来。
这天早上,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突然联系到了他,非要请他喝个早茶。老A开着新买的奥迪Q7出门赴约,飞驰在路上,不时地有各种名车超在老A前面。曾有网友晒出这个小城各类豪车的数量:宝马800辆左右,奔驰600多辆、奥迪500多辆、保时捷50多辆、英菲尼迪50多辆、捷豹30多辆、凯迪拉克20多辆、路虎20多辆、林肯十几辆、悍马十几辆、法拉利1辆、兰博基尼1辆、玛莎拉蒂1辆……奥迪这个级别在当地就不叫车。哪来这么多的有钱人呢?老A自己。就县答案。
到了酒楼,朋友大张已经坐在包房里了。几句聊下来,原来大张已经辞掉了银行工作,靠着银行的关系,自己开了一家担保公司,以假实业的方式把钱贷出来,再翻倍贷出去。
原来是同行。
大张胜在自己的公司与银行唇齿相依。大张说:“有人急需周转资金,到银行贷款怎么都贷不下来,经人指点找到我这儿。通过我们借到高利贷之后,银行贷款也顺利下发了,不是吹牛,我连银行哪天放贷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老A明白了,这就是银行里“有人”的好处!
老A本觉得,自己最近还搭上了微博的“直通车”能让生意上一个台阶。前天他发了一条微博广告:“鬃投资担保公司推出理财业务,无风险,收益高。5万元三个月净收益2250元,10万元三个月净收益4800元,另办理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融资业务,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来电咨询×××”没想到,不一会儿就收到了好几个人的私信。但看到大张,才知道人家玩得更上道呢。
看来这个人脉是非拉不可了,老人笑盈盈地给大张的茶杯里倒上茶。此后两人常常一起吃饭,喝早茶。
大张也不是平白无故靠近老A,他想寻找一位盟友。与银行的携手合作是可以让他的业务更有优势,但有些业务银行不好涉及其中;再说,多一个人,多一份资金实力,何况老A有“道义”的名声在外,是个不错的选择。
没过多久,老A遇到了一点麻烦。
这次是一笔按揭房贷款。按规矩,按揭房是不能抵押贷款的,但这位客户做的是煤炭生意,有家专门做贸易的公司。这次借20万元,是用于市中心的一处按揭房贷款,利息算6分,借钱时间三个月,一次性扣18%。借款20万元,客户拿到手的是16.4万元,三个月到期后还款20万元。
老A判断客户有还钱的能力,放了款。三个月后到期,这位客户并没有来还,老A有些恼火,他不能自己坏了规矩。大张听说了,让老A去打官司。按揭贷款涉及银行方面他有办法周旋。状纸还没递上法庭,煤老板知道自己遇到了硬点子,还打通了银行方面,立刻还了本金。
这次不算成功的借贷直接促成了老A入股大张的担保公司。开“黑店”的总希望有“洗白”的那天,而且傍E大张,放贷的玩法明显能更上层次。那个阳光正好的午后,老A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气。
是狼?还是羊?
做了放贷这一行,追债是绕不开的功课。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背后再有人,也不可能每次都靠打官司。这个江湖有自己的规则,老A也发展出自己的路数。比如,在借条上做文章。
一般老A会和贷款人签订两张借条,第一张借条约定了还款时间和数额,并写明诸如到某个日期还不了款的话则借条自动失效的内容。届时,则启动第二张借条。这时,就意味着需要启动起诉等程序了,而起诉就要聘请律师,还要其他花费,这些费用就从第二张借条与第一张借条之间的差额来体现,由贷款人埋单。
如果拖欠时间长了,老A偶尔就会动用“非常手段”。他的担保公司除了日常的几个工作人员之外,还会有几个“小弟”。老A会派“小弟”跟踪贷款人,看他们是否有钱不还,尤其贷款人是赌徒的情况。在他看来,一旦遇上了赌徒,这些“非常手段”就非用不可了。
记得去年秋天,有个老板借款不还,晚上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被人蒙住面,送到了老挝。第二天,老A就带着“小弟”们去该老板家里要债,对方扬言要报警,但老A笑眯眯地提醒他们,不要忘了自己家的生意是怎么做的(该老板的生意也涉及见不得光的事情)。另外,不要得罪不该得罪的人。
这更像一场心理博弈。看谁占先手,谁的气盛压倒对方,谁的背后关系硬,谁的手上真真假假地握着对方的把柄。一般来说,老A并不是要把“人质”怎么样,只是吓吓他的家人,然后收回钱。
横的人难免又会遇到不要命的人。有时候也不一定是他吓借款人,也有借款人吓他的时候。
老A记得很清楚,冬天的一个早上,有个叫黄雪的女人要请他吃饭,顺便还当月的利息。老A也没多想,翻身起来穿上羽绒服就出门了。
到了约定的地方,黄雪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说:“我刚才进去看了,里面菜品很一般,我知道一地儿,味道特别好。要不咱们换个地儿?”
老A正准备说不麻烦了,但抵不住黄雪连推带哄,上了车,到了郊外的一个农家乐,老A一看,心想这里环境有点简陋,不过又一想,美食在民间嘛。一会儿,黄雪亲自端着一壶茶进来了,说这里条件简陋,什么都要自助。
喝了几口茶,黄雪借口出去,老A起身去找厕所。到了走廊的尽头,老A听到黄雪在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你怎么还不来,茶我都给他喝了,你一来咱们就办事。快点,别耽误了时间。”
老A吓得躲进厕所里,给他的“小弟”打电话,说了自己的大致位置。没多久,就在他神志不清,正被拉上车的时候,“小弟”们及时赶到。
原来整件事就像电影一样,黄雪从老A这里借走20万元,但连本带利已经滚到了80万元。因无力偿还所以起了歹心。这件事的结局老A不想谈了,重要的是自己最后没有亏本,小命也还在。
曾经有一位自杀未遂的高利贷“债奴”这样形容高利贷:“大家都知道毒品可怕,但大家都不知道,高利贷的规则比毒品更可怕,等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剩下死路一条。更让人憋屈的是,分明是一只狼吃了一只羊,狼反过来还要扮演成受害者,说是羊吃了狼。于是天天盯着我,把我当成狼。而打狼,是天经地义的!”
有时候,老A也不知道自己是狼,还是羊。
都是生意人
老A常说,高利贷也是生意。是生意就有门道。要论算账,自己未必比那些做实业的老板差。
金融危机那几年,当地高利贷倒下一大批,他凭经验存活了下来。在他的逻辑里,在高利贷行业内同业拆借利率高及时撤兵,以及真正了解借款人的风格,才是常胜秘诀。
“新客户一般额度低,老客户申请贷款,额度会越来越高,利息越来越低”、“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都是老A给自己,也是给公司总结的规律。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老A还新增了“借零不放整”的规矩。按他的经验,借款老板们一旦资金紧张了,往往会把手头的资金先还上金额最小的几笔欠款,以减少债主数量,每天少接几个讨债电话至少也能让老板们松口气。
老A的朋友范明是做烟酒生意的,为了国庆中秋的市场供应,需要提前备货,但是烟酒这一行常常货压着钱,资金周转不过来,于是来向老A求助。
其实范明心里早就有了数:钱是拿来救急的,月息4%,还是可以接受。因为借的这笔钱产生的利润高于这个月息。虽然这高利贷没有向银行贷款那么“阳光”,但是,对于像他这样的小老板来说,解燃眉之急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范明用自家房子做抵押,向老A贷了25万元。
交款的时候,老A边喝酒,边给范明算了一笔账一
小老弟,不要心疼这点利息。我们做生意的眼光要放长远嘛。虽然25万元的贷款三个月就是26250元的利息,但你们酒水和烟草压货情况多严重你不是不知道。在特定的时候需要周转资金,压100万元的货,一个月就能销售出去,如果赚取20%的利润,这个月的资金成本是4%,那你还有16%的利润呢。
范明佩服至极。放高利贷的人,对于资金的运作的确比常人精明很多。
对于自己这种“灰色”的生存状况和生意,老A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有需求才有市场嘛”。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高利贷,就是因为这种借贷方式同银行相比:更快捷。
“借钱赌一把,撑过去企业就活了”,这是很多企业客户对老A说过的话。
这天他又遇到一个来借高利贷的老板。老板很激动:“能熬得过去,谁愿意付出这么高的利息?几十名工人要吃饭呢……”
老A见怪不怪地给老板续上茶,心平气和地说;“别激动嘛,走,先看看你的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