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尽浮华 还我本色

2012-04-29 05:23陈迎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陈迎春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该文通过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分析,从学生、教材、老师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小学数学日常课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日常课;有效

一、什么是日常课教学的有效性

“日常课”是教师利用身边的条件,运用现有的教学手段,通过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得到较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本真”的课. 上好日常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有实效”,是指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投入了多少学习时间;学习结果怎样;学习体验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评价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评价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之间比是否恰当. 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

公开课、示范课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精彩,教师们充满激情的投入,学生充满活力的表现,把数学课堂教学演绎得生机勃勃 ,不过往往这样的一节课,教师要花数周乃至于数月来准备,年级组、教研组的同行领导倾力相助,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几个问题是:每一节课都能上出这样的效果来吗?在我们现实的每一节日常课中我们需要什么?又该追求什么呢?如果每一节日常课都这样上,教师的付出怎样?数学教学效果又怎样呢?

二、现行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误区

(一)观点的误区

只图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忽视数学大纲的整体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到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数学课堂气氛“热闹”上,从而造成学生基础薄弱.

(二)媒介的误区

很多教师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缺少教师对重点内容的示范性,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数学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 更严重的是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得不到培养,同时,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激励的误区

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过度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听腻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我们更应加强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开展一些学习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

(四)提问的误区

有一些教师在整整一节课内,总是提一些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 如何使一个问题有意义呢?问题的叙述应该是简洁的,不要求太多的解释;它的解应该让关心该问题的人感到容易理解. 如果它的结论是出乎人们意料的,那么,它就更为有趣得多. 笛卡尔说过,当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之后,我们应该能够立即看出,是否首先研究某一些其他问题更有利些,这些其他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研究.

(五)合作的误区

学习行为应该是由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需要而进行的,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当作一堂好课的必备环节,不管需要不需要一概用上,特别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数学课堂表面上是人人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三、如何使日常课有效

(一)对教学材料的思考

仔细观察一些竞赛课、观摩课等公开课,学生竟然可以不带课本,因为教材已被教师所舍弃,学生连看书质疑的环节也被省略.教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上,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补充、调整,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绝不是盲目地舍弃教材!我认为“用好教材”,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 明白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内容在全册的位置和作用. 这里的研讨不仅指读懂本课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目的,还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该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前后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更深远的数学教学目的. 清楚每一个例题的设计意图和让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还要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新知,教师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坡度和难度,明白设计每一题的目的是什么. 二是教师善于根据学情整合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 如可替换教材的例子;拓展教材的主题;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等,通过各种方式对教材原有内容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 三是在数学教学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材中. 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学活、用实.

(二)要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日常课,需要做到日常课的数学教学

是和谐的,朴实的、精彩的、也是高效的. 日常课的教师:要依学而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日常课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应该在自然合作、有效交流的动态过程中自然呈现. 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新课程背景下的日常课,因为它不单单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关系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潜能的开发、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三)日常课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操作层面思考

1. 课前准备必须充分,踏实

首先对教授新知充分了解,知道知识点的类型(如计算,概念,应用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等. 通过教参和教材,分析理解数学教学意图,把握住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哪几个环节深入,哪几个问题引出. 根据自己对班级学生的了解,预想到学生将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和怎样的回答,自己又该有怎样的回应和引导. 数学教学中哪个环节会出现意外,面对意外该如何处理. 必须考虑“教学活动中的环境相关性”. 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在生活环境中与在学校环境中,由于“意义”发生变化,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出现不同.

2. 数学教学过程必须朴素,平实

抓 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注重运用: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把握学校数学教学内容;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通过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筛选、甄别、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 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多样化与最优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组问题,我们应在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轨道,引导学生的思维螺旋式上升;教师的工作具有一种化归的性质,即应把对学生来说原先是困难的、抽象的、复杂的东西转化成较为容易的、具体的、简单的东西. 综合发展: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 但如果你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 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的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们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教与学必须有效扎实

教的有效性:认真钻研教材是基础,进行教材重组;精心设计数学教学过程. 定标要准;数学教学要抓住重点;及时、适时、恰当评价;精心设计练习(有层次、有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正确处理引领与自主探索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该引导时进行恰当的引导,该让学生合作探究时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课中确定刻度和安排图形大小是这课的难点. 重点是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 一般情况下,看完书后,教师要指出该注意的地方,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然后再画图. 第二种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再画图. 第三种,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在展示中互相指正,在质疑中明确作图时该注意的地方,归纳出制图方法,教师从中点拨. 我认为,假如我提醒学生作图时该注意的地方,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只有在学生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在相互欣赏,评议中明确其刻度的确定,学生在以后的画图中才不会出差错. 我在上课时选择了第三种. 当学生自己展示作品时,我花费许多时间,学生异常热烈,互相评议,质疑. 在友好的提醒中,学生自己悟出该注意的地方及画法. 表现最好的是一位平常做作业潦草马虎的同学,那天画得工工整整,给成绩好的同学提出了好多建议,而且非常合理. 令听课的老师刮目相看. 这个案例说明反馈的多样性教学的选择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学的有效性:一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是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三是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首要,四是进行数学思考、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 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 所以,儿童教育是人类发展重要的一个问题. 儿童教育是教好后一代的基础的基础,它关系到进入青少年时期德育、智育、体育的健康发展. 新课标教材实行了九年后,我们应该学会冷静地思考,数学教学越来越追求本真有效,越来越注重实效.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我们应该向日常课要质量,注重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教育(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2]弗朗西斯培根.随笔中的,论求知.

[3]蒙台梭利.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徐特立,徐待立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我们爱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