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娅
据笔者统计,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里共塑造人物117人,正面人物83人,占70.9%;中性人物10人,占8.5%;反面人物24人,占20.5%。反面人物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人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材中的反面形象就是以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进行加工和再创造的,带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就像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在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上缺少对反面人物的正确认识。比如,学生对反面人物认识片面,教师教学观念存在误区;学生对反面人物印象淡薄,教师教学实施存在盲点。我们往往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上缺乏对反面人物的资源利用。比如,缺乏资源意识,对教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利用意识,与教学有机结合不足。我们往往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上缺失对反面人物的审美定位。比如,忽略反面人物在文章中的价值,淡化反面人物反面教育的功能。
一、从规律的角度:让学生知道“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
根据学生认知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古到今、由内向外的规律,教师不仅要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反面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深刻教育,还要明确反面人物的真正作用,辩证地看待反面人物,有效利用这一教育资源。
1.反面人物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宝贵素材
反面素材包括假的、丑的、恶的、失败的、失误的、错误的、贫穷的、苦难的人物经历和事件。传统文化中的反面教育思想诸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物极必反。”“失败是成功之母。”“苦难是一座伟大的学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对于这些宝贵的思想,教师要善于运用,启迪学生。
反面人物作为文艺作品中否定性人物形象的指称,是和正面人物相对立的概念,指在历史前进方向上起到阻碍作用、具有负面意义的人,代表着假、恶、丑,其审美价值在于通过否定自身而肯定真、善、美。正如雨果所言:“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教师在教学中目标要清楚,定位要准确。
2.分析正面人物还要分析反面人物,让它成为一种重要资源
反面人物是正面人物的烘托,只有认识反面因素才能灌输正面教育,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实际上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许多看来完全相反、相对的事物,但实际上却会有相似、相同之处。不论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状况,一切矛盾着的双方尽管是互相排斥的,但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如在分析《徐悲鸿励志学画》中的一个外国学生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他。一开始他对徐悲鸿狂妄无礼,可后来能够知错就改,主动向徐悲鸿鞠躬道歉,难能可贵。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件事。如果没有这个外国学生的一番羞辱激将的话:“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中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就不会被激怒,也可能不会更加奋发努力,勇往直前,最终用事实来证实这个外国学生的无知和偏见。事实证明,这个外国学生在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件事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制造的矛盾冲突为故事的发展推波助澜,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反面人物的教育功能,在分析正面人物时还要分析反面人物,让它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二、从方法的角度:让学生知道反面人物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社会不多,直接来源于生活的写作材料毕竟太少,还有些生活他们不可能直接感知。因而要告诉学生,阅读出现反面人物的这类文章,能极大地开阔视野,丰富写作素材,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到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相。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练笔写作,塑造反面形象,将是他们写人叙事的有益补充。
1.借鉴反面人物的描写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
作家对于反面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形象描写,都是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来遣词造句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作为小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歌颂优秀品质的褒义词,也要掌握揭露批判丑陋现象的贬义词;既要追求真善美,又要辨别假恶丑;既要看到生活中的阳光灿烂,又要关注角落里的阴暗潮湿,从而能够更深刻地、全面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真实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2.运用反面人物,给学生以实践的体验和经历,提高学生纠错、纠偏的能力
如苏教版十二册21课《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这个人物的塑造就很成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生动的词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残忍狠毒、毫无人性的专制统治者的形象。如文中片段:“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查访,终于知道了织女的下落,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加横线的词语,引导朗读、理解、感悟。还可以及时抓住机会指导课堂练笔,如:《家长会之后》《调皮大王×××》《撞车之后的争吵》《抓小偷》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通过塑造富有特色的反面形象来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反映人生百态,再现真实多彩的生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体验和经历,提高了纠错、纠偏的能力。
三、从作用的角度:让学生挖掘反面人物在文中出现的意义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重视正面人物的正面教育,也要重视反面人物教育意义的挖掘,使得学生对反面人物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弥补写作知识的缺陷。将反面人物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走出误区的捷径。
1.在正面中寻找反面
反面人物的存在,可以促使故事完整,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可以更好地衬托正面人物,使人物形象对比鲜明,从而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念,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的天神宙斯与人类一样,也表现出爱、恨、怒、欲望、嫉妒等凡俗的情感。当人类被创造出来以后,英雄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观察星辰,发现矿石,掌握生产技术。作为天父的宙斯竟出于对人类的嫉妒,拒绝将“火”送给人类。普罗米修斯从太阳车的火焰中取出火种赠送给人类。宙斯发现之后就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让凶狠的饿鹰啄食他的肝脏……塑造凶狠残暴的宙斯就是为了衬托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善良、锲而不舍,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没有假、恶、丑,哪有真、善、美。
2.在反面中寻找正面
在教材中,反面人物的结局迥然不同,教师在教育时也应区别分析。如吴王、廉颇这些反面形象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转变多由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对比后才幡然悔悟;洪教头、南郭先生、铁扇公主、逢蒙、调达这些反面人物的结局多是阴谋被人识破,以失败告终;主神宙斯、王母娘娘等统治者形象多是凶狠残暴,把自己的威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反面人物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会也发生转变。只要教育及时、到位,学生就能明白坏人不一定永远是坏人,他们是会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的。教师应该抓住像吴王等反面形象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待像逢蒙、调达这样的反面人物,要教育学生学会恨,认识到他们在社会上的危害性,必须坚决地与这样的坏人作斗争;面对主神宙斯、王母娘娘这样残暴的强权人物,就要教育学生坚决与其抗争到底。
教师在教学反面人物时三维到位,能极大地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丰富表达方法,发展思维。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对反面人物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辩证地看待反面人物,这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次,反面人物和正面人物是人物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割裂和偏废。作为教师,当前要解决的是对于反面人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实践的问题。对于青少年,应贯彻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防止两者相互干扰和混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