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 人民网
李克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11月21日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表明我们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靠什么?改革开放就是强大的力量。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不仅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多方面的改革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这既需要政治勇气和胆识,同时还需要智慧和系统的知识。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为了最大程度减轻改革阻力,要善于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利益预期上作调整,同时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调整改变预期利益,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利益。
2012年11月15日 《京华时报》
民主协商减少内耗凝聚共识
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在全国党代会上还是第一次。这种协商民主,不仅凸显了公民这个主体,更凸显了人民利益这个价值。要求治理者对那些关系群众重大利益问题的决策事项,必须与民众商量,把情况问题和民众说清楚,能不能做,得经民众同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表明,事前和百姓商量好了,党心与民意就会共振,形成共识。反之,没有商量想干就干,群众往往就会有意见,反应就会比较强烈。这种协商民主,优势正在于减少前进力量的内耗,凝聚各方意见成共识与合力。协商越早,越有利于决策实施。如果说,“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必须坚守的执政理念,那么,就关系群众重大利益的问题与群众直接协商,则是把这一理念落地的一个重要制度通道。没有这类通道,或通道不畅,理念就难以取信于民。
2012年第33期 《人民论坛》
“权利维稳”渐成新趋势
社会稳则天下安,天下安则百业兴。能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事关国家政权的稳固和老百姓的幸福与尊严。近年来,尽管各地维稳方式各异,但实质基本相同,即采取“权力维稳”的方式。“权力维稳”属于事后型被动式维稳,“权力本位”色彩浓于“百姓本位”。以解决敌我矛盾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权力维稳”,其弊端显而易见。权利是权力的基础,唯有筑牢“权利”这个基础,方能实现“权力”的稳固。既然如此,不妨用“权利维稳”的方式来解决。“权利维稳”是“百姓本位”的价值观,即将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作为维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上根本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权力维稳”、“权利维稳”,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效果却相差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