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雄
【摘要】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开展进程中,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下,教学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使得教学在满足新课改的要求的前提下获得进展和提升. “少教多学”作为教学中的新型方式,其核心就是变“先教后学”为“以学论教,少教多学”. 实践证明,它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了以往外在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在教学中落实“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 少教多学;变“讲”为“导”;问题生活化;学习主体;和谐课堂
新改革的不断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使得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中谋取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契机.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学方式的落后以及枯燥并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教学理念的桎梏也使得教学工作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正和完善,使得教学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停滞不前. 而且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 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注重和发挥,使得学生在机械式的学习习惯中难以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速度.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意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之一,完善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展现,也是素质教育普及的良好说明. 就拿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来讲,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以及学生热情的配合才能认识和理解数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少教多学”的形式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是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良好阶段和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地把握好“少教多学”理念的真谛和内涵,并且将其科学地运用于教学进程中去,将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和贯彻“少教多学”的宝贵理念和形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少教多学”的几点途径和方法.
一、“少教多学”践行一:变“讲”为“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其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比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中位线”后学习“梯形的中位线”这节课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的与三角形的中位线进行类比,教学中可提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什么是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是否具有类似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在提出这些问题后,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猜想,再引导学生通过合适的方式将梯形的中位线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问题,借助已知解决未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循着老师少量的提问进行大量的操作、猜想、探究,不仅构建起了完整的数学知识,还从中获得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少教多学”践行二:数学问题生活化
在新课改不断发展和推进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法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是实践“少教多学”的良好途径,而且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尝试选取现实中容易被学生忽视又具有数学学习价值的生活情境,把不是数学的情境转变成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学习负数时,可以引入如下情境:到百货大楼买文具用品,门口的示意图表明所需用品在负三楼,这里的“负”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 其次,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显得比较枯燥乏味,需要记忆的公式、定理等都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和困难,教师此时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转化教学方式,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不同的环境决定不同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同学身边所熟悉的场景或者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去体验数学的世界,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或二次函数时经常出现商品销售单价与利润的关系问题,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感知每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影响销售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到销售利润. 在这样的情境下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而且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思考的进程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情境朝着所要学习的内容去思考,这样数学问题就不再抽象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以及学生个性成长特征的不同制订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践行“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良好途径之一,为初中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都提供了很好的典范说明.
三、“少教多学”践行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但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课堂都被老师“占着”,甚至连学生下课休息的时间都不放过.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合适的探究问题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 比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反比例函数?由于学生已有画函数图像的经验,剩下的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画出不同的反比例函数图像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反比例函数图像,感知到反比例函数的形状与一次函数图像的区别,及反比例函数中的“k”对其图像位置、增减性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 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培养,能力得以提高. 使大多数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发现的乐趣,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少教多学”践行四: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很多,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又能“学得多”,就应该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对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和谐课堂首先要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的前提,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要构建和谐课堂其次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习的能力效果上,还体现在兴趣爱好等不同的方面. 作为教师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评判学生,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对学习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见解,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和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尽情地发挥自主性、独创性. 构建和谐课堂还可以“商量”着学,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中在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方面可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要求,真正落实“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素质教育普及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便是为社会的进步输送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不仅是体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意义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管是针对初中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都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促进“少教多学”在教学中得到落实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促使教育真正地为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学福.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冯增俊.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