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同属汉字文化圈,在历史上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恩怨相加的复杂关系。中国音乐在日本的传播有着历史的渊源和一定的基础,虽不可与在其他国家的情况相比,但也有其特殊的借鉴意义。以下,分几个部分进行叙述。
一、近世以来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本处所提,是中日历史研究者们的一个热门话题。问题的焦点,即是探讨为什么历史上对中国相当尊重的日本,在近代却蔑视中国直至进行侵略战争。专家们重视的一个情况是:日本对中国文化态度的转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音乐也是处于总的文化环境之中,所以,也应从此角度来考虑。
在我国明清时代,日本主流的知识分子及政要们,对中国文化已有偏见。他们认为,中国的汉唐文化精髓已经灭绝,清代则是“辫发腥膻之俗已极沦溺”,对其风俗“不问可也”。①上述的思想意识,也妨碍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即使有从明末传去魏氏明乐,但流传范围有限,所以,到了上世纪50年代时,明乐的《魏氏乐谱》竟还需要由专家进行翻译和解读。清乐是清代传入日本的中国民间音乐,至今虽有余响,但已鲜为人知。明清乐没能在日本流行起来,虽然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对汉学的疏远。”②
近代以来,西洋音乐通过日本传向中国。至今,我们用的绝大部分音乐术语,都是日本在明治时代以前对西洋音乐的汉文翻译。
由于历史的原因,构成了在上世纪直至80年代左右,中日之间音乐文化交流无明显互动,在日本,对中国现代民族音乐情况基本处于不了解的状态。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向日本的传播
(一)出国潮带动下的音乐文化外传
1.出国潮与音乐文化的传播
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外知识大量涌进国内,同时,我们对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在世界上也得到了展示。其中,也使日本人对中国音乐有了重新认识。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延续到90年代中期的出国潮中,大批人走出了国门。与“文革”后大学招生相似,出国人员的平均年龄较大,以成年人为主。这些人大都带有一技之长,其中,包括有音乐的专业人士。国门打开了?熏出去的人又带着中国民族音乐的技能,形成了向国外传播的条件。传播并不是当时出国潮的目的,但是,过了三十余年再来看,二者的关系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2.中国音乐工作者在日本所做的努力
在日本的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们,大都想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去解决生活问题。而且,坚持这样做下去的同时,也有了一个宣传、推广中国音乐的效果。
1991年9月的日本流行杂志《AERA》的音乐版上,有一篇名为《传统乐曲演奏——中国民族音乐融进日本的秋天》的文章,专门介绍在日中国音乐工作者们是如何生活和逐渐转入以音乐活动为主的过程。文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那些人们的生活状况。现摘要如下?押
“传统乐曲演奏——中国民族音乐融进日本的秋天”
在日留学生专业演奏家小组公演
在这数年中,演奏二胡、琵琶、扬琴、横笛这些乐器的中国民族音乐演奏家们陆续来到了日本。现在,仅是在东京,包括民族舞蹈的人,共有约八十名。另外,在京都、大阪、神户和札幌等地,也有相当的数目。可以说,东京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中国民族音乐城市”。
在拉面店边工作边学习
来日自费留学生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北京一个民族乐团首席古筝演奏者,两年前来日本。他在东京边学习,边在朋友介绍的东京神乐坂一家拉面店打工。但是,经过一两年,日语越来越好。大多数演奏者就能靠原来的音乐专业来挣钱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熟人、同行组合在一起,开始了演出活动。
“东京中国歌舞团”、“在日中国青年艺术团”、“丝绸之路音乐舞蹈团”、“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团”,这些都是以东京作为演出活动据点的演出团体名称。
观众被征服,粉丝也在增加
这几年,在各地的市民大厅、文化馆等处筹划“亚洲音乐晚会”上、在租用中华料理店举办联欢会以及中学、大学的文化日?穴祭?雪,都来邀请他们去演出。
随着对有民族特色、奇特风格音乐的关心高潮,中国音乐给日本年轻人带来一种新鲜感?熏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逐渐提高。如泣如歌的二胡音色、竖琴一样的琵琶演奏、木琴一样的扬琴奏出的和声音响,打动了听众的心,连续来听两三次的粉丝逐渐增多。
东京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熏去年设立了“中国文化日”?熏为在日的中国艺术家提供演出和展示的场所。今年也一样,从九月二十八日至十月六日,计划在会馆举办演奏会和美术展览。③
这篇日本人写的文章中,介绍中国音乐工作者在日本初期情况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音乐受到欢迎,而且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
3.在日中国音乐工作者的组成
笔者1987年到日本时,那里的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者,已可组成一个完整的中型乐队。到了90年代初期,演奏人员更加增多,人才济济。
总的来说,在日本的中国音乐工作者,由以下三类人员组成:第一类是原来在国内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其中有水平相当高的演奏、演唱者,至今保持有一定的数量,并有新旧替换。第二类是日本归国者或其家属。在中国时从事音乐工作,由于战争孤儿问题基本处理完毕,这类人已有所减少。第三类是原国内的业余音乐爱好者。比如,笔者的住处附近,原有一家华人经营的商店,店主因会拉二胡,也收了不少学生,现已经转为以办二胡教室为主,商店已停业。④
现在,有不少的日本人也加入了宣传推广中国音乐的队伍,但此处所说,只对中国人而言。关于日本人的加入,将在下面进行叙述。
(二)中国音乐近来在日本传播的大概进程
1.展示与宣传的阶段
出国人员在日本的中国音乐介绍活动,也是从展示性的演出开始的。可是,他们的做法带有由生活条件所造成的特殊性,不同于国家派出的文艺团体。即:一开始就是扎在日本社会中进行打拼,想方设法寻找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仅是音乐会,在宴会、婚礼、商场的促销活动等喜庆场合,甚至在寺庙的活动中,都可听到中国乐器的演奏。而最有影响力的,是在电视台的节目中出现的中国歌唱及乐器演奏,使日本人对中国音乐的音响熟悉了起来。
展示阶段演奏的曲目,大都与国内演奏相同。从90年代的一些演出资料来看,曲目的选择,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比如:1993年4月至8月,日本索尼公司发售了题为《中国的美音系列》3张CD唱片?熏所选内容,即是当时在日本演奏曲目的代表:
二胡、高胡曲集:《一枝花》、《空山鸟语》、《江河水》、《光明行》、《病中吟》、《熏风曲》、《赛马》,刘继红演奏。
琵琶曲集:《大浪淘沙》、《飞花点翠》、《倒垂帘》、《送我一枝玫瑰花》、《赛上曲》、《阳春白雪》、《彝族舞曲》、《十面埋伏》,陶敬颖演奏。
扬琴曲集:《瑶族舞曲》、《三六》、《江河的春天》、《昭君怨》、《春到清江》、《龙船》、《节日的天山》、《苏武牧羊》,张林演奏。
音乐会的演出也大都是介绍中国的乐曲。如1994年11月“姜建华及其同伴音乐会”曲目:
一、二胡大博览会:《悲歌》、《二泉映月》、《禅院钟声》、《哥哥回来了》、《空山鸟语》、《雨打芭蕉》、《夜深沉》。
二、二胡名曲:《行街》、《春江花月夜》、《江河水》、《渔舟唱晚》、《兰花花叙事曲》。
曲目中,除了把《红军哥哥回来了》去掉了“红军”二字以外,其他均与在中国一样。
这个阶段的展示,演奏者们尽可能地把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介绍给日本民众,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精彩面貌。对完全不了解新中国音乐文化的人,这是一个冲击,使日本大众逐渐对中国的乐器和乐曲发生兴趣,有了好感。
演出形式及名目多种各样,甚至,有特意为纪念中国音乐名人而举办的水平很高的音乐会。
1995年2月11日,在东京上野奏乐堂举办了《刘天华诞生百年纪念音乐会》,由姜建华(二胡)、杨宝元(琵琶)、苏宇红(筝)三人演奏了刘天华的全部作品。音乐会由日本民间组织“中国音乐研修会”策划组织,而且,遵循了对正式音乐会的三个要求:一、严格选择演奏者和演出曲目;二、准备出内容充实、准确的说明书;三、音乐会在音响好、不使用麦克风的场所举行。为此,日本的刘天华研究家和在日的中国音乐学者们写了介绍和分析的文章,印制成有保留价值的小册子。音乐会演出水平很高,反映相当好。在会后的聚会上,日本作曲家石井真木感叹地说:“刘先生在那么早就对民族音乐有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这些晚辈感到惭愧。”这是笔者在场亲耳听到的。这场演出,不但是在日本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高点,而且,也为以后在日华人举行正式音乐会树立了楷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总的说来对中国很友好。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音乐的展示受到了欢迎,也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和帮助。而且,对于隔绝已久,不知中国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日本人来说,展示使他们对中国音乐艺术有了新鲜感,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大约在90年代中期,情况逐渐有了变化。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日本和西洋的乐曲开始增多。可以说,从展示的阶段逐渐转向融入的阶段了。
2.在日本社会的融入
(1)演奏西洋乐曲和日本乐曲
中国音乐,在历史上曾吸收了很多外来的音乐和乐器,而其主要的特色就在于能使外来音乐和乐器融入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的。反过来,中国音乐在国外的传播,也是利用了这个有历史传统的做法,才融入进了日本的社会。
要做到融入,第一,必须使他们对我们的乐器有好感;第二,是要演奏他们熟悉的乐曲及日本的民族音乐。在各种中国民族乐器中,二胡在日本取得的成绩比较明显。所以,笔者以下的论述,基本以二胡为例。
由于我们多年的努力,在乐器的构造、音色和演奏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二胡温和的音色,成熟的演奏技法,首先得到了日本人的一致好感。另外,从演出节目单上可以看出,日本的乐曲不断加多。最初的演奏中,只有《樱花》、《红蜻蜓》等不多的歌曲,逐渐地,现代的流行歌、民谣及日本人熟悉的西洋乐曲都频繁地被演奏了起来。
由于看到了中国民族乐器的表现特点,日本的作曲家们也对其感兴趣了。西洋音乐的作曲家、日本邦乐的作曲家也开始与二胡、琵琶、筝等合作,创作了古典风、流行风、爵士、摇滚等风格的乐曲。这种改编和新写的乐曲很多,因此,与日本乐器、西洋乐器的合作,也逐渐成了在日中国乐器演奏家们的演出惯例。
可以提出来介绍的,如1995年石井真木创作的管弦乐队与中国二胡协奏曲《飞天颂歌》、山本纯之介创作的管弦乐队与中国琵琶协奏曲《红焰》,乐曲规模都不小。而且,同场演出的曲目中,还有石井真木改编的《动物狂欢节》,演奏中加上了由二胡、琵琶各自演奏的段落。听着这样的乐曲很让我感慨,心想:他们怎么也和我们一样,做起相同的事情来了?
中国民族乐器与钢琴、与尺八、三味线、日本筝等一起演奏,毫无不自然之处。长期下来的结果,是现在的演出舞台上,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乐器组合。以二胡演奏者贾鹏芳的音乐会为例,他的正式演出,大部分是和日本的音乐家共同合作的。如从下面的一次演出的共演者来看,即可明白?押
2010年11月13日“舞台上的人生回响——二胡演奏会”
地点:长野县
演奏者:二胡——贾鹏芳;钢琴——西本梨江;吉他——嘉多山信;大提琴——奥田日和⑤。
不只是在日本的演奏家们这样做,生活据点已经不在日本的演奏家,每年数次到日本举行音乐会时,也大都和日本人合作。如许可、姜建华等人,他们演出的曲目,基本上可视为中国、西洋、日本各占三分之一,有时更加侧重于演奏西洋和日本的乐曲。
(2)无所不在的中国音乐活动
融入,也包括扩大演出的范围和增加场次。在前文中已提过,中国音乐深入到了日本人社会生活之中。其实不仅如此,中国音乐的宣传和展示,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已经到了日本的边远地区。
比如,姜建华、杨宝元夫妇二人在日期间,接受了日本文部省一项派遣工作,每年要拿出几个月的时间,去日本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宣传世界民族音乐。当然,他们演奏的是中国音乐,但同时也演奏一些日本的民谣等。他们跑遍了日本,接触到了日本全国各地最基层的中小学的学生。这个工作继续了七八年之久,很辛苦,但他们的做法,不但是融入,也播下了中国音乐的种子,是非常有意义的。
(3)中国民族乐器教室的设立
在日本,艺能界?穴音乐、曲艺等?雪的教育与传承,基本是靠民间教室来进行的。随处可见的三弦、筝、舞踊等教室是日本民族艺术生存的主体,中国音乐若是进入日本的社会也需要走同样的路。在日本大众的支持下,大量二胡等乐器的教室出现在各地了。因此,设立教室是中国音乐融入日本社会的成功之举。
①中国人主办的教室
这种教室相当多。以下,以一个在日本很有影响的二胡教室——贾鹏芳的“天华二胡学院”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教室的发展情况。这个教室由中国人主持,但学员都是日本人。
1993年,创立天华二胡研究会音乐教室?穴东京?雪
1999年,更名贾鹏芳二胡教室
2002年,更名天华二胡学院
2003年,增设大阪教室
2004年,增设新舄教室
2005年,增设香川教室,三岛教室,静冈教室
2006年,增设名古屋教室⑥
虽然没有看到具体的学生数字,但是,从每年学院的发表会来看,参加的人数众多。教室的不断增多,也说明了生源的情况。这个教室还组织学员去中国旅行,在中国举行音乐交流活动等。与教室直接关联的是“日本二胡学会”,学会发行了贾鹏芳编写的二胡教材,而且,还举行分级的考试。说起来,天华二胡学院也是二胡文化产业在日本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
另外,分布在各地的中国人二胡教室,不只是很多,可以说是太多了。关于这些二胡教室的教学内容及特色等,限于篇幅,暂不叙述。
②日本人主办的二胡教室
多年来,日本人对二胡的兴趣不减。其中,有长期坚持学习的、有特地到中国去学习的、还有参加了世界性的中国民族乐器比赛得到的优秀成绩的。因此,由日本人办的二胡教室也有了一定数量。其中,名称响亮、规模最大的,可算是“日本二胡振兴会”。
日本人组织二胡振兴会,说起来比较奇怪,但的确是事实。这个会的宗旨为:
为更好地普及二胡,发展二胡教育,该振兴会得到在日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以及广大二胡爱好者的支持以及中国大使馆和有关方面的协作,愿意为更多的二胡爱好者提供最新的二胡信息,创造优良的二胡学习环境,为增进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而努力。⑦
这个二胡振兴会的会员不少,活动也很多。编写的二胡教材纯粹是为日本人而写。特别是初级、中级教材,内容主要是日本歌曲,中国曲子不多。在高级教材中,才加入了中国二胡曲的一般曲目。
正像这个会的宗旨所说的那样,他们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普及二胡?熏发展二胡教育。”虽然目的不是演奏中国乐曲,但是,二胡这个中国乐器能在日本得到这种程度的承认,不能
不说这也是中国音乐传播的一个成绩了。
(三)日本人对中国音乐的支持
1.来自日本的中国音乐爱好者和组织的支持
外国人对中国音乐的支持是中国音乐在那里生存的土壤,每个中国音乐演奏者的背后,都有一些日本人在进行着无私的支持和奉献。
很多日本人喜欢中国文化,由此,也热爱起中国音乐来。以上所说的个人演奏家也好,教室也好,不少事务性的工作都由日本朋友代劳,而且,他们是不拿报酬的。
笔者所在的一个“中国音乐研修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活动。会员们做事都是义务的,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公司职员、家庭妇女,大家都一样。在举办音乐会时,现场的服务工作如在舞台上搬凳子、摆谱架、收票、引导座位,都是他们去做,使人很感动。
还有个叫“萨拉企画”的组织,本身主要以宣传、探究中国茶文化为主,同时也进行对中国音乐的宣传和组织演出活动。每次品茶会上,都伴有中国音乐的表演。很多演奏者都接受着这个组织的照顾。说是组织,实际上只是由一位叫龟冈纪子的女士主事。她真了不起,到目前为止,组织了各种中国音乐的活动共一百二十多次!2009年,在她的多方努力下,促成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乐队来到日本演出。
2011年5月,由日本人编辑的专门杂志《二胡之友》出版了。杂志是月刊,质量很高,内容有介绍二胡曲目、演奏名家、中国最新音乐情况、日本各地二胡教室的介绍,还有二胡曲的乐谱和演奏法等。杂志是由几位日本朋友自己动手编写、翻译和编辑的。笔者曾问过他们感觉如何?回答是:很累,但是很愉快!至今,杂志已发行到了第15期!
近几年来,由于日本媒体对中国的负面宣传,社会上对中国的好感度大大降低,当然也影响到了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关心。尽管如此,还有很多中国音乐家在那里活跃地开教室、举行音乐会,并没有什么变化。正是由于有这些日本友人的大力支持,我们的中国音乐才能在日本顺利地得到传播。
2.日本人造就的音乐家及音乐活动
介绍在日本的中国音乐,还应该提到的是“女子十二乐坊”,这是按照日本人欣赏趣味打造的青春偶像。但女子十二乐坊的确进入了日本的社会,融入在那里的文化消费之中。
对此,笔者颇有感慨:中国艺术团体去国外演出,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财力,而且,有时是赔本赚吆喝。但是,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曾有几百万的爱好者,他们自己拿出钱来听中国乐器演奏的音乐会,买CD唱盘,而且是青年人!所以,笔者认为,女子十二乐坊做的,不仅展示了中国年轻人的青春亮丽形象,更是展示了中国的乐器和中国音乐。她们在海外演出的意义,主要在于此。
日本的音乐市场很成熟,可以敏感地发现亮点及商业成功的可能性。在发现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具有的新鲜感,并且可以由演奏人员的组成而形成一个新的亮点时,就立刻给予注意。进行包装时,中国民族乐器无所不能的演奏技术,又提供了包装上可利用的便利条件,所以,在日本取得了成功,一炮打响。
三、民族音乐改革是中国音乐在海外传播的基础 常可以听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此,不能做过头的理解。如果认为民族的就能在世界上受到欢迎,不用做改革,那
是错误的理解。
对于传播来说,存在有追求共性、时代美感及易于接受这些要求。我们在民族音乐改革方面做的努力,使乐器能够达到这些要求,所以能在国外受到欢迎。这也证明,我们几十年来的改革不但是成功的,也是进行海外传播的基础。对外传播中,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特性。中国文化具有的进取和开放的性格,造就了中国音乐的持续发展。“传统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充分地发挥和继承着古人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真理。中国音乐不但在国内不停地前进着,在国外也顽强地努力着,并获得了成功。
结 语
在日本的中国音乐情况是个大题目,可以作很长的文章。话题多,故事多,人物也很多,完全可以写一本《30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在日本》的书。本文只是简单地叙述一些情况,而且大都集中在二胡这一种乐器上,感到很遗憾。
作为传播来说,以乐器演奏为主的中国音乐在日本已经立住。二胡、琵琶、筝、三弦、马头琴等都有很多教室。其中,二胡的教室在日本办到了全国开花的程度,连卖二胡的店铺也有数十个。2011年12月号《二胡之友》杂志上,共介绍了日本各地的二胡教室79个!这虽然还不是在日本的全部二胡教室的数字,但足以使人感到吃惊了。⑧看到中国音乐在国外有这样的成绩,我想,读者会比看任何说大道理的结语更加高兴。
(本文为2012年5月在福建师大音乐学院召开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论文的缩写。)
①《清俗纪闻》序文,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②《江户的文人音乐》,2009年11月8日?熏坂田进一演奏会说明书。③译自杂志《AERA》,1991年第9期,第43页。
④对演奏者,恕不列出具体姓名。在下文中出现的人名及情况的介绍,均取自演奏者个人公开发表的材料。
⑤天华二胡教室网页http?押//www.tenka-niko.com/lesson/index.html
⑥引自贾鹏芳网页(2012年5月1日)http?押//www.tenka-niko.com/lesson/index.html
⑦日本二胡振兴会网页http?押//www.tenka-niko.com/lesson/index.html
⑧2011年12月号《二胡之友》,东京出版。
孙玄龄 在日本的华人音乐学者
(责任编辑 荣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