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超
摘 要:分析了智能楼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和不足,针对该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如何构建并有效实施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智能楼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b)-0182-01
1 引言
智能楼宇专业在我国已经有1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合理构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业期间将所学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是该专业必须攻克的一项课题。下面就我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构建合理的高职高专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 智能楼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2.1 “硬件”问题
2.1.1 校内缺乏专业所需的大型实验室
大型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大,而该专业招生数量少,学校在权衡投入和产出时,该专业投入经费自然很少,从而导致专业建设停滞不前。
2.1.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度大
校内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融入社会,而学校又缺乏校外相关的职前培训机构和满足学生参观、检修、生产运行实习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
2.2 “软件”问题
(1)缺乏“双师型”师资;(2)实训实习项目设计不科学;(3)采用传统教学模式;(4)学术交流不够;(5)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不完善。
3 构建智能楼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根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从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具体如下:
3.1 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3.1.1 明确培养岗位
结合我校本专业现有教学资源,明确培养目标为5个:一是从事房地产;二是从事楼宇综合布线;三是从事安防工程;四是从事物业管理;五是从事楼宇产品的销售和生产。
3.1.2 培养岗位必备素质
包括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该岗位的职业素质,包括2个方面:
(1)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耐挫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具体措施可让学生自主组建“创业中心”,自负盈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2)职业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
3.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3.2.1 改革课程体系
(1)提炼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1]
如从事安防工程,那工作任务就是系统设计、施工、调试、维护,所需职业能力就要求具有智能楼宇工程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等专业技能。
(2)根据岗位所需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根据岗位所需专业技能制定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的课程体系。该体系需体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即自成系统又相互融合,采用“感知专业、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核心技能拓展”循序渐进的教学进程,使校内实践、职前培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从校内到校外、由单一到综合,有机衔接,重构出技能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2]。
3.2.2 规划具体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1)校内教学实践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做好职前准备,是该体系的主体。因此要严格要求,对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需开设足够学分的实验,并细化实验的项目、课时、教学场所等。
(2)职前培训实践
让学生到培训单位进行岗前培训,了解岗位,接受较全面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同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
(3)顶岗实习实践
让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岗位中。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实习心得和毕业设计。
(4)其他实践
设置技能学分。以证代课,对已获得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可以免修相关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对于参加职业竞赛获奖或发表学科学术论文给予奖励学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
3.3 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条件
3.3.1 硬件保障
(1)完善校内实验设施
按教学计划逐步建设专业实验室,先建设一些投入资金不大的实训室,比如安防和消防自动化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等。而一些大型实验设备如楼宇智能化实训室和电梯技术实训室的建设可鼓励社会资源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建设,共创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3]。
(2)建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办学途径
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3.2 软件保障
(1)提升师资队伍能力
采用“外聘内培”的方式和企业共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并采用培训进修、假期企业实践和校内实训室轮训等方式提升校内专任教师专业技能。
(2)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硬性要求
硬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拿到自己今后从事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智能楼宇管理师、物业管理师、网络工程师、工程造价师、AUTOCAD工程设计及制图员等。这个举措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3)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备
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智能楼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这个构建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去尝试、去探索,以期尽快找到适合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燕妮,戴卫军,李大成.高职对口支援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标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146.
[2] 丁洪起.楼宇智能化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210.
[3] 陶红林.高职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