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峰
设计思路: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的内容,旨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的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剪一剪、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边线
(一)认识边线
师:同学们,2014年巴西要举办一个世界级的盛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世界杯足球赛。
师:对!同学们知道巴西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是什么吗?
生:赛赛!
1.剪一剪。
师:是呀,热情、可爱的小狗赛赛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形象大使,小朋友们想不想拥有一张赛赛的图片?
生:想。
师:悄悄地打开信封,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生:赛赛。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把它从纸片上剪下来吧,比一比谁剪得好!
2.说一说。
师:剪好了吗?
生:剪好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
生:我沿着图片的边线剪的。
生:我是沿着图片边线上的黑线来剪的。
师:老师发现这几个同学都用了一个词——边线。沿着图片的边来剪,就是沿着图片的边线剪。大家是不是都是沿着边线剪的?
生:是。
师:真不错!谁愿意来指图说一说,你刚才是从哪里开始剪?剪完后又会回到哪里?
生:从这里开始剪,再回到这里结束。
师:他剪的时候,是以这一点为起点的,有没有和他不同的?
师:他又是以这一点为起点的,有没有和他们两个不同的?
(生举手示意)
师:还有好多同学举手,也就是说,剪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剪了一圈后,都要回到原来的起点。
师:像这样剪的同学,请你把剪的图片举起来。大家剪得真好!
师:能把你刚才剪的过程,再指给同座的小朋友看看吗?边指边说一说。
师:刚才剪图片时,我们先找到了它的边线,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线剪了一圈,又回到了这一点。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有情境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情趣的课堂。
(二)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师:看!聪明、自信的小狗赛赛已经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今天,让我们在吉祥物赛赛的带领下去畅游数学王国吧!
赛赛:嗨!大家好!我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赛赛。迎比赛,我运动!我们先去运动馆瞧瞧吧。(出示配音)
1.指一指。
(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游泳池、操场)
师:认识它们吗?
生:游泳池、操场。
师:对!这是一个游泳池,谁愿意来和大家一起指一指池口的边线?
(一个小朋友上来指,其他小朋友伸出手和他一起指。)
师:你这个小老师当得很好,谢谢你!
师:他指出了游泳池的池口边线,是什么颜色的呀?
生:红色。
师:这就是游泳池的池口边线。
(2)出示操场。
师:这是一个塑胶操场,它的边线是什么颜色的啊?
生:白色。
师:谁来和大家一起指一指?
师:里面的线能说是它的边线吗?
生:不能。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游泳池池口、操场的边线。其实在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边线,我们还可以动手去摸一摸呢。
2.摸一摸。
师:比如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就是
——(老师在实物投影仪边说边示范)
师:请同学们也像老师一样,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师:你能找出更多物体表面的边线吗?看谁找得多,边找边指一指、摸一摸。
(学生活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物体表面的边线。
(三)感受平面图形的边线
1.描一描。
师:刚才我们通过指一指、摸一摸,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的边线。有时,还可以把它们画下来呢。
赛赛:对!把摸到的面画下来,就能得到一些平面图形。和我一起到图形馆中来吧!(出示配音)
(课件:出示5个平面图形)
师:这里有5个图形,选2幅你喜欢的图形用水彩笔描一描它的边线(在作业纸上完成)。
教师巡视,问问学生是怎样描的,收3~4个学生的作业纸上来准备展示。
2.评一评。
师:描好了吗?说说你选的是哪2幅,描完后的边线是这样的吗?
生逐一回答,教师依次出示。
师:刚才有同学是这样描边线的,你们认为对吗?大家看!
生:不对,边线断开了,或者说没有把图形围起来。
师:在描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断开,这样才能把图形围起来。
师:说得多好!描边线时不能断开,只有这样才能把图形围起来。
二、充分感知,认识周长
1.算一算。
师:如果给这个三角形的边线标上数据,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边线长是多少吗?
生:边线长是9厘米。
师:真棒!你是怎么求出这个图形的边线长的?
生:算的。
师:好!再看!这个四边形的边线长又是多少?
生:边线长是19厘米。
2.引一引。
师:像这样围绕平面图形的边线长叫做周长。
3.说一说。
师:比如这个四边形的边线长就是它的周长。
生说出图形边线长就是它的周长。
师:这个图形的边线长是19厘米,它的周长就是多少?
生:它的周长就是19厘米。
4.指一指。
师:再看,这个长方形边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这个长方形边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反过来说,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指长方形的边线长。
师:这个半圆形的周长指什么?
生:半圆形的周长是指半圆形边线的长。
(如果有学生说的是边线,就问: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师:刚才我们通过剪一剪、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边线,知道了围绕平面图形的边线长度叫做周长。
师:其实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长的乐园,共同去探索周长的奥秘。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赛赛:同学们,“迎比赛,动手乐”,让我们在测量馆中比比谁的小手最灵巧。这里有一张书签和一枚硬币,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吗?
(一)探究
1.量一量。
师: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这样一张书签和一枚硬币,请大家:(1)利用手中的材料,先讨论测量的方法,再动手测量周长;(2)把测量的结果记在作业纸的反面。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书签、1元硬币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二)交流
师:老师刚才参与你们小组的活动,发现大家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师:先说说怎样测量长方形书签的周长?
(学生上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测量的方法。)
生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出书签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书签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书签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书签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量,因为方便……
师: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生:硬币的边线是弯曲的。
(三)小结
师:我们可以通过算、量、滚、围等不同的方法得到物体表面的周长。
(四)应用
师:这里有一片树叶,你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吗?小组内先说说看。
学生说一说。(学生回答完整些,最好把测量的过程、方法说完整)
生:测量树叶的周长就是量它边线的长。因为树叶的边不规则,所以要用围的方法。
(课件演示:绕着树叶边线围一圈。)
师: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师: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要从中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测出比较准确的结果。听,机灵的小狗赛赛想考考大家了。
四、拓展延伸,计算周长
1.算一算。
赛赛:看,智慧馆中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没有标出边长。)
生:不知道周长。
师:为什么?
生:没有告诉边长。
(课件出示方格图)
师:现在你知道它们每条边的长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我们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师:那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
生:4+4+4+4=16,4×4=16。
(学生回答时电脑随机显示: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师: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呢?
生: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
师: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生:5+5+2+2=14,5×2+2×2=14。
(生回答时电脑随机显示: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
师:现在我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拼成图形的周长是30厘米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呢?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生上来指一指新图形的边线)
师:两个图形拼起来,新图形的边线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加。
师:周长是多少呢?你可以把每一条边长标在图上,再算一算。(在作业纸上完成)
(学生自己在作业纸上完成。自己先做,列出算式。)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显示每一条边长)
(电脑显示:拼成图形的周长是26厘米)
五、课堂总结,走入生活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周长的世界。(播放视频:赛赛带大家走进周长的世界)
赛赛:同学们,周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操场跑道的长度、做这扇窗户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自行车车轮一周的长、各种形状路标牌的长。夜晚,闪亮的霓虹灯围绕在各种招牌的周围,是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数学就在大家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