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别入误区

2012-04-29 00:44桑志成
家庭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脆性补钙胶原蛋白

桑志成

骨质疏松已成为当今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之一,人们对骨质疏松也有了一定认识,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相当多的人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还存在误区。这里做一简单讲解,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借鉴。

误区1:发现骨质疏松靠自我感觉

俗话说“人老骨空”,但骨质的流失是缓慢进行的,多数骨质疏松患者在开始时可以没有疼痛等症状,以致病情静悄悄地发展,直到发生脊柱、髋骨、腕骨等骨折时才被发现。因此,发现骨质疏松不能靠自我感觉,更不要等到发觉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如绝经妇女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帮助了解骨密度的变化。

诊断骨质疏松有两个重要指标:骨密度低下和发生脆性骨折,或是两者并存。临床上,将在站立位或是低于站立位的高度跌倒发生的骨折归为脆性骨折,这是由骨强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中大约有10%左右属于这种骨密度正常、骨强度降低引起脆性骨折的情形。

所谓骨强度,它是一种综合性指标,是骨密度与骨质量的结合。骨的主要成分是矿盐及胶原,前者表现为刚度与强度,后者表现为延性及韧性。骨密度主要指骨骼中单位面积上骨矿盐的含量,矿盐主要构成骨骼的刚度;胶原主要指胶原蛋白,给骨骼提供柔韧性。在骨骼结构中,胶原蛋白好比黏附矿盐的“水泥”,钙等矿盐被吸收到血液中后,通过胶原蛋白的黏附作用在骨骼上沉积,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骨的强度。

所以,如果缺少钙而胶原蛋白含量过多,骨骼就缺乏硬度,软化到一定程度可出现软骨症;但如果钙充足而缺少胶原蛋白的黏附,骨骼柔韧性会减弱,脆性增强,也很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

目前,双能X线吸收法测骨密度被称作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但对于骨强度的检测手段,国际上仍无相关标准出台。国内只有少数医院通过定量超声开展骨强度方面的检测探索。但超声检测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提示骨强度的变化,对于骨强度高低的指标,目前仍难以界定。

也正因此,多数因骨强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往往要“潜伏”到患者出现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实在防不胜防。

误区2:补钙=治疗骨质疏松

许多人片面地认为“骨质疏松就是骨头缺钙,只要补钙就行了”。事实上,骨质疏松不是简单地吃吃钙片就能解决的。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康复治疗。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预防骨质疏松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富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等。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大致分为5 类: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兼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药物、骨矿化作用药物等。所以,千万别以为单纯补钙就可以治疗骨质疏松。

钙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所需,补钙也不是越多越好,单纯过度的补钙还可能增加骨脆性、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等风险。对于怎样补钙才有效的问题,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了补充剂量:成人每日适宜的钙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而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仅约400毫克。新《指南》推荐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剂量为500~600毫克。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保持肌力、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降低骨折风险有益。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国际单位(即每天5微克),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400~800国际单位(即每天10~20微克)。

维生素D不适用于高钙血症患者,慎用于肾结石和动脉硬化的患者;单羟活性代谢物阿法骨化醇,特别适用于肝脏功能不全患者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双羟维生素D骨化三醇,特别适用于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和高龄患者。注意在治疗过程中都应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药物剂量。

猜你喜欢
脆性补钙胶原蛋白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食物补钙最健康
补钙过量损害健康
补钙的学问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胶原蛋白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美国肉参胶原蛋白肽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胶原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