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婧静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理科课程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样,教学过程便成了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性活动。
探究性学习的原则:一是要求要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二是创设情景与问题探究的结合,三是注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如果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能够正确运用探究性学习,不仅会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还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探究性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引发了对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思考,在此提出来进行探讨。
以我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在讲授新课时,我往往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自主讨论,或者是课前交给同学们去自主收集材料在课堂中运用,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例如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对于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三国,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为什么是三国鼎立而不是一统江山呢?原本设想的热火朝天的讨论场景变成了学生面面相觑,大多数人都不说话。讨论时间结束,只有两个同学站起来发言,都没说到点子上。结果我考虑到教学进度,就只有自己讲解,学生明显积极性不高。课后我反思: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给自己的解释是:七年级上的学生毕竟知识有限,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讨论,没有什么知识作基础;对于发言的学生我也没有做出积极的意见反馈,没有及时引导。这样的讨论,效果肯定不会好。我觉得这样的讨论会耽误课堂时间,还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错误,过后还得靠教师来纠正,不如一开始就给他们正确的知识。
那么这种灌输法如何来落实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真正该做些什么事?
第一,注意处理探究性学习中的错误。传统教育是永远正确的教育,是消灭错误,鄙视错误的教育。这种教育让学生在错误面前得到的是紧张、羞愧,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与反思。事实上,学生的失败是让他们得到真理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所以,教师要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并以此引导他们去掌握验证的方法,形成对错误的坦诚态度。
第二,关于探究前的知识基础的了解。探究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作基础,要求学习者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缺乏知识基础,就放弃探究学习本身。实际上,科学家在进行某项科学探究活动前,也不一定就完全具备了进行探究的知识基础。他必须在探究中不断学习,才能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教师特别需要了解:即将进行的探究学习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还缺少哪些?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掌握那些知识?不同基础的学生可能存在的差异是什么?
第三,关于教学进度。探究性学习花时间,必然影响教学进度。问题是:大多数教师在安排每年教学进度时,还是按照大纲中的知识要求与课本知识章节排出。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进度安排,本身就违背了新课程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要求。因此,我认为教师有必要调查研究一个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水平。选择学生期望达到的能力目标,进行必要的探究技能:自学、讨论、图书资料查询、网络运用、解释、实验等。学科应该建立一个能力发展系列目标,以确定各年级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基础标准。
第四,关于考试与评价。其一,考试与评价制度应加大改革力度,应更注重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以学分制取代过去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其二,坚持以能力为评价核心,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
学生探究,那还要教师干什么?
在探究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确实只能用很少的时间讲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指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工作的难度更大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有相关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实验结果的种种变化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学生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学习中,一切都是开放的。这就对教师的知识面、想像力、创造力、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上课不讲,意味着教师要做更加精细的、富有创造性的指导工作。
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它是一门较新的教学艺术。它涉及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涉及教学心理学、各科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网络信息教学等方面的理论。还包括大量的指导技能:如倾听、观察、问题与情景设计、指导反思、组织讨论、引导合作学习等等。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对教材的拓展与创新, 从而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查找、收集、运用资料, 保证探究教学在充分的基础上进行。如此可以最大限度拓展探究教学的空间,在教学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 实现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过程和良性循环, 避免探究式教学走向形式主义的误区。
探究性学习确实在最初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一直坚持,并在过程中不断改进,孩子慢慢地也就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且我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思维是活跃的,有创造力的,能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我们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教育的成功不是把孩子教的没有问题,而是把孩子教的能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值得所有的老师尝试和坚持。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