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精彩得力于对细节的把握

2012-04-29 00:44江姝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彭德怀预设细节

江姝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就存在着一个个教学“细节”,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解决某一问题而精心预设或生成的一个个相对短小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细节可能就是学生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可能是一段稚拙的表演,甚至是文本中一个小小的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我们只有用心发现细节,把握细节,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一、面向开放课堂,预设细节

【细节回放1】笔者《搭石》教学片段(分行出示句子,成为诗)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

师:同学们,这么美的画面谁愿意来读一读?

……

师:听了这两个同学的朗读,作为听众,你有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第二个同学读得好,他“后面的紧跟上去”这一句读得很紧凑,让人感觉脚步很快、很协调。这句话以诗的形式出现,读时要读出诗的节奏,要注意停顿,他读时有这种感觉。

生4:我也觉得第二个同学读得好,他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读得很轻,像是在看一幅画,很美。

……

【教学思量】教师只有在备课时注重了对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操纵自如,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生发的问题,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

在这一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有目的地选择了两位学生先进行朗读,因为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其中一个孩子平时朗读总是一板一眼,不会根据内容恰当地有感情朗读;而另一个孩子则比较感性,很容易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中,表达比较到位。这样预设的目的就是让其他孩子通过将这两个孩子的朗读进行比较,从而自主地发现这句话该怎样朗读,如应该怎样读出变化,怎样才能读出自己对内容的自然和真实的理解,怎样读才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这句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学会朗读表达的技巧和目标,从而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表达能力。

这一句话也是全文写得最美、最有诗意的,于是我设计把一句话分行排列,像是一首小诗,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一次升华。这样一个细节预设,它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具体、丰富、充实,而且可以使课堂充满着变化和灵动,充满着诗意和创造。只有多考虑教学细节,才能驾驭开放的课堂。这样的教学细节,要靠我们教师对教材、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后自然而巧妙地预设。

二、纵深发展课堂,捕捉细节

【细节回放2】笔者《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片段

生:因为长官一般都要坐在马上,战士不让杀大黑骡子也是要体现兵和将的不一样。

师:你们的看法呢?

生:我认为他们谁都想活着走出草地。如果有了大黑骡子,彭德怀生命就有了保障;如果陷入沼泽,彭德怀还可以从它身上跳下来;可是如果没有它,就出不来了。

……

师:在这些战士当中,老饲养员的反应最为强烈,读读这几句话,一句一句体会。

……

生:这些都说明彭德怀平易近人,他把自己和战士当成一个整体,并没有军官的架子。

……

师:(面向刚才说官兵不一样的同学)这位同学,在彭德怀的眼里,在这支部队里,官和兵还不一样吗?

生:现在这个时候,彭德怀心里已经觉得他和这些将士没有什么区别了。

师:他仅仅是这个时候这样想的吗?

……

【教学思量】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预设教学环节,却无法预设学生的认知与回答。由于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必然存在着差异,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些智慧的老师就会抓住这样的契机,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思考中获取知识,生成能力。

以上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关注“聆听”这一细节,倾听学生发言,从中找出生成点,推进课堂教学。这样孩子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尊重,把探讨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质疑问难”是又一个教学细节,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存在的“疑问”或“问题”时,探究才有方向和动力。在学生思维的疑惑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及时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完善、细化,使之更有利于凸显问题的实质。由于问题都是源自学生的思考,来自于学生之口,因此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推动了教学课堂向纵深发展。

三、追求智慧课堂,反思细节

【细节回放3】开学初,笔者听了《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起始课,第一个环节是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营造了课堂情境与氛围。第二个环节是导入课题,介绍冰心奶奶的有关资料。课前,教师就播放了歌曲,并在教室前部巡视,估计心里正默想着教案,学生若无其事地做着各自的事情,直到上课。上课了,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导入新课学习: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呀,春天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去找春天。这是我们常态课堂常见的一个小细节。

【教学思量】这一环节的有效性应引起教者的足够重视,笔者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目标教者不是很清楚,为环节而设计环节。首先这两个环节可以整合为一个环节:播放音乐,导入课题。教师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打着拍子一边唱起来,音乐的播放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课堂的情境与氛围,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歌曲与课题之间找到联系,为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起到一定的作用。那段导语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刚才唱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那么,歌词中我们从哪儿找到了春天?”“是啊,我们从青翠的山林里,从湖水的倒影里找到了春天!冰心奶奶也去找春天,那么,她又是从哪儿找到了春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奶奶的一篇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是在细微处调整一下,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一直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希望构筑起理想的课堂,倡导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学习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课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每节课后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细节,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能否较好地拿捏教学“细节”,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学环节能否尽善尽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真正调动起来,更关系到课堂“语文味”的生成。

1.教中有“智”

在教学中突破知识细节的难点还在于课堂中的应变机智。有时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间提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时,作为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意”,要以“主持人”的睿智从学生的讨论、发言中去挖掘,从错中见到对,从无中见到有,“于无声处”去谛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2.细中求“精”

抓住关键“细节”去生成、突破教学关键点。在课堂教学中“细节”有许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尽管如此,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处理所有的细节,一处精彩的细节给人感觉是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会有启迪。我们要记住这些或精彩或失败的细节,积少成多,建立起自己的“细节库”。

3.眼中有“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抓住课堂瞬间细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教师常常面带微笑,用“以评促学”的方法来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4.心中有“底”

教师要精心备课,合理设计课堂提问,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特别要关注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细节,要做到心中有底,不能盲目行事。这样做能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催生出多姿多彩的思维成果,彰显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彭德怀预设细节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