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及其管理要点

2012-04-29 23:51王正梅
科教导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校区办学大学

王正梅

摘要国内外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国外的事业部型、一校多制型、功能定位型和国内的条式管理型、块式管理型及条块结合型等几种类型。多校区大学办学应在“一个大学”理念前提下科学规划各校区功能定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要点

相对于以往的单一校区大学,多校区大学情况更为复杂,管理难度也更大。多校区大学如何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多校区办学的优势,实现各校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成为目前教育界亟需探讨的问题。

1 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模式

1.1 国外多校区大学管理的主要模式

1.1.1 事业部型管理模式

事业部型管理模式又称联邦分权型模式,适用于巨型大学组织管理和异地办学,这种模式以英美较为典型。作为一个大学系统,实际上是由各分校组成的大学联合体,实行集中决策,分权管理。大学系统整体的管理为宏观管理层次,它既对政府负责,又对分校实施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大学系统的重大事件决策、整体发展规划等,并对大学系统的整体办学方向、战略决策进行宏观的指导。但不干涉各分校的内部事务。各个分校为第二级管理层次,各个分校相互独立,没有隶属关系,其日常事务不受大学系统的任何控制,各分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客观条件有所侧重。这个巨型大学系统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联为一体。

1.1.2 一校多制型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常见于投资模式多元化的大学。如美国康乃尔大学,在体制上具有公私合营、一校两制的特点,在管理上实行一校多制模式,很好地融合了公立与私立学院的优点。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处理学校的重大事件。由董事会推荐的、由著名教授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议事会也为制定发展规划或其他事宜提供咨询或建议。

1.1.3 功能定位型管理模式

功能定位型管理模式也称集权型管理模式,主要是学校对各个校区所承担的主要职能与任务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在学校统一领导、部署下,各校区按照自身的功能定位入驻相应的院系、专业、年级,担负起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此基础上,学校本部统一调配各个校区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人、财、物各种资源,避免浪费,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学校总体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2 国内多校区大学管理的主要模式

1.2.1 条式管理模式

条式管理就是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和高度集权型的管理。其管理重心集中在校本部,各项职能管理权力也集中于学校本部。各分校区在学校本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学校本部各职能机构派出专人到各分校区行使管理职能,或只设立相应的职能管理机构作为校本部各职能部门的延伸,各校区不设立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其管理由校本部统一调控。学校负责决定影响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等;院(部)单位作为学校中间,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负责接收学校的各项指令,传达上级各项精神,指导其下属的系、教研室、研究所等所辖单位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工作;院(部)单位下辖的系、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等单位是执行实施层,根据其上级的各项指令和精神,负责具体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由多所大学合并而成的多校区大学多以集权管理模式主,坚持统一的领导、机构、制度、财务和规划,全校一盘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但由于过于集中权限,容易导致管理成本过高,降低办事效率。

1.2.2 块式管理模式

所谓块式管理,则是学校对校区的横向管理和相对分权型管理,是校区实施本区化管理。学校本部对各项职能的范围进行相应的制定,确定学校与各个校区的职责范围,学校和校区在管理上有明确分工。学校本部负责影响学校发展的教学、科研、和交流、办学等方面的重大战略事务的宏观决策、制定,把握学校整体办学目标与方向,不干涉各校区的具体各项管理事务,各校区有独立的体系,校区的管理部门与校本部的管理部门是并行的关系。校本部在大政方针上给予指导,发挥它的核心领导作用。这种模式优点在于学校的管理层次和跨度减少,各个校区享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可以在其职责范围自主决定和处理具体事宜,各校区和学院的积极主动性高,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其缺点是会削弱学校的统一管理,各校区容易滋生各自为政的思想,造成资源浪费。

1.2.3 条块结合管理模式

条块结合管理模式就是综合应用上述两种管理模式对一个校区进行管理。在该模式下,分校区既可以作为部分学院所在地,也可作为部分低年级学生所在地。这种管理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综合了条式管理模式和快式管理模式的优点,减少实行一种管理模式所出现的负面影响。学校本部在根据各校区实际情况加强对各校区管理的同时,又下放一定的管理权力给各校区,给予各校区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学校本部既可以减少自身的事务,腾出更多的时间考虑学校宏观战略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各校区又有权力处理自己的事务,而不必事必躬亲的请示学校本部,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学校在各校区成立校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学校本部决策层在各校区的综合派出机构,负责协调、监督和指导校区各机构的工作,分校区各机构在行政上接受校区管委会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学校相应职能部门的管理。采取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实现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全校一盘棋,既能有效地实现学校的统一管理,又能充分地调动各校区的办学积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凸显了不足之处:各校区既接受校区管委会的领导,又接受校本部的管理,加大了协调的难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条块结合管理型又分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型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型两种。

(1)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分校区设立校区管理委员会和专门的各职能管理结构,校区管理委员会协调校区各项事务,专门职能机构对后勤保障、保卫等日常性事务进行管理;其他教学、科研、合作、交流等战略重大工作如教学安排、资源利用等,则根据校本部的统一安排,采取以条为主的统一管理;分校区在学校本部的统一领导下,自行具体负责本部校区一些日常性具体事务,校区各学院和各职能机构接受学校的直接领导。

(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宏观集中决策,微观分权管理。分校区具有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和各个不同教学单位,各部门、各单位接受分校区的直接领导。同时,分校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校本部相应职能部门的副职。在校本部的统一规划下,分校区独立负责各项工作。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校区一般是部分学院整体所在地。

2 多校区大学管理的要点

2.1 科学规划适合各校区实际的校区功能定位——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前提

多校区大学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充分论证一系列涉及校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即校区作为学校的一个部分,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作用,在学校的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它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在对学校总体发展作出自己贡献的同时,又为所在地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等等,对各校区的功能进行规划和定位,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明确各校区在学校近、中、远期发展目标中的具体定位,把校区发展与学校的近、中、远期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针对不同校区的功能定位,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校区建设和发展才有方向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2 树立“一个大学”的管理理念——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基础

多校区大学各校区要有全局整体观念,坚持“一个大学”的核心理念,在“一个大学”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将各校区整合成一个整体,才能促进各校区寻求文化上的共同点和发展上的一致性,使大学以一个整体的精神风貌和姿态面对社会,这也是国外多校区大学所强调的一个“合唱团”理念,做到统一的学校主体、机构和领导、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统一配置各校区的资源,一方面可以集中全校的人、财、物办好关系到学校整体发展的大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校区的协调、持续发展。

2.3 因地制宜,提高管理效率——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原则

各个校区都具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但也是各校区得以存在、合作、发展的基础。因此,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各校区的特点,在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又要具有灵活性,构建更加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

2.4 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多校区大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多校区大学的各校区由于空间地理因素而自成一体,多校区大学办学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将各校区联为一体,提高各校区办学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多校区大学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各项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各类管理信息,增强工作的同步性,打破传统意义上管理的物理距离界限,减少地域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样,各校区之间公文流转、学生选课、举办名师讲座、召集跨校区工作人员开会等一些常规管理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校区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