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的“面食文化”(中)

2012-04-29 06:31罗澍伟
食品与健康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天津人角儿三鲜

罗澍伟

面食中“煮”法,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饺子和捞面了。

饺子,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称谓很多,如水饺、角子、饺儿、扁(匾)食、煮饽饽、水点心、元宝、龙牙等等。源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据推测,应从馄饨演变而来。魏晋南北朝时,北齐的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与水饺外观相同的馄饨,应是水饺的雏形。前些年,从新疆吐鲁番唐代墓葬中出土的木碗里,就有长约5 公分的月牙形饺子,说明当时饺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享用的高雅食品。

宋、元时期,“角子”一词出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开封食肆中有水晶角儿、煎角子等。《武林旧事》中亦载有南宋首都临安食肆出售诸色角儿。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则载有撇列角儿,莳萝角儿等。到了明代,“饺子”正式定名,种类日益增多,并列为春节必不可少的节令食品。清代称饺子为“煮饽饽”,这一记载见于李光庭的《乡言解颐》:“除夕包水饺,谓之煮饽饽”。这里的“饽饽”应为满语,原为干粮、糕点的意思。研究发现,面食中带馅的蒸、煮食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馅中所含营养,不会使之流失,制作方法十分科学,这应是中国餐饮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至于天津的饺子,可谓种类繁多,大致说,以“三鲜”——猪肉、虾仁、蟹肉,再加上青韭——为上品;猪肉白菜或羊肉白菜,则为大路货矣。其次是素馅,大多是除夕夜祭神用。做素馅的原料种类甚多,讲究一些的,以口蘑、木耳、花菜、笋尖、掐菜、面筋、香油、芫荽(香菜)和红粉皮为主料,用芝麻酱、酱豆腐为调料,煮后食用,香气四溢。

近年来,天津餐饮名店百饺园,秉承历史悠久的中国餐饮文化,对传统水饺发扬光大,量化标准,投料规范,研制出各色水饺三百多种,别具一格。我有一位美国朋友,初次来津,问他想食何物,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叠得工工整整的小纸条,上面的第一选择就是百饺园。前些年,北京百饺园分店,接待了美国的国务卿以及美国的第一夫人,这说明,天津的水饺不但影响到了全国,而且影响到了世界。

把水饺延伸为合子,是天津人的一大发明。天津的合子有两种,一种是烙,个儿比较大;另一种是煮,即把两个小的圆形的饺子皮捏在一起,皮间填馅。烙的合子馅料多用虾皮、韭菜,煮的合子则是羊肉白菜,食用时候蘸醋和辣椒油,风味独特。天津人做的合子造型优美,大小不过寸余,周围还要捏上花边,寓意合合美美,是婚嫁、年节的必食之物。

这里我们还要说一说饺子的前身馄饨。馄饨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时杨雄写的《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食用的饭食。唐宋时期,馄饨的制作技艺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可以制作出二十四种不同花样和馅料的馄饨,特别是在冬至这一天,大家一定要吃馄饨,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清代人富察敦崇在他写的《燕京岁时记》中对此有一个解释:“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天津的馄饨与北京不同,煮馄饨时讲究用鸡汤,类似于南方的清汤馄饨;北京是白水煮馄饨,出锅前碗里先放适量的冬菜、紫菜、虾皮、酱油、香油和醋,吃的是复合味馄饨。

面条古称“索饼”,以其形似绳索,是中国最常见的传统面食,历史悠久,影响世界。据说当今世界上吃面条的人约有八亿之多,尤其是方便面兴起后,产量和产值数以亿计,竟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方便面产销的第一大国。

把面条作为食品,大约出现在汉代,当时叫做“煮饼”或“水溲饼”。魏晋时期称“汤饼”,南北朝时称“水引饼”。唐代称“热陶”、“冷陶”:“热陶”为冬季食用,出锅即食,相当于今天的“锅儿挑”;“冷陶”为夏季食用,捞出后过凉水,即今天的“过水面”。

到了宋代,面条一词正式出现,伴随着都市经济的发达,面条品种也日趋丰富,出现了素面、煎面、鸡丝面、三鲜面、银丝冷陶、菜面等等。元代时面条种类更多,据记载,有春盘面、山药面、羊皮面等二十余种。与此同时“乾面条”也出世了,这就是今天的挂面的前身。至于地方色彩浓厚的“压合络”、“刀削面”、“拨鱼”之类,可视为面条的变种。

最近,有人否认驰名世界的意大利面条是元代时从中国引进的。可是,日本的一家食品公司为推广方便面,曾组织了一支全球“面家族”探险队,分头到世界各国开展调查,最后拿出了一份报告,坚持认为“公元3 至4世纪时,中国黄河流域将小麦经过加工革新,做成面条,为食的文化增添光彩,再经由‘丝绸之路向西方传递。”这个调查结论,再次推翻了中国面食是从西方传入的说法。

面条文化对中国人餐饮习惯影响深远,在普通百姓的家里,面条甚至可以走上宴席的桌面。比如,北京喜寿宴中,最简单的是是“炒菜面”;而天津则向有“迎长送短”之说,即迎接客人时吃捞面,给客人送行时吃饺子。

天津人吃面条,特别突出一个“捞”字,形象生动之极。而且“捞面”长时期是天津人普通喜寿宴请的首选,被称为“面席”,并有高、中、低档之分。高级一点的“四碟捞面”,包括清炒虾仁、肉丝香干、掐菜韭菜、炸面筋丝和三鲜打卤;菜码有菠菜、青豆、黄瓜、水萝卜等应时蔬菜。“家常捞面”中的炒菜档次,则没有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作为津菜基地的红旗饭庄创新推出“五卤面”,所谓“五卤”,包括三鲜卤、花椒油、素卤、麻酱、炸酱等五种不同颜色的卤汁,配上八碟精细的菜码,用以拌面,吃起来别具风味。至于南方一些省份的“米粉”(也叫“米线”,如云南的特色饮食“过桥米线”),不过是面条的延伸。

猜你喜欢
天津人角儿三鲜
陕菜中的“三鲜”
许晴
角儿爷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的
初夏养生吃三鲜,忌三满,多出汗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的
吴都碧螺春 一嫩三鲜回甘浓
登堂入室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ransitivity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Human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