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图像走进低段课堂

2012-04-29 00:44:03马妙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秋游词语小朋友

马妙燕

翻开低年级课文,就会发现有趣的童话、优美的诗文比比皆是。按说这样的课文,学生读起来会兴致盎然,欲罢不能。但是冷眼看低年级课堂,罗列词语认读生字,通读课文串讲分析,贴上标签体会人文。如此课堂,冷冰冰,干巴巴,人文目标落实游离学生情感体验之外,过于简单化;言语表达运用远离学生生活实践,过于理性化。语文课堂离开了生活之源,干涸为理性学习的沙漠,难怪有学生长叹“语文课我都上厌了”。语言总是与人的具体生活情境相连,词语的选择、语序的排列、语速的急缓,总是契合着人的某种感受。低段学生,形象思维见长。低段语文课堂尤其要唤醒学生情感,激活生活表象,促成意象组合,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

一、还原生活视像,揣摩词语意蕴

【课例】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片段

生:(读)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师:刚才有个小朋友不懂“挂牵”的意思,现在读了课文有没有人知道?

生:挂念、牵挂。

师:是的,有个词叫“牵肠挂肚”,说的就是挂牵的意思。你们有被老师挂牵过吗?或许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

生:那一次我得肺炎请假,老师好几次打电话到我家。回到学校,老师还把我落下的功课补上。

师: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能把“挂牵”这个词用进去说吗?

生:那一次我得肺炎请假,老师好几次打电话到我家。回到学校,老师还把我落下的功课补上。老师,感谢您时时把我挂牵。

生: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秋天来了,您总是让我们及时增减衣服,叮咛我们记得带水杯。

生:上课时,如果我做小动作,老师的目光“唰”地看向我。这就是您对我的挂牵吧?

生:老师,感谢您时时把我挂牵。记得那次我跑步时被人撞破了头,您送我去医院,那时您的脸都吓白了。

师:看到你们一个个活泼的孩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怎么能不把小朋友每时每刻挂牵呢?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语言存在于冰冷的教科书中,如果教学时只是读一读、讲一讲、记一记,没有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倾诉对接,那么词仅仅还是教科书中的词,难以走进学生心灵,无法为学生真正拥有。

《一株紫丁香》中“挂牵”一词首次在课文中出现,“牵”是本课要掌握的四会字,“挂牵”一词道尽了老师对于学生无尽的关心、照顾,是情感熏陶的支点,是语言训练的重点。教学时,老师先带领学生通过朗读,回忆以往学过的词并试图让学生理解“挂牵”的意思,再补充词语“牵肠挂肚”让学生再次触摸“挂牵”的温度,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老师对自己的挂牵,自然而然引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诗句与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表达对接。这一举象的过程将“挂牵”一词还原为学生的生活图景,让学生“沉入词语”,运用词语,使之在活跃的思维中进一步感悟词语的内涵。于是,师生彼此走入了对方的心灵,孩子们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对老师也更尊重了。

二、描述生活画面,领会句子奥妙

【课例】二年级《难忘的一天》教学片段

生读:离开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师:这段话里藏着一对近义词呢,能找到吗?

生:格外和更加。

师:可以找个词替换它们吗?

生:特别。

师:再读读课文想想,“我”为什么觉得“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生:“我”给邓小平爷爷做电子计算机表演,邓爷爷夸奖了“我”,“我”很兴奋。

师:原来他心情很好,便觉得“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有没有什么事会让你们也觉得“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生:去年校艺术节,我画的画得了一等奖,我回家时觉得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生:上次接力赛跑,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大家跳啊,欢呼啊!那时我们觉得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师:哦,现在回忆起那开心的往事,那日子便也是阳光灿烂了。小朋友们,开心的日子里,空气会怎么样呢?风儿会怎么样呢?还有什么感觉呢?

生:春游前一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便觉得天上的星星仿佛格外明亮呢!

生:昨天下午我在学校里就做完了作业,一出校门,我觉得空气仿佛格外新鲜,天上的云朵仿佛也格外调皮了。

师:呵呵,原来你向往和云儿一样自在呀!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语言因为有了情感才会焕发出斑斓的色彩。以上教学片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句子出发联系上下文领悟文中作者的情感,因为表演成功得到邓爷爷的称赞而兴奋自豪,便觉得景物也更加美好。再从作者的情感出发带领学生还原自身的生活图像,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表达中积累和运用了文中的点睛之句。然后更进一步继续关照自身生活,开心美好的日子里周围其他景物会怎么样,让学生学着句式说说。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走了一个来回。从此,“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在学生的日记本中频频出现。这个句子便成了学生言语的强音,随之演奏语言的乐曲。“一切景语皆情语。”二年级的小朋友不可能懂得其中的奥妙。但是,在说话和运用中,这句子背后的文化意蕴又悄然渗入了他们的血液,潜入了他们的灵魂,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成为感性的人,让他们的语言成为感性的语言。

三、唤醒生活体验,抒写童真物语

【课例】二年级写话指导教学片段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秋游的日子。可是清晨雨一直下,秋游取消。乍听消息,教室里聒噪不已。干脆,我们来聊聊秋游心情吧。

师:小朋友们,秋游取消了,但是我知道小朋友们现在最想聊秋游,那就聊聊我们的秋游心情吧。还记得昨天听到秋游的消息时,咱们班的疯样吗?

生:昨天临近放学,突然听到隔壁班欢呼声响起,然后老师宣布明天秋游。“耶!”我们班也炸开了锅,我同桌上来就抱住了我。

生:我们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生:昨晚我去超市挑好零食去排队结账,看见队伍像一条长长的蛇似的,大家一边排队一边在讨论秋游,个个眉飞色舞。

师:今天早晨起床后你在想什么?你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早晨我一起床,妈妈说下雨了,不知还去不去秋游。我还不信,一看真下雨了,我太伤心了!

师:哦,伤心的你们想什么了?说什么了?

生:哎哟,老天呀,你哭什么呢?别跟我们过不去,有什么伤心事先放一放,把眼泪收一收。

生:好不容易盼来的秋游要泡汤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我讨厌你,雨!

师:看来早晨大家都很失望,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天气预报乌鸦嘴,说下雨就下雨,真是的。不过,也许能打着伞去游东湖吧。想到这,我就带着零食来了。

师: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想把自己的心情用一段话写下来吗?也可以用绘本的形式画画写写。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大部分学生都怕写与自己生活有关的题材,觉得没什么好写。主要是因为低年段常做看图写话训练,就图写图,学生仅仅是写想象中的事情,没有书写生活实践的经验。上述案例,教师紧紧抓住秋游,学生情绪活跃这一表达契机,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第一层次,学生用词说出自己的心情。第二层次,说说当时所想、所说、所做。这就是让学生结合心情还原生活图像,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活图像。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学间思维碰撞、语言融合中,学生言语表达呈现高潮状态。有的对雨说话,有的对天祈祷,说到开心处眉飞色舞,谈到伤心处黯然神伤,许多原生态的语言随之涌出。写话因为与生活对接,才会有话可说;写话因为与情感相连,才会说得精彩。

猜你喜欢
秋游词语小朋友
容易混淆的词语
一起去秋游
找词语
秋游去啦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秋游
秋高气爽,我们去秋游
娃娃画报(2018年10期)2018-03-13 05:42:36
小朋友们都哭了
词语欣赏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孩子(2016年7期)2016-07-11 19: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