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进
【摘要】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工改造知识、吸收消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本人阐述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灵活性; 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和形及其结构关系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并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小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人. 那么,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我们的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1. 情境导入,激活直觉思维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突破了学科本位的观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组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引发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情境导入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很快领悟到的一些猜想,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 小学生学数学,主要是使用直觉思维. 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先投影出一幅画面:商人在卖苹果,一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老板说:“1.5元一斤. ”顾客说:“太贵了,5元三斤卖不卖?”小贩想都没有想,说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哈哈大笑:这两人可真笨,3斤只要4.5元. 师:如果5元3斤,那么每斤大约要多少钱?你能估算一下吗?教师剪裁出生活中一个简短而可笑的生活片段作为教学情境来导入新课,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给人清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数学本身魅力的折射. 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实际,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再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直觉思维就很容易激活.
2. 激发兴趣,调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就是凭借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并按照描述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思维. 而抽象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一种思维. 思维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浓厚的兴趣,将使学生百折不挠,成为学习的极大动力. 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当他们兴致最高,心里最想做的时候. 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否保持与发展. 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 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 教师应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以确保教学目的的达到. 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说:“小明今天过生日,看谁给他送礼物来了?”然后课件逐步出示小红送的长方体礼品盒及小华送的正方体礼品盒,在学生欣赏礼品盒时,师问:“小红说她的礼品盒用的包装纸多一些,小华却说她的礼品盒用的包装纸多一些,谁的包装纸多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很快就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感知实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这样学生在动口、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了清晰深刻的表象,为思维的理性化提供了条件.
3. 动手实践,拓展操作思维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培养实践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有助于创新意识形成.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捕捉信息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手脑结合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具有充分的实践机会. 如教学“7的加减法”时,让学生看老鼠背土豆图编故事:小老鼠偷土豆,它偷回7个土豆,但是在路上,装土豆的袋子破了一个洞. 教师提问题:“小老鼠背的土豆可能丢几个,带回几个?”然后,让学生动手摆土豆,自由发表意见:袋子里的土豆可能丢4个,还剩3个,列成算式是7 - 4 = 3,7 - 3 = 4或3 + 4 = 7,4 + 3 = 7;可能全丢了,一个也不剩,列成算式 7 - 7 = 0,7 - 0 = 7或0 + 7 = 7,7 + 0 = 7……这样的学习氛围,激活了学生的操作思维,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 ,切实了解了加减的意义, 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4. 反思总结,升华逻辑思维
反思总结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要思考课堂教学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迪,准确记录、及时总结,升华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经过一步一步分折,作出科学的结论. 如:在教学“梯形”这节课时,我出示了课前用长方形纸剪成的不同的梯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很快就把它们分类并说出了梯形的特征. 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得出梯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的联系,动手画出了梯形的高,剪成梯形,再用梯形拼出长方形. 让学生学会“转化”,在转化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潜能. 数学形象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相互渗透、相互启发,并向立体思维转化,使思维的方向朝着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舒展开来,呈现出一种发散的多维型思维的特征,并进而使原来的思维向更高级的思维形式——辩证思维转化和升华.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数学课通过问题解决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推理,学会思考上.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适合探索的学习环境. 只有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