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高一新生喜欢地理课,课堂上与教材相关的趣味举例是至关重要的。精彩、适当的趣味事例,甚至会成为整堂课的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1介绍自然地理知识,尤其第一章《行星地球》相对抽象难懂,让不少学生对地理学科望而却步。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新学期,第一堂地理课对学生的趣味激发堪称重中之重。
一
新生入学,第一堂地理课可以海阔天空地和学生聊些与地理有关的话题,甚至可以谈谈神乎其神,且大家感兴趣的“堪舆学”(风水学),并用地理科学解释风水现象,引导学生辩证、科学地看待这一古老学说。风水学这棵理论之树萌芽于史前,破土于秦汉,生长于魏晋南北朝,开花结果应是在隋唐时期。在一些书面和口头语中,人们习惯上称风水为封建迷信。事实上,揭去风水先生神秘的面纱,可以用浅显的地理知识来解释诸多风水现象。这也是第一堂地理课为什么要和学生浅谈风水学的另一原因。
如:一阳宅(房屋)三面环山,缺口一面,紧靠房屋有一溪流过,结果这栋房屋便怪事连连,屋内经常出现蜈蚣、蛇蝎等毒虫,这家人也患上了关节炎、风湿痛,彻夜不眠,还经常办事出差错,祸事不断……这家人按风俗惯例,便请风水先生前来指点。风水先生经过一番故弄玄虚后,在山缺口处砌堵墙,立竿见影;或者是种些树,几年后,这家人家运便渐渐好起来。其中有哪些玄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山缺口处为风口,刚好将溪流蒸发的水汽吹向房屋,自然引来一些喜湿的毒虫,另外潮湿的环境也容易让人患上疾病,身患病痛,夜间难寐,次日精神萎靡,办事自然不利。风水先生在风口处砌墙或种树(若干年后树木成林)挡住了风口,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另外,在古代风水布局中有“玉带缠身”一说法:阴宅(坟墓)前有一溪流缠绕而过(坟墓位于凸岸),子孙后代必定拜将入相,荣华富贵。用自然科学的道理解释: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若是坟墓位于凹岸,河流不断侵蚀,若干年后,这户人家的祖先岂不是下河去洗澡了。
二
在日常教学中,也可针对各章节的教学难点,寓教于乐,向学生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地球自转意义中的时差时,可举例成龙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剧中成龙一行环绕地球一周,再次回到出发地,实际上比预期提前一天到达,只用了79天。原因是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往东减一天的缘故,让学生更明确“日界线”这一地理概念。
气候知识除用多媒体展示以外,也可举用一些典例,让学生对各种气候类型形成更直观的认识。如:热带沙漠气候,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终年干旱少雨。在沙漠地带经常是雷声隆隆、乌云密布,却不见下雨,原来雨滴还没落到地上早就蒸发了。又如,沙子常年受太阳暴晒还可杀菌,中亚土库曼人打战受伤抓把沙子敷于伤口,不日便可痊愈……诸如此类的事例,更能使学生轻而易举记住该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洋流部分也是高中地理较难掌握的一块内容。讲洋流时可用学生熟悉的电影《海底总动员》剧情导入,小丑鱼玛林和一群海龟正是乘着东澳大利亚暖流南下,借用洋流的力量最终找到儿子尼莫,用熟悉的电影将新概念导入自然会使学生兴趣十足。
密度流也是学生不易接受的一个知识点,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在密度流海区为何表层与底层海水会流向相反,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可引用战争史上“巧用密度流典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洋流探知的兴趣。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潜艇关闭发动机,顺利通过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神不知鬼不觉绕到英军背后,给其沉重打击,这正是密度流帮了德军大忙。另外,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表现为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讲授这部分知识也可以举些历史上生动的航海史。如1492年,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用了37天时间,而第二次1493年顺着洋流再次到达美洲只用了20天。很多学生对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也颇感悬念,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正是顺着洋流冬季出发,夏季返航,顺风顺水。通过这些熟悉的事例,学生接受这些知识必然容易许多。
三
高一地理必修2介绍人文地理,假如上课只注重讲授理论知识,缺少趣味事例,便如同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缺乏生动,枯燥无味。如讲授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先介绍其特点为: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再分析其原因: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和开发新大陆。学完这些知识,历史知识较薄弱的高一新生肯定还是一头雾水,知识点虽然暂时可以记住,但很容易忘记。如果补充这一时期典型的人口迁移事例,如略带传奇色彩的“五月花号”事件,不仅可以使学生整节课精神饱满,而且对国际人口迁移知识印象深刻,难以忘却。1620年9月,一艘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的船只从英国港口出发驶往北美,即“五月花号”。在横渡大西洋的66天中,奇迹般地没有遇上狂风大浪,途中只自然死亡一人,但又新生一婴儿,当到达北美大陆时保持原人数不变。此外,该次人口迁移还与“感恩节”的由来有关。这些到达北美的移民经过一个严酷的冬季后只剩下50多人。当地印第安人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教他们种植、狩猎、捕鱼。在第一个收获季节,按宗教惯例,他们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即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并邀请印第安人一同庆祝节日。感恩节流传300多年,保留至今。
再如讲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国内人口迁移,可结合当时知青上山下乡的众多事例。如一些知青电影剧情(如:《美人草》、《走着瞧》等),通过影视作品将那个年代的历史情景展现出来,更能让学生了解这一时代的背景知识;也可谈些当时的国际局势或台湾问题,好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为支援边疆建设,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内容涉及天文、水文、地貌、地质、生物、土壤、气象等多个领域,地理现象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要让学生喜欢地理、学好地理,必须将地理课堂与学生熟悉的日常实例相挂钩,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巧用趣味事例,用事实说话,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方能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