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咏
摘要: 《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是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实践性强,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在这门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职教育《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项目化教学实践教学
采用项目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我在《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课程中采用了项目化教学,用几个完整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采用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方式一步步完成整个项目;采取“从实践出发,将理论融入实践”的新型教学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使我深切地认识到,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更适合于高职教育的先进的教学模式[1]。
一、课程开发思路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完成工作任务,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它是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教学内容要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思想,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夠用”为度,强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要加强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强调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以讲清要领、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2]。
二、《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整体目标设计
能够根据工艺要求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方案,选择和使用检测仪表和控制仪表;能够进行DCS(集散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组态;能够运行维护控制系统,处理常见故障,管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设备;能够运用所学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根据工程问题和实际应用方案等的要求,进行方案的总体设计。
2.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项目设计
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和了解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及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原课程体系结构与项目化模块设计对比如表一。
3.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的组织
项目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化教学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方式。
(1)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作用及地位,教学目标分析,课程介绍、项目教学方法介绍。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课内外项目情况等。
(2)工作过程情境设置:学生——部门技术人员;教师——部门主管。建立项目设计小组,分成4个项目组,每组6—8人。每个项目组下设3个工作小组。
①设备小组。负责设备选型和设备安装位置的确定。
②技术小组。负责制定设计方案和项目的调试工作。
③资讯小组。负责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和行业规范的解读。
每个小组由2—3人组成,完成本小组的工作。同时每个小组设立工作审核人1名,负责对该小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审查和验收,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答疑指导作用,带领学生学习工作过程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的讲解过程主要是分析模块内容、引导学生操作和讲解理论知识。大部分时间应分配给学生操作。学生练习包括小组讨论和个人训练两种,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时进行小面积指导和集体指导,在学生个人训练时进行个别指导。
(3)转换角色,下发公司规章、公司用工合同、员工岗位职责等文档。
(4)项目任务介绍:展示课程训练项目。介绍完成各项目设计生产工作的一般工作过程和设计方法。介绍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介绍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方法。展示各个项目,学生通过观看感观上认识这几个设计,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5)下达项目任务书,布置具体任务。组织学生小组完成能力拓展训练。
能力拓展训练内容往往比模块内容要复杂一些,知识面要宽一些,因此需要由小组协作、讨论来完成。由于能力拓展训练大部分是在课外完成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完成能力拓展训练时,教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方式,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4.教学评价
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偏重知识、忽视能力的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及素养养成的训练,总评成绩由各项目成绩(65%)、课后项目完成情况(15%)、理论考试(20%)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各项目的成绩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共同评定。
(1)教师评价是教师针对各工作小组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作出的评价。
(2)学生互评是各工作小组根据每个小组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答辩表现作出评价,给出分数。
(3)学生自评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各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自我评价。
三、项目化教学的思考
1.教师能力的自我提高
项目化教学不是以前那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也不是给一个个理论知识点配备相应案例说明的教学方式,而是从宏观上设计好整个课程的项目,并将项目分解为模块,细分到每个章节,每个项目、每个模块考查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都需要教师进行微观的设计。
开展项目化教学,教师需要对本课程有一个系统的思路,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专业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有较强的实践经验,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采取措施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精深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基地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革中去,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教师的正确合理引导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组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及时处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传统教学,教师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是事先就预料到的。而项目化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教师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化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完成贯穿项目的实践操作,另一方面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适当拓展其他新的知识来完成能力拓展部分的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既有课堂上对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引导,又有课堂外对学生个体和小组的引导[3]。
3.项目选择应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一门课程使用项目化教学,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是课程项目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有了合适的项目,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各个环节的训练。选择项目时,首先要考虑本课程的全部训练内容及知识体系;其次是教学的应有实训条件及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所选的项目最好是来源于行业、企业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项目,而且是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应该是“真问题”和“真课题”,具有直观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特征。所选项目一般不限于某一特定的学科,而是围绕某个专题涉及多学科知识,通过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有机融合。解决项目或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不是唯一的,能引导学生从多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形成思维定势。
4.项目教学的核心是学生
课程项目由教师选择和设计,而实践者是学生。项目设计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把握项目细分的程度和难度,既要让学生不觉得过于困难,又要形成一定的坡度。理论知识融入操作流程中时,不要太过突兀,应顺理成章,想学生所想,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学生才能乐于接受。
四、结语
目前,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处于实施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长久保持,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好胜心理,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52.
[2]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48-149.
[3]陈义文.《网页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