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多芳
摘 要:当代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历史教师应通过对话、讨论、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 教学改革 自主性 实践 交流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已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自主学习力不从心。
我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通过学生自己交流、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扮演着主要角色,老师讲的话就是真理,学生要做的就是把老师讲的史实、结论毫无疑义地记住。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而新课改提倡课堂教学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二、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中,确定一个课题,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放型思路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辩论中,不同的思维碰撞、交锋、融合,创新意识就会被激活,大脑的潜能就会被更好地开发出来。
在准备辩论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要采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如查阅报刊、典籍,参观历史博物馆,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等。通过对信息的采集、辨别、选择和使用提高实践能力、整理能力、辨别能力。
在辩论过程中,双方针锋相对,不为定论所束缚,运用批判的理性的思考,运用有效信息,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从而锻炼了多方位、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唇枪舌剑的辩论,快速有力的反击,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反映能力剑拔弩张、各不相让的态势,激发了学生青春的活力和竞争的意志;同队辩手之间的密切合作、紧密配合,有助于形成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例如:新教材有一个问题如下:有人说唐玄宗不宠爱杨贵妃,唐朝就不会由盛而衰,对吗?为什么?
学生热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雄辩的口才,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教师应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述说四大发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
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总对于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不要讲,否则会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历史学科,阐述的全部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与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讲授一些知识。接受性学习对历史上的一些内容来说还是必要的,只有知“古”,才能借古鉴今;只有读“史”,才能明智。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会因兴趣、意志、耐力等方面的因素而转移学习注意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自我控制,自主学习的效率也会降低。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探究活动,假如自由学习探究,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由于难以完成探究计划而丧失进一步探究该项目的兴趣,从而丧失学习信心。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一种引导,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从而始终保持探究的欲望。
学习主线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在学习《美国的诞生》时,教师可设计一条主线:“渴望自由(英国殖民地)—追求自由(独立战争)—保障自由(1787年宪法)”。
在对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及时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问题获取新知的思维方法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对学习的策略有所体悟,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防止片面追求个性化教学,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新课程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赋予学生健康的个性,是教师教学的归宿,最终达到培养人与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成长的目标。教师要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整合,使新型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育.2009,(11).
[2]历史教学园地.2010,(01).
[3]新课改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