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许多语文教师他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都会体现出一些的共同特点。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把教师的授课作为了学习的中心内容,以板书和多媒体作教学手段,以各种方式让学生接受他们传授的知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随着时代及社会对人才要求,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学生自由思考和个性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自主学习,有一位教育家给的答案是:自主学习是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依据需要与自己的条件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活动时来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这位教育家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能动性、选择性和独立性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和技能,就得通过亲身尝试、探究、实践。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建立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有特定教学原则的,即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指导原则贯穿我们教学的全过程。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在集体环境下培养
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把每一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我认为,自主学习要在集体范围内,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并通过交流使全体学生得到集体性的进步。
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如果一群人问路,我们就要指给他们路的方向和走的方法,不是带着走到那儿,目的地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还有,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具有反馈性。反馈能及时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修改;反馈能及时地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作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率。我深信,自主性学习的开展,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二、开放课堂和“快乐”课堂能提高教学效率
1.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能把课文障碍扫除
语文教师要重点提出预习的重要性,并给予一定的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方法之一就是写自学摘要,摘要可以分为三方面:(1)通读全文。知道课文的题材,写了什么内容。(2)知道音和词。通过工具书扫除字和词的障碍。(3)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这种预习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的,学生的体验还比较肤浅。
2. 学生可以在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下快乐地学习
教师的业务水平的高低体现在课堂的知识量方面。很多学生喜欢知识渊博、语言幽默的老师,这样的教师能吸引更多学生进入语文课堂。
例如李白的《行路难》,如果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将他的遭遇和他的清高,和学生交谈,学生很快就能理解“雪满山”“冰塞川”的意思了。再如讲解《马说》中的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时,教师可把平时的诙谐语言结合在一起,幽默地得出结论:吃不饱看书没有力气。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热爱语文,明白语言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减少评价标准,探讨学生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支持、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不抹杀、不否定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更多得给予反馈、好评。但是初中的学生很容易情绪化,处理问题和在学习中还不理性,他们的行动极易受感情与认识的左右支配。因此,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之外,还要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
作为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来引导、调动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比如可以讲名篇和名人故事,也可以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这样在讲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慢慢体会成功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举行朗诵比赛;在散文教学中,让学生模仿优美句段,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戏剧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文中角色进行表演。不同的课堂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自主学习的最后升华靠拓展延伸,感受别样的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习、复习,还要对课外阅读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将语文学习拓展到课外。
1. 《语文课程标准》,是很好的教材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三年内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计算结果就是,学生平均每月的阅读量要不低于72 000字,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 400字。一名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容易达到这个标准,条件好的地方,学生的阅读量完全会有更大的突破。
2. 图书馆,可以作为最好的资源
初中生有很旺盛的求知欲,他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取和储备知识。所以,教师可以要求班里的学生走进图书馆,让他们广泛猎取,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
3. 社会,是最好的社会资源
教师要将生活中的一切语文资源运用好,来引导学生读书。如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一部由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视剧,也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也可利用讲故事、精彩片断的介绍等,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
总之,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是自主学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和创造,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才更能体现生命的活力。
(卢龙县潘庄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