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亮
〔关键词〕 新课改;学案;编写;使
用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42—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都在日常教学中尝试编写学案,并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那么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又该怎样合理使用学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编写和使用学案的一些体会。
一、学案的基本要素
学案可以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由于种类不同,编写体例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学案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导学目标。根据学案预设的内容确定合理的导学目标,只需陈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听课。
2.导学过程。编制导学过程时,要依据教学内容,按一个个知识点编制,让学生根据学案内容一步步往下预习。如需要看书的话,则注明页码,提高学生预习效率。编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将学案与手写教案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课堂巩固练习。围绕导学内容设计一些基础题,以巩固知识点,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度则以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为主。
4.课后拓展练习。应有针对性地根据教材内容精选习题,题型可多样化,但不应出现偏、怪题,时间20分钟。同时体现分层布置,基础与巩固题所有同学都做,而提高题和拓展延伸题则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二、学案编写的原则
1.切忌以“教”为主,要突出“学”。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而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
2.切忌“一刀切”,要分层编写。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帮助辅导,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教学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编写,又要能让每一位同学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后都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维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
3.切忌目标过高,要准确把握学情。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制订的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实事求是,逐步提高。
4.杜绝个人英雄主义,注重小组合作。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先分工后由部分教师个人编写。在编制之前学科组所有成员集体讨论,每节由一人主笔,其他人提供意见和建议,使用时,由最早使用的教师再反馈意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老师们的集体智慧,最大限度利用教师资源。
三、学案的使用
1.教师要认真准备课前学案。虽然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老师们在一起备课时,是站在全体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的,并没有考虑到每个教师所带班级学生的特殊性,这样的学案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拿到学案后,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使学案适合自己的学生,必要时略作改动,从而形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个性化学案。
2.以学生互动为主,应适时引导。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应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等方面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在课堂上没能解决的复杂问题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但一定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宏观地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分”与“合”,适当体现出教师的“导”。
3.加强课后辅导。教师应在认真批改学案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学生的疑问,及时为学生排疑解难,并且还要让学生及时更正,学会举一反三,做到灵活变通。如果问题较多,第二天可专门设计一节习题课来解决。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