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螺旋藻乌龙门”真相

2012-04-29 00:44
时代金融 2012年13期
关键词:公信含铅螺旋藻

2012年2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下发给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的通知》中指出,“绿A”、“汤臣倍健”等多个螺旋藻品牌产品存在“铅超标”问题。此事曝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于2012年3月30日发布“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称上述多个品牌螺旋藻铅含量并未超标。

点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摆乌龙,是检测技术出了问题,还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技术”太露骨了?监管部门必须还“螺旋藻乌龙门”一个让国人信服的真相。据《瞭望》2012年4月7日报道,螺旋藻产品首次检测结果曝光后,多家涉事企业进京“公关”。在看似严谨的保健食品审批制度背后,存在着以代理机构为中介的灰色甚至非法利益链条的现象,它们“编材料”、“卖批文”、“贿评委”,使“蓝帽”审批之门洞开。多个信息源证实,正是在上述利益链条的作用下,相关监管部门的前后两次公开抽检,结果大相径庭。

“螺旋藻含铅”问题事小,政府监管公信事大。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消费者安全感渐低的背景下,监管机构在“公关”面前如此善变,乃至“卖批文”、“贿评委”成了潜规则,审批之门洞开。监管部门涉嫌被公关的问题如果属实,政府公信必将雪上加霜。

螺旋藻产品含铅量标准有争议,甚至“属于学术探讨范畴”,或许是事实;但同一个部门两次检测结果大相径庭的“乌龙”,究竟是“标准”或“学术”问题,还是“涉事企业进京公关”的结果,问题不能不清不白。特别是联想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诸多“罗生门”,比如多起学生奶疑似集体中毒事件均以“情绪传染”、“心因性反应”等等群体性癔病作解释,不但牵强,维护企业利益的倾向也比较明显;并且,近年一系列重大食品卫生事件以来,监管公信每况愈下——有鉴于此,以“标准争议”解释“螺旋藻含铅”事件中的“乌龙门”,很难让人信服。

“螺旋藻含铅”事件的“乌龙门”不能没有真相,究竟有无“进京公关”情况,应该查个水落石出,否则,今后任何“检测”与“合格”如何取信于民?

猜你喜欢
公信含铅螺旋藻
一滴油 体现政府“公信” 行万里 护民“宝驾”扬帆
全球正式终结含铅汽油
重金属对程海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以大练兵铸塑环保公信
把司法公信彰显在群众身边——访定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文萍
螺旋藻粉的质量分析研究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会发光的螺旋藻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提出: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品牌公信
“含铅”方便面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