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探究

2012-04-29 21:39马忠诚
考试周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中学英语教学听说教学

马忠诚

摘 要: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英语听说教学,以期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推动基础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中学英语教学 听说教学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和多媒体技术也突飞猛进。理论创新、技术发展及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等在为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愈显落后。鉴于以上认识,我坚信,要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师生都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大胆尝试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遵循语言教学“听说教学领先读写教学并重”这一客观规律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

2.建构主义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最早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他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二者相互补充。所谓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是认知数量的改变。所谓顺应,是指同化对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无能为力时引起个体认知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个体通过保持同化和顺应的动态平衡使个体的认知结构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皮亚杰和随后诸多学者对建构主义的论述无不清晰而深刻地揭示着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构建,概念如何形成和理想的学习环境等内容。在此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者类似于真实的情景联系起来,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协作,从而真正有效地构建起知识。学生的学习目标应由学生自己设定,从自己的学习需求出发,对初始目标进行分解、转化、整合,通过自我分析和元认知来实现自我检测以诊断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明确如何调整学习策略尽快实现目标。基于这样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等不同角色的同时充分利用情境展示、协作会话引导和意义构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确定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教师、任务和环境则构成学生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学习的本质,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相关技能,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3.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以上对英语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本文提出以下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推动基础英语教学改革。

3.1支架式教学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提出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原有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因而,教师要在遵循学生个人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切实以生为本,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建构主义者借用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在施工建筑外围临时搭建的铁架向建筑施工提供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被撤掉)作为形象比喻,将学生看做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被看做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以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形成新的能力。教师的“支架”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学生发展,当学生技能提高时,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立、自治、自主、自我发展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帮助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支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以便于学习者的理解能逐步深入,进而把学生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3.1.1 搭建脚手架和引入情境(Scaffolding)

搭建脚手架是实现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它能在正式讲解课文内容之前,通过提出概念框架,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中。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由于受到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过程中错误频出,因此教师的积极引导尤为重要。“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的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作为外语特色学校的英语教师,我们在强调学生练习语音语调的同时不应囿于消极适应学生语言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肩负起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认知能力的责任。因此,我在这一阶段通过如下教学活动创造本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1.2独立探索

独立探索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探索建构知识。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按其重要性的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学生自己分析,探索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在情境中“攀升”并逐步走向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最后达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也能自行在概念框架中继续“前进”的效果。通过这种独立探索的方式,学生在反复的听说操练中不断感知、整理、分析,确定了对新知识的正确理解并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进而能举一反三,扩大知识建构的范围。随后我带领学生用听—问—复述的模式进入正文,在训练自然流畅的语音语调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文章从细节到篇章的把握。

3.1.3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的群体智慧和思想可以被整个群体分享,进而有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考虑到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去感知、熟悉所学习的知识,并将新学习到的词汇流利而自然地脱口而出。此外,本教学环节中还渗透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教育。随着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互相碰撞,其英语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也再一次升华。

3.1.4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评和学习伙伴之间的互评。我要求学生在课后自由组合,结合这一句型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每个小组准备一出大约三分钟的小短剧。全班同学和老师推选合作表演中最积极最成功的小组,并进行表彰。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的热情。通过反复听说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在自然流利地背诵课文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并对同伴的情感态度给予简单评价。至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获得成功。

3.2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元认知策略是对学习过程的思考,是学习者有效的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的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中学英语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语言模仿能力,而且具备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要想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完每课之后学生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听说模仿任务外,还要努力去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语篇功能,进而探索如何将所学内容进行课外拓展延伸。我在实际教学中时常要求学生在熟背课文的基础上应用绘画、表演等技巧制作海报、排练短剧等。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再次回顾并夯实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信息和语言储备。类似的课外拓展延伸,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这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反过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语言的反复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3.3师生角色转化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图式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当重新定位,即转化为学习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向导作用,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作为知识意义主动构建者的学生也应从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中被灌输的角色转变为自主探索者和学习者。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摒弃传统的字词句语法精讲教学模式,大胆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在听中学,在学中听;在说中学,在学中说;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课堂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4.结语

英语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学时比例,因此,英语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我们应对新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依据,在其指导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深信,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Berk,L.E. 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95.

[2]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3]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Hedge,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5]Johnson,K.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6]Richards,J.C.,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7]Richards,J.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8]Saville Troike,M.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9]陈琦.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何其莘.新概念英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2]威廉姆斯.语言教师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中学英语教学听说教学
浅析如何有效做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
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浅析过程导向理论下的教学设计